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静,邹怡君,张桂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 100069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一种具体表现。 作为感染传染病医院,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承担着重要的医疗救治和常态化防控的任务,强有力的纪律监督是确保工作科学、有序开展的纪法保障。 2019 年10 月31 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具体要求[2]。 中纪委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重大战略部署,纪检监察工作是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三种主体责任”[3]。 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贯通连动、形成合力。 医院纪委在院党委和上级部门坚强领导下,紧盯防控重点环节、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全程监督,发挥 “探头” 作用。 注重关心一线医务工作者,让医护在逆行中感受到纪律的温度。
2021 年1 月召开的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提出纪检监察机关要盯紧重点人重点事,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不断完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 公立医院如何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推进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摆在公立医院党委、纪委面前的问题。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患者的医疗救治究其根本既是医者职责所在,又是重要政治任务。 不仅体现定点医院的医疗救治水平,更展现出党和政府对人民生命的关切。 加强政治监督,对公立医院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越是关键时刻,越要把纪律挺在前面;越是危难关头,越要充分发挥纪委监督作用,做好对关键岗位、重点环节和重点人员的督查,重视对工作程序的监督,坚持事前、事中、事后的公开,为有效监督创造条件[4]。医院纪委应发挥政治站位高、掌握医院人员情况全面、与主责部门联动密切的优势,明确防控工作与复工复产阶段监督、执纪、问责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督导。 强化政治监督,坚守纪委 “协助” 的职责定位,扛牢监督责任,协助不包揽、推动不代替、到位不越位,为党委主体作用发挥提供有效载体[5],确保全院上下始终严守纪律规矩,督促干部靠前指挥,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深化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确保党委的中心工作部署到哪里,纪委的监督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医院设有8 个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牵总,副院级领导担任执行副组长;纪律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由纪委书记任组长,纪委副书记任组长,组员包括纪委委员、纪检委员、党风监督员、专职纪检干部。 纪检监察办公室负责日常监督工作与组织协调,形成院科两级监督、同步推进的监督工作网络架构。
全院所有科室、所有在岗员工、所有防控工作均列为监督范围。 采取 “四不两直” 监督与每日定时督查相结合的方式。监督方式:实地走访、查阅资料、现场查看。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整改时限,督查跟踪整改结果。 2020 年1—5 月,纪委列席会议58 次,现场检查4轮26 个科室或专班170 余次,联合3 个部门督导走访86 人,提出工作建议67 条,面向全院员工发出纪律提示或警示教育80 余次。
医院纪委坚持关口前移、靠前监督,全程跟踪、过程监督,坚持 “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切实不表面” 的原则,围绕医疗救治、物资发放、应急采购、院感防控、教育培训、后勤保障、接受社会捐赠和慰问、津补贴发放、医疗废物处置等重要事项、重点环节进行监督,为疫情防控工作疏通堵点、接通断点,紧盯重点人员和岗位强化问责。 切实通过监督把问题 “捞” 上来,通过 “做实、做细、做严、做暖” 纪律监督,督导落实整改,保证医疗救治与疫情防控工作科学合理、有条不紊。 为确保监督真正发挥作用,纪检监察部门采取边工作、边调研的方式,目的是真正做到身处一线、工作下沉,让监督工作有实效。
该次调查,采取问卷星形式发放问卷100 份,回收率100%。 岗位分布:临床医护占58%,医技科室占11%,管理后勤占31%;职称分布:初级及以下占14%,中级职称占46%,高级职称占40%。 其中,91%调查者直接或间接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
发挥监督队伍横到边、纵到底的优势,充分利用纪委委员、支部纪检委员、科室党风廉政监督员、专职纪检干部等多种力量,带领全院职工及时学习传达精神,统一思想,杜绝 “上热、中温、下凉” 的现象。 医护人员、进修生、医学生、离退休干部、外包人员等多层面,开展自我监督、主动监督和相互监督。通过多维度监督,传导压力、压实责任。
