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调查数据分析研究

2021-04-04 19:21
现代农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贫困地区

承 晟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0)

自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思想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已经部署了“十三五”的扶贫攻坚工作,而后总书记再次号召:“要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这个大背景下,九江市某高职院校党总支引导大学生党员走向社会、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要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特组织学生党员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机会开展“精准扶贫”情况暑期专项社会调查,全面了解家乡的“精准扶贫”情况[1],为职业教育深入贫困地区开展扶贫建设打好铺垫。

1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调查形式

为切实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作用,九江市某高职院校党总支让大学生党员暑期下乡到基层了解到各个村委会的基本情况,登记各个村委会贫困户的基本信息,了解各个村委会的优势特色产业情况,对各个村委会的扶贫资金到贫困户方式做好统计,并对各个村委会引进的扶贫项目情况以及各村委会贫困户对职业技能教育需求数(人)和职业技能类型的需求数等七项情况进行了解。大学生党员实施精准扶贫必须精准到户,要把目前尚未脱贫的农户调查清楚,摸清贫困原因。

2 基层党组织“精准扶贫”七项调查数据分析

2.1 各村委会的基本情况及分析

本次调查一共对240个自然村(或组)进行了调研,总人口数75262人,其中党员总数量1612人,占总人口数2%。农地总量90429亩,其中耕地量39131亩,山地量67614亩,水面量20744亩,其他12277亩。各个村委会劳动力总数量24277人,外出劳动力总数量11381人,外出劳动力中党员总数量350人,占外出劳动力总人数3%。回乡创业党员总数量82人。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山地在农村中占的面积最大,这也是导致多数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贫困地区一般自然条件比较差,但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总有赖以生存发展的条件。改革开放以来,许多自然条件不好的地方也找到了适宜本地发展的特色产品和产业。如贵州在荒山上种植药材、茶叶;沂蒙山区搞小流域治理,恢复生态,发展林果、畜牧养殖和石材业等等,都培育出本地的优势特色产业,找到了致富门路。从数据来看,外出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47%左右,剩余劳动力依然占了主要部分。如果贫困家庭有青壮年劳动力,那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这些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目前城市最缺的工种是家政服务、医疗护理、物流快递、建筑施工、饭店餐饮、环卫清洁等,农民工的年均收入已接近4万元。总之,经过30多年改革发展,脱贫的条件比过去要好得多,致富的门路也比过去多得多。只要找准原因,在各方面的帮助下,迅速脱贫是可以做到的。

2.2 各村委会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分析

经统计,各村委会中贫困户数2672户,贫困人口数8518人。贫困户中有青壮年劳动力的户数为1642户,高中毕业的有86人,只占贫困人口总数1%。高中毕业以下的为879人。根据统计,各个村委会每年脱贫194户(578人),贫困户截至调查日脱贫总数量为205户、653人。

从贫苦户的基本信息可以看出,贫困户中青壮年劳动力在受教育程度上严重不足,这也是导致贫困的原因之一。要搞好基础教育,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从小学高年级起就实行寄宿制,将学生适度集中到条件较好的学校学习,并免除各种费用,这是最根本的扶贫措施。一个家庭有一个在城镇第二三产业稳定就业的人员,全家脱贫就有了保障。职业教育应面向全体青少年和成年劳动者,使每个劳动人口都能学会一门专业技能,找到一个收入较好的工作。

2.3 各村委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情况分析

在240个自然村(或组)里,具有稳定供电条件的有23个,占总数的9.6%左右,干净的供水条件有21个,占总数8.8%左右,畅通的村村通条件有23个,方便的户户通条件有22个,公厕卫生条件有11个,占总数4.6%左右,互联网入村条件22个。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具有稳定供电条件的自然村(组)占比例最多,也还不足1/10,具备其他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自然村(组)也都比较少。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是脱贫的指标之一。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贫困地区的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仍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应当继续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特别是要积极运用PPP模式,吸引社会投资和银行贷款,投入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2.4 各村委的优势特色产业数量以及产业类型情况

经了解,各村委会共有优势特色产业类型12类。

培育本地优势特色产业并找到适宜本地发展的特色产品和产业是贫困地区脱贫的一种有效途径,此次调查中优势特色产业类型数量并不多,从中可以看出特色产业的种类还需要拓宽,多方面进行培育。

2.5 优势特色产业类型情况

经调查,240个自然村(组)中进行了果、蔬、茶、药材种植的有15个,占总数的6.3%;进行了竹木、苗木、花、草培育的有4个,占总数的1.7%;畜牧养殖有16个,占总数的6.7%;水产养殖有10个,占总数的4.2%;竹、木编、制、雕刻有3个,占总数的1.3%;石材业有4个,占总数的1.7%;其他类型5个,占总数的2.1%。

