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带教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探究

2021-04-04 10:55:50马晓晨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15期
关键词:护生儿科家属

马晓晨

济宁市妇女儿童医院内科,山东济宁 272000

临床实习为护理学专业学生教学后期的一项重要环节,亦为护生完成角色转换的重要环节,护生通过临床实习可以将在校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能力。带教为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充分重视护生的临床实践,属于深化和延续课堂教学的教育活动[1]。护理带教质量对于优秀护理人才培养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儿科的主要服务对象为患儿,其临床护理工作的具有特殊性,一定程度上提升护理难度[2]。儿科是一个相对较为特殊的学科,其专业性较强,患儿会因其年龄特点,治疗护理时不能对疾病进行准确表述,就会导致病情延误或出现恶化,进而给带教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加之多数患儿均为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家中长辈的重视程度极高,在就医过程中家属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触实习护生的情绪,减少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影响带教质量。该研究主要总结儿科护理带教当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和解决措施,以供今后临床带教方式的选择作参考,详细内容阐述如下。

1 儿科护理带教存在的问题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临床带教是护理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临床带教的整个阶段也是学生学习与临床逐步接触的重要阶段, 是对书本学习知识转向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链接;学生在此阶段完成角色的换转,独立走向工作岗位。 近几年人民群众法对医疗服务需求、要求等提高,这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沟通技巧等多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于儿科收治的患者是0~14 岁的小儿, 年龄差距跨度都较大,而且处于生长发育的不同年龄阶段,使得儿科护理存在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带教中常常会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1.1 儿科的特定因素

儿科当中接收的患儿年龄多在0~3 岁,此阶段患儿的年龄较小且认知能力较差,患病期间无法准确向医护人员表达自身的不适感,但常有哭闹、不配合甚至抵触的表现,提升病情观察的难度,且多数患儿为独生子女,家属因过度担心患儿的病情以及迫切希望孩子病情恢复,而提升对临床医护人员的要求,在护理工作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避免出现差错事件,且对于实习护生的护理能力常存在不被信任和被怀疑的情况,加重实习护生心理压力的同时,降低其积极性以及减少实践的机会,增加带教难度,影响带教质量[3]。

1.2 带教老师方面的问题

1.2.1 应用形式单一陈旧的带教方法 目前临床的带教模式仍以传统被动教学为主,临床带教老师在开展护生教学活动过程中仅按照传统填鸭式教授方法,过度重视知识灌输,护生仅被动接受儿科临床护理相关知识[4]。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用的教学方法陈旧,不利于调动护生的主观能动性,降低护生的临床实践活动参与度。护生在常规带教模式之下通常为被动地接收带教知识,严重制约其学习积极性,极不利于个性发展以及创造能力的提升,使得教学效果受影响[5]。 例如:股静脉穿刺术在儿科临床中属于较为常见及较基础性的操作,若在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仅告诉护生进针位置在股三角区,而未针对原因以及该区域进针的优势等展开详细介绍, 可导致护生仅机械性地认识及记忆穿刺位置,而无法理解为何选择该位置。

1.2.2 带教老师授课能力差 带教老师长时间从事临床一线工作,教学理论方面的培训经历较少,导致其在开展临床护理教学活动过程中因缺乏教学经验而偏移教学重心,仅重视操作技能的传授而疏忽强化知识的重要性[6]。 除此之外,儿科护理人员受学历水平、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对带教任务认识不深、教学能力欠佳等情况,使得护生创造性和积极性、教学质量受影响。

1.2.3 带教老师的时间和精力不足 由于儿科临床的护理工作极为繁琐,临床周转较快,加之不断有新型护理技术推行,一定程度上加大护理人员的工作量[7]。儿科护理带教老师需要在完成大量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之上负责护生的带教工作,其时间、精力都不够,无法为护生提供大量实践操作的机会。尤其针对病情危重需要抢救的患儿中,因病情进展快、患儿死亡风险高等,带教老师因害怕护生出差错,极少让其参与至此类患儿的临床护理活动,减少护生锻炼的机会,影响带教质量[8]。此外,因儿科护理工作较为繁琐,带教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向护生传授临床实践经验,一定程度上影响护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有部分临床老师认为护生就是帮助临床护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于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等方面考虑较少;并且儿科的工作量大,对于带教的精力方面投入的相应就会变少。

