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珺
(吉林艺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书籍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图书馆作为书籍的集合地,对于促进人类文明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图书管理除了实体书籍外,还包括了海量的网络信息和数据资料。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图书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管理的要求。现代社会快捷的生活节奏和海量的数据资源均要求图书管理朝向精准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为了实现更有效记录社会文明的发展、记录当前发生的一切,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1]。
当前我国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最大的问题是未能实现资源共享。由于各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缺乏合作精神,信息化建设基本是各自为政,不能达到资源共享和信息整合。部分图书馆本身的信息不足,资料少而不全面。又不能借助外部的资源,导致用户在进行图书资源检索困难重重,不能获得需要的资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或是在用户需要大量资料时,就要借助不同的图书馆,加大了资料搜寻的难度,信息共享差。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结合了软件和硬件设施的建设过程,在硬件方面,我国不少图书馆都形成了过硬的条件,与之相对的是:软件条件相对落后。不少图书馆管理人员因信息化知识不足,信息运用能力低下,所提供信息有限,导致影响力有限。此外,还有不少图书馆存在管理人员思想滞后,信息化管理能力低下,不能建立良好的服务体系等问题。对此,要求我们促进传统管理的升级,实现数字化管理,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构建高效的知识体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属于技术层面的东西,其发展还应呼应硬件设施,由此形成科学、优良的服务体系。
由于我国图书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发展程度离发达国家还有着一段较大的距离。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城市,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着硬件设施落后、资金和人才极度缺乏的困局,导致其建设严重落后,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若没有相应的资金作为支撑,便无法完成有效的改造。
当前,尽管我国有不少图书馆均已实现了信息化建设,不过在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运用程度不足的问题,如在一些地区的图书馆,尚未实现全面的信息化运用,只得和和传统模式相结合。针对越来越丰富的图书资源,这样的差异化管理水平很容易造成管理漏洞的产生,甚至于发生资料遗漏、丢失的情况。
人是管理工作的重心所在,管理人员本身的思想和能力是决定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加大硬件方面的投入,同时在软件方面作出努力。由管理层的角度树立信息化建设的决心,只有如此,才将推动整个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发展。
信息化建设有着较高的资金需求,资金投入主要包括:硬件设施投入、软件系统的创建,人力资源的投入、管理费用等。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加强合作、拓展资金渠道,获得充足的建设资金,提高信息化程度。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求图书管理人员作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同时,基于信息化本身的综合性特征,决定了在信息化的建设中,会遭遇各种数不清的困境,这中间,既包括直接相关性,亦包括间接相关性。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加强学习,适应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图书馆而言,应构建优良的支持体系,促进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发展,为信息需求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提高图书馆的影响能力。
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要求管理人员转变思维,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意识。把握时代发展的步伐,立足信息共享特征,全面做好信息资源的收集、存储和共享,促进读者能通过信息系统迅速地查找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同时,基于“互联网+”模式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表现出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自由性特征,并因此大受欢迎。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势必引发图书管理的变革。信息化建设依托于互联网的发展,有效地满足了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全面促进了管理效率的提升[2]。
当前,“互联网+”模式全面变革了百姓的生活方式和信息资源的获得方式。在这样的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式。对此,要求管理人员提高社会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对传统图书管理模式带来的冲击,全面增强信息化技能学习,有效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图书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