医院纪委通过微信工作群向全院严明严守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严守工作职责、严格疫情防控、严格规范行为、严格监督执纪的战 “疫” 纪律要求,围绕人员培训、陪住探视、物资使用、接受捐赠等重点事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进行监督。 制定工作督导检查实施方案和配套实施细则,紧扣防疫工作实际,引导全院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疫情防控工作上,督导贯穿疫情防控始终的同时简化督导方式。 明确督导重点,即围绕疫情防控,党员干部担当履职和医疗救治与生活保障等工作,严明纪律、时刻提醒、规范行为、一线督导、解决问题。
舆情研判并把握舆论动向,提高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能力[5]。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容易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最重要的两个主体是政府和民众,然而这两者之间还没有建立起一套良好的信息互动机制[6]。 一方面媒体需要信息传播,发挥官方媒体发布权威信息的作用。应该说,越早发布权威信息,越能促进社会稳定与维护政府权威。一方面大众需要健康指导,切实消减公众的需求和担忧。 可以说,越早了解事件本真,越能及早做好防护与降低负面事件的影响。
医院纪委在加强对舆情监督同时,通报捐赠物资发放情况、临时性补贴发放问题等。 通过对违反规定离京返京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违规事件,警示全院在岗人员,提醒相关部门和员工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举一反三、查找漏洞,完善自我。
调查显示,97%调查者认为工作期间科室和干部及时传达上级和医院有关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98%调查者认为防控期间重要事项经科室集体讨论,100%调查者认为医院在期间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上级部门工作部署,做到 “两个维护”,100%调查者认为医院舆情管控有效。
在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按照预案内容迅速组织相关医疗人员,启用相关医疗设备,展开应急事件的紧急救援工作[7]。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成功应对,离不开医护人员、医疗物资的支持与配合,这是决定因素[8]。针对重要事项,医院纪委进行全流程、全要素、多方式、多角度纪律监督。 对督导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主责部门反馈,对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项目执行情况及时跟进,实行 “销账式监督”,确保责任到人、整改到位、及时销账。
基于工作应急特点,关注防疫物资管理、医疗资源整合与改造、一线人员后勤保障、医保患者支付、医疗垃圾转运和销毁等事项的绿色通道是否畅通,组织协调多部门有效建立健防疫工作全绿色通道, 为保障合规、高效、有序开展防疫工作,提高救治效率。 对复工复产和防控常态化的监督重点、工作流程和应急期间经验做法进行传导。
建立日常监督、全程监督、专项监督并举的监督机制,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监督管理[9]。 以防疫物资管理为例,医院纪委开展全周期、多维度监督,重点关注防疫物资管理是否实行专人管理、账物相符、科学论证、有效监管。 实践中,监督分为六个重点阶段:①物资购置阶段:重点监督现有库存数量及有效期、 采购需求的合理性、捐赠物资评估情况等。 ②物资入库阶段:重点监督含应急采购、调拨、捐赠等物资的来源以及品规、质量、数量。③物资在库阶段:重点监督关注存放库房是否符合防疫、安全要求,全院每日库存动态监测。④物资出库阶段:重点监督是否存在虚报、冒领、超规格领用。 ⑤物资使用阶段:重点监督是否按要求合理使用,有无截留挪用等情况,使用后销毁是否符合甲级传染病医疗废物销毁要求。⑥物资全程管理:重点监督制度是否健全与制度执行情况。 抓住阶段重点,逐步推进监督。
调查显示,问及防控监督聚焦的重点领域多选题中,占比排名前五位的选项是:医疗救治、院感防控、物资管理、关心关爱医护人员、后勤保障。 100%调查者认为防控期间干部、党员无虚报冒领和挪用防疫物资的情况。
纪检监察部门进一步明确 “监督后再监督、检查后再检查” 的职能定位,严守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的要求[10],关键时期盯紧关键少数、重点岗位、重点环节、重点人员,以监督责任促使主体责任落地,倒逼 “第一责任人” 履职尽责,筑牢全面从严治党第一道防线[11]。 通过督导检查、实地调研和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领导干部、支部书记、科主任和广大党员是否冲锋陷阵,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的现象。
结合公立医院人员和业务特点,紧紧抓牢核心,切实力求做到 “三个管好”,即是:力求做到 “管好关键人”、力求做到 “管好关键处”、力求做到 “管到关键时”[12]。 重点对物资、经费、津补贴、捐赠和慰问品发放事项的监督,对干部履职的监督。 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重点人员在广泛学习基础上,加强纪律教育针对性与督导的针对性。特别是社会捐赠,在应急特殊时期,医院既要快速完成物资筹措、保障患者救治任务,也要保证接受捐赠的合法合规[13]。 医院纪委通过点对点沟通,帮助科室识别风险点,强调主责部门在处理应急事项中存敬畏、受戒惧,严格按照防疫制度和流程履职。 监督管理科室人员一般情况不得佩戴N95 医用防护口罩和面屏等防护用品,不得按职务级别发放津贴补贴,管理工作不得浮在报表和数据中。 对于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析研判,制发工作建议,追踪整改落实,确保及时解决或纠正。