1.3 实习护生存在的问题

1.3.1 缺乏工作主动性 现在临床中的实习护生以95 后和00 后为主,多为家中的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给予的关爱极多,使得其在吃苦耐劳方面欠缺[9]。尤其是中专生,因其年龄较小,心智尚未成熟,仍缺乏责任意识以及社会竞争意识,在从事实习活动过程中缺乏主观能动性和热情[10]。

1.3.2 护生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薄弱 近年来,患儿家属的自我保护意识伴随着社会进步、法律系统的完善而逐渐加强,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明显提升。 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薄弱为导致临床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11]。 虽护生在校时学习过相关的法律知识,但是课堂中的理论知识难以渗透至临床活动中,使得护生难以意识到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1.3.3 语言表达和沟通交流能力欠佳 儿科属于医院中的特殊科室,其面对的患儿均无法准确叙述自身病情,为此对护理人员的沟通交流能力具有极高的要求[12]。 护生因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同患儿和家属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无法灵活运用沟通技巧,不仅影响临床医疗工作开展,且可对患儿及家属的体验感产生不利影响[13]。

1.3.4 护生实习期间心理压力大 实习护生刚入儿科实习,尚未熟悉科室的环境,加之儿科的工作氛围极为紧张,极易导致护理人员出现负性情绪[14]。 护生对儿科当中的仪器和设备(微量泵、温箱、呼吸机以及心电监护仪等)使用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均较为陌生,加之儿科的护理操作技术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较高的准确性,导致护生在实习过程中不知所措。 除此之外,患儿的病情发生急、变化快,家属在患儿入院以后因急于期盼患儿身体痊愈,而要求技术娴熟的医护人员为患儿实施医疗服务,尤其是实施小儿头皮穿刺工作时,家属希望由具备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负责,面对实习护生常报以怀疑的态度,使得护生的心理压力较大。

1.4 患儿方面的问题

因患儿年龄较小且多数为家中的独生子女,在家时受到长辈充分的溺爱,患病时家属给予高度关注,通常存在一个患儿有多名家属陪同的情况。患儿家属对于护理工作质量的要求极高,缺乏对护生的信任度,在就诊时为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和麻烦,常拒绝实习护生为患儿开展护理活动,减少护生实践的机会,进而影响实习带教质量。

1.5 家属法律意识增强

临床医疗纠纷随着家属法律意识增强而明显提升,而儿科服务对象以及儿科临床工作均较为特殊,一定程度上增加儿科护理带教当中存在的隐患。

2 解决措施

2.1 以多种形式开展带教活动

在儿科护理带教过程中通过实施健康宣教、针对疑难病例展开讨论、组织病案分析等形式开展启发式教学活动。 以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培养护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将传统带教活动当中的填鸭式学习转变为护生主动学习,改善带教质量的同时,促进护生综合素养的提升[15]。 例如儿科临床中的急症较为常见,带教老师为护生开展带教活动时可给予护生启发,如提问护生在小儿惊厥发生时, 周边无带教老师在场,此类情况该作何处理,患儿接受输液过程中出现输液反应或者过敏性休克该如何处理,通过提问锻炼护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培养其临床思维,且带教老师可以根据护生给出的答案掌握其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且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护生学习的压力和动力,使其更认真地参与到实习活动中。 在带教过程中若遇到相关问题,带教老师可鼓励护生思考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随后给予指导,最后协助护生实施完善后的方案解决问题。

2.2 重视带教老师的表率作用

儿科护理带教老师不仅需要具备娴熟的操作技巧、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责任心、爱心,且需要由良好的品德以及高尚的人格,以给予实习护生积极的影响,使护生将带教老师作为榜样和楷模[16]。带教老师需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 通过自己的行为给予护生积极影响,提高护生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热爱度,并且帮助护生完成角色转换。例如患儿在临近下班的时间办理住院,而恰好科室中的工作又较为繁忙的状况之下,需要主动协助接班护士将患儿的收治工作完成,建立勇于奉献的形象。

2.3 加大护生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力度

儿科护理带教老师不定期组织护生参加讨论会,主要就临床当中的医疗纠纷事件展开分析,以培养及提升护生的法律意识,帮助护生养成法律观念,确保其在实施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可以自觉规范自身的护理行为;同时帮助护理人员了解护理专业属于高风险职业,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为患儿实施受法律保护的护理服务[17]。 针对三级预警制度需带领护生展开认真解读,培养护生的事故发现能力以及处理能力,确保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事故发生的先兆,并且给予合理的处理,消除纠纷事故。 对于容易失误的要点进行强调,规范相关操作。可结合日常实际案例,向护生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医疗述事故的相关处理条例等,使护生能警以为戒,加强日常的法律意识。