从调查资料来看,进行了特色产业培育的自然村(组)还不到1/4。贫困地区一般自然条件比较差,但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总有赖以生存发展的条件。改革开放以来,许多自然条件不好的地方也找到了适宜本地发展的特色产品和产业。如江西某贫困县在荒山上种植药材、茶叶;陕北退耕还草、舍饲圈养,发展畜牧业,大面积种植苹果等等,都培育出本地的优势特色产业,找到了致富门路。所以培育本地优势特色产业,是脱贫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2.6 各村委会引进扶贫项目情况

各村委会共引进扶贫项目16项;实际引进扶贫项目金额1642万;需要引进扶贫项目10个,需要引进扶贫项目金额233万;实际引进扶贫项目类型有公路硬化路面、土地增减场、高地扶贫搬迁。

从上述调查可以看出,引进的扶贫项目数和金额数还是比较可观的,关键就看这个钱怎么用,项目怎么做大。战胜贫穷是一项艰巨而又伟大的事业。引进项目要因户施策。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2.7 各村委会贫困户对职业技能教育需求数(人)和职业技能类型的需求数

各村委会贫困户对职业技能教育需求数610人,各村所需求的职业技能类型和数量为:需求果、蔬、茶、药材种植的有16个,占比16%;需求竹木、苗木、花、草培育的有7个,占比7%;需求畜牧养殖的有16个,占比16%;需求水产养殖有11个,占比11%;需求竹、木编、制、雕刻有5个,占比5%;需求石材业的有3个,占比3%;需求家政服务3个,占比3%;需求医疗护理4个,占比4%;需求建筑装饰、工程施工10个,占比10%;需求饭店餐饮7个,占比7%;需求水电安装10个,占比10%;需求农产品加工7个,占比7%;其他职业技能教育需求情况2个,占比2%。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贫困户对职业技能教育的需求很大。其中需求量比较大的有果、蔬、茶、药材种植,畜牧养殖这两大类。另外水产养殖、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以及水电安装需求量也比较大。应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大农业,吸引和动员高素质劳动力回乡创业。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村居民收入逐步赶上和超过第二三产业的收入,在发展农村经济中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起来。

3 高校基层党组织“精准扶贫”调查数据分析对职业教育的启示

3.1 职业教育在发展特色产业中的重要性

从调查中可以得出,贫困地区对职业教育的需求非常大,其中工程类的专业人才特别需要高职类教育。所以,需要重视智力扶贫和技能培训。“扶贫必扶智”。帮助贫困地区发展,重点应放在教育上,特别是职业教育。在贫困地区,我们要使农业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培养农村职业人才[2]。

3.1.1 将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实现贫困地区经济自主增长、绿色增长的关键要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创新驱动、内增长的发展道路,根本靠科技,基础在教育,关键是人才。职业技术技能的积累和创新是现代农业的基因,推动着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国家财富的积累。

3.1.2 建立以国家技能积累为使命的职业教育体系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在都市农业、设施农业、现代畜牧业、水产健康养殖和远洋捕捞、林业产业、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农田水利建设等领域,建立农业技术应用服务人才培养体系,支持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和科技进步,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现代产业理念和新技术推广服务作为农业职业教育的核心,推动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3]。

3.2 高职院校如何利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

3.2.1 与贫困经地区需求相适应的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系统化。开展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在职院开展针对贫困地区需求比较高的职业技能类型培训,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和基础教育开展普职渗透教育,使职院的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工作和生活技能。重点培养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传统工艺振兴需要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在高校和企业之间开展一种进入贫困地区的校企合作式经济扶贫[4]。

3.2.2 建设农职专业二级学院。切实加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编制农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对农职专业二级学院进行大力建设。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地方特色产业行业协会举办专业特色明显的职业教育专业。进一步明确农职二级学院的办学定位,加强特色优势农产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村镇建设等相关专业,充分发挥其在区域职业教育、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与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的平台作用。加强农村教育“三教统筹”,健全农村职业教育网络。建立城乡结合、以城带乡的城乡职业教育协同机制,推动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发展。

在国家推进精准扶贫的实践中,职业教育对脱贫致富有直接和独特优势。职院可以增开果、蔬、茶、药材种植,竹木、苗木、花才、草培育,畜牧养殖,雕刻,家政服务,农产品加工等专业。为贫困县解决具体的人才短缺问题,产教融合服务贫困地区经济建设。

4 结语

扶贫要做雪中送炭的事,不能用扶贫的钱去搞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做形象工程不能实现扶真贫。贫困区域的发展,要在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和农村职业技术人才上多做文章。知识改变命运,职业教育要发挥自身优势,从农业职业教育扶贫实践出发,通过送技术到田间地头、对贫困相关群体开展针对性专业技能培训、招收贫困农民子女、试点农民中职教育等措施提高农民综合素质[5],通过技术输出整体提升农村农民职业技能,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贫困地区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