高婷婷 ,付 强
(1.安丘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山东 安丘 262100; 2.安丘市水利局,山东 安丘 262100)
安丘市属沂蒙山泰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市域总面积1 712 km2,山区、丘陵、平原各占1/3,水土流失面积518 km2,水土流失治理任务繁重。近年来,该市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水土流失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强化项目带动,实施综合整治,全面提升了水土保持工作水平,成为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县。
一是规划先行。按照“因地制宜、先易后难、规模治理、连片开发”思路,科学编制《安丘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并以此作为全市水土保持工作的总体纲领,突出牟山水库一座大型水库,汶河、渠河两条重点河流,西南部山丘区、北部平原区、东部平原区三个重点区域,加强全域水土保持工作,构建了“一库两带三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布局。明确了到2030年完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面积362.5 km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 70%以上、年均减少土壤流失量49.3万t的目标。根据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区选取条件,全面开展外业调查,深入实地了解每个地块的属性、地类、权属、地形,充分尊重当地群众意愿,精心选取项目区,择优纳入山东省“十四五”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规划。
二是项目支撑。“十三五”期间,全市完成投资1.2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1.47 km2。其中,投资3 476.8万元,实施了摘药山、鲁家哨、留山、凤凰岭、东南疃和果山等6个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坚持山、水、林、田、湖一体化系统治理,生态、生产、生活兼顾,围绕解决交通、绿化、吃水、灌溉等方面的问题,结合工程实施,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共营造水保林1 018.08 hm2、经济林1 221 hm2,完成封育治理820 hm2,建设蓄水池24座,整修环山路43 km、河道38 km。通过水土流失治理,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提高了项目区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2018年实施的金鸡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7 km2,治理程度达到83.29%,年产生经济效益357.08万元,保水能力24.24万m3,保土量3.10万t,人均年纯收入增加489元。
三是示范带动。规划建设了占地213.3 hm2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实施水生态修复,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发展节水灌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度达到95%以上。定期免费开放,每年接待15 000多名参观者,增强了社会公众和中小学生的水土保持意识,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2018年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和“全国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一是严格程序,加快进度。对实施的每一个水土保持工程项目,都按照《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的要求,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制度。为加快工程进度,安丘市水土保持项目工程建设局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定期督促调度,通报进展情况,确保了项目按期完成。
二是精细管理,保证质量。依托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及时将项目前期审批、投资计划、资金管理、招投标、工程和资金进度、检查验收等情况录入系统,进行信息化、动态化、精细化管理。聘请第三方机构,加强业务指导,规范技术流程,确保每一个项目图斑都准确无误,切实提高重点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坚持把质量作为项目的生命线,采取定期检查督导、监理跟班作业、技术负责人现场蹲点、群众代表监督等多种形式,及时跟踪工程实施进展情况,确保工程进度和建设质量。
三是完善档案,规范验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切实抓好影像资料、档案、财务管理,明确专人负责文件、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建档,做到图、表与实物完全一致。特别是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监督检查、养护管理等主要环节,以及每个环节涉及的有关技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补全。截至2020年5月,3个重点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其中摘药山小流域治理工程得到了淮河水利委员会的充分肯定。
一是强化资金保障。抢抓国家水土保持政策窗口期机遇,积极向上对接,共争取上级资金2 590.5万元。在县级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投入财政资金784.3万元,确保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县级自筹资金及时到位,保证了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加强水土保持补偿费征缴,统一财政专户,纳入预算管理,专项用于水土流失重点项目建设。坚持多元化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吸引社会资金2.8亿元。
二是搞好宣传,群策群力。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意义。工程实施前,召开工程建设部署会和群众代表会,把水土保持工程实施的优惠政策和预期效益等向项目区群众讲清楚,动员群众主动做好倒茬和地块预留,并在项目区进行建前公示;工程实施中,专门设立宣传栏,让群众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和收益情况,并明白监督权、管理权的行使方法;工程完工时,进行建后公示,发放群众满意度调查表,充分保障群众权益、尊重群众意愿,确保了每期工程顺利完成。
三是加强管护,发挥效益。针对工程点多、面广、分散的特点,始终坚持“建管并重”的理念,对正在施工的工程,制定管理养护制度,工程建设完成后,及时将治理成果移交给项目所在镇及受益群众,通过明晰产权、签订合同,落实管护责任主体,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群众的作用,确保工程有人管、管得好。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定期开展“回头看”,及时发现问题,建立整改台账,落实整改责任,实现了水保林随时补植、蓄水池定期清淤、灌溉沟渠随时疏浚,确保水土保持项目正常运营、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