2.4 提升实习护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综合素养

儿科护理带教老师需要重视护生和患儿、家属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首先观察护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随后可演示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打招呼、自我介绍以及沟通交流方式,通过护生自己观察,加深理解以及提升带教效果。带教老师同患儿和家属沟通、交流过程中需要注意,最好以通俗易懂的言语[18]。 叮嘱护生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自身的形象,给予患儿和家属足够的尊重,为微笑服务。待护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熟练的培训之后,再进行专科以及技能的培训,让护生可以充分了解儿科护理学知识,让护生掌握儿科常见疾病以及疑难疾病等,带教护士可以让护生多看儿科的书籍来提高自身知识面。操作过程中带教护士要密切观察每一个步骤,指出护生的错误,并进行指导,直到护生完全掌握操作。

2.5 改善师生关系及学习环境

儿科护理带教老师和护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对师生之间展开高质量沟通、交流有利,且可对学生学习的态度、动机以及情绪等产生影响。 带教老师需主动给予护生关爱,在开展带教活动中多给予护生鼓励,若护生出现护理错误,需给予耐心指导,切忌疾言厉色[19-20]。小儿头皮针属于儿科临床护理中的难点,带教老师可先针对血管选择、进针角度以及固定方法等基础内容展开指导,帮助护生掌握基础技巧,提升其操作的信心。带教老师在实施带教活动的过程中需尽可能让护生观看、学习临床实用型操作技术(静脉套管针的使用以及股静脉穿刺等),给予护生足够的信任,尽可能为其提供实践机会。

2.6 因材施教

带教老师需要将带教工作看作为自身应尽义务,不可有怕麻烦和嫌弃护生不机灵的思想。实习护生的素质和性格均各不相同,有的护生积极主动、反应敏捷且较为细心,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而有的护生则较为懒惰,对学习新鲜知识毫无积极性。 带教老师虽无法挑选护生,但是可以根据护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带教计划。 依据护生的具体情况,遵循“放手不放眼”的带教原则,认真负责地制定并落实相关带教计划[21]。 若护生的素质较高,在带教过程中需“多放手不放眼”,对于护生的实践情况及时给予指点和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和表扬,针对不足之处需及时指出并且引导护生思考,力求各项护理操作均具有深刻印象。若护生的素质较差,则需要“少放手不放眼”,多示范,通过言传身教给予护生积极的影响,同时需要反复指导、反复示教。

儿科护理带教老师可要求护生在入科实习之前完成儿科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复习,以确保有的放矢,为后续临床实践工作打好基础;护生在实习时需要随时记录及总结要点、难点以及老师提出的问题等;实习护生入科室以后,教师需引导其参观及熟悉科室环境、学习相关规章制度等,帮助其尽快适应新角色[22]。

3 小结

儿科护理带教与以往传统的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指导、带教等的教学理念及手段已经跟不上新的教学理念,对于现代的带教工作,要做到技术的立体化,内容的综合化。带教老师需要加强教学内容思路的设计,增强护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充分发挥教学的互动性。带教过程中应积极结合目前优秀的带教方法, 如情景模拟法,将常见的护理情景进行模拟,设置复杂疑难的情景,使护生在面对困难、冲突等情况时,发挥专业的素养,独立解决问题,更利于护生与临床实际工作的接轨。 临床实习是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过度的重要桥梁,带教老师对于实习护生而言是其接触专业实践的重要引路人,为此儿科护理带教老师不仅需要具备崇尚的道德品种和过硬的专业能力,且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护生的榜样和表率。此外临床护理人员有责任和义务持续总结工作经验,探索新型带教方式,以促进临床带教质量提升,为临床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猜你喜欢
护生儿科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儿科专栏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 09:28:12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基层中医药(2018年5期)2018-08-31 02:35:50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09:26:14
圆梦儿科大联合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00
南充市教学医院护理专业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调查分析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中国卫生(2015年8期)2015-11-12 13:15:32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
环球时报(2009-08-27)2009-08-27 20: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