对表彰和奖励工作的监督:对职能管理部门严明工作纪律,提出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送人情、不搭便车的工作要求。严格审批程序,既要在关键时刻培养和考察干部,又要杜绝跟风表彰、应景表彰、浑水摸鱼式提拔、搭车提拔等情况。 真正利用表彰、奖励凝聚人心,真正提拔出干事创业,想担当、能担当、敢担当的干部,为百姓做好服务。
调查显示;99%调查者认同医院在工作期间及时部署和调整防控方案并统筹规划、科学决策,98%调查者很认同干部在工作期间认真履行防疫、靠前指挥,97%调查者很认同科室中层干部和党员主动承担责任与任务,100%调查者认为防控期间医院不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情况。 问及面对疫情常态化,纪检监察部门聚焦的监督岗位排名前三位是:采购中心和医学工程处及总务处管理岗位,医务处、护理部管理岗位,医院领导干部。
疫情防控期间,纪检监督不求大而全、贵在小而精,着力为各主责部门积极履职提供政策支撑和纪律保护。同时,本着特殊时期特事特办的原则,引导党员和监察对象放开手脚,轻装上阵,对于应急工作提醒做好信息记录和档案留存,大胆决策、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有效利用 “三个区分开来”,利用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
纪委不定期督查职工疫情防护情况,督促主责部门做好防疫管理,加大专项督导检查频率和范围,并对员工家属开展延伸监督。
关心和爱护广大医护人员,及时推送温馨提示,避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犯错;利用微信群发送温馨提示和关心问候,动员纪检委员、党风廉政监督员积极参加一线医疗救治任务,同时配合党办、工会、团委为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属送去蔬菜水果,消除其后顾之忧。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人带来物质和精神上损失,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政府应在物质上给予补偿,在精神上给予安抚和心理指导[14]。 纪委书记亲自为支援其他定点医院的医护人员送行,支援期间与被支援医院加强联系,关注援助医护人员身心健康。
调查显示,99%调查者认为疫情防控期间医院高度关注职工防护、防疫物资发放及时。 通过访谈了解到,疫情期间纪检监察干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切实解决一线实际工作的成效得到了广大职工特别是一线医务人员的认可。 通过监督检查,很好地维护了医院党委决策部署的落实。
纪委扛牢监督责任,协助不包揽、推动不代替、到位不越位,为党委主体责任发挥提供有效载体[15]。 强化履职担当,坚持党委领导下的工作机制。从统一思想到工作部署,从具体执行到问题查摆,发挥党委和党支部的作用。 对各部门牵总负责的具体事项进行分别提醒、分类监督、分层指导,确保各方主体责任有效履行。
疫情其间,纪委紧盯关键环节和重点事项,早发现、早提醒,运用好 “四种形态”。 对发现的问题,约谈科室主任和主管领导,对主责部门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对落实不力、不服从医院统一指挥调度,推诿扯皮、消极应对等问题严肃查处,对失职渎职等违纪违法问题,坚决依纪依法调查处理,确保约谈有效、问责有声。
调查显示,对疫情防控和常态化疫情防控监督提出建议:一是紧密结合疫情防控,继续做好监督工作,严查严管。 二是定期开会交流、定期监管,从小处着手。 三是继续关心关爱医务人员。 四是重点监督领导干部、党员履职情况。 五是加强防护物资等购入审核,质量保证、供应时效。 六是制定相关流程,实地走访、梳理简化。 七是多采用在线形式学习教育与警示提示。
上述调查反映出医院员工对疫情防控政治责任的认识与担当,对监督工作的认同与关注。面对疫情常态化防控,医院纪委更需突出监督重点,盯住监督难点,抓住监督关键点,发挥纪委主责监督 “探头” 作用,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确保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同于一般性的社会事件,其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等性质,会在一定影响范围内营造出紧张的高压环境, 切实关系到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因此,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党委坚强领导,需要全院一盘棋。 作为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医院,既要尊重患者权利,又要服从疫情命令;既要各方全力协同,又要共担防控责任;既要保护患者健康,又要关爱医护人员。 作为纪检监察部门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监督工作中,增强 “四个意识”,做到 “两个维护”,坚持依法防控、依纪监督,以强有力的纪律保障,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炼就让党放心、让人民安心的传染病医疗救治队伍,确保党旗高高飘扬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第一线,从多个维度再塑社会治理能力,发挥政治、法治与自治合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