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3日举行的宝钢股份第四届取向硅钢应用技术大会上,B18P080、B18R060、35Q155-Z、B18R055、B20R060、35Q155-Y、B23HS075等宝钢股份自主研发的高等级取向硅钢7项全球首发产品揭幕。目前,宝钢股份取向硅钢已形成普通磁感、高磁感、激光刻痕、耐热刻痕、低噪音和新涂层六大产品系列、70多个牌号的生产能力,实现了全规格全系列所有厚度规格的覆盖,并在产品性能、质量、研发、销售、服务等方面均达到国际引领水平。
4月初,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通知,决定授予首钢股份迁安钢铁公司、山钢集团日照有限公司、宝武集团鄂城钢铁有限公司、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和复审通过的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钢铁有限公司、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宝山基地、东山基地、青山基地)、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张家港厂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鞍山市厂区和鲅鱼圈厂区)等6家企业2020年度“中国钢铁工业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企业”荣誉称号。
4月22日,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在上海正式成立。委员会是在钢协领导下,推进钢铁行业低碳工作的阶段性、专业化组织,作为钢协的非常设机构。委员会5年一届,下设顾问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以及低碳发展研究工作组、低碳技术研究工作组、低碳标准研究工作组3个工作组。同时,为使研究工作落到实处,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发策源地作用,委员会下设3个承担具体工作的研究基地:低碳发展研究基地、低碳技术研究基地、低碳标准研究基地。
4月15日,极限规格(H1109×461×21×40.5,单位:毫米)重型H型钢在中国宝武马钢批量试制成功,实现亚洲首发,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据了解,这一极限规格的重型H型钢因使用寿命长、抗压能力强等优点,与Z型钢板桩组合应用,广泛用于船坞、码头和深基坑建设中。
4月23日,在2021年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ICQCC)推荐成果交流活动中,南钢燃料供应厂自动化QC小组的“减少75吨干熄焦提升机故障停机频次”和宝钢能源环保部能介二分厂二冷煤气制氢JK小组的“降低制氢装置氢气成本”获评为“优胜级”成果。经中国质量协会推荐,这两项成果将代表中国参加2021年第46届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至此,南钢、宝钢QC小组成为今年我国钢铁行业中获得参赛资格的两个小组,实现了钢企质量管理小组成果走出国门“零”的突破。
4月28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关于调整部分钢铁产品关税的公告》,明确自5月1日起,调整部分钢铁产品关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同天发布《关于取消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的公告》,明确自5月1日起,146类钢铁产品取消出口退税。
5月6日,工信部印发修订后的《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下称《办法》),《办法》自2021年6月1日起实施。修订后的《办法》明确了哪些项目建设须实施置换,这是开展产能置换工作的前提。为避免个别项目打政策“擦边球”,坚决杜绝新增钢铁产能,建设项目无论属新建、改建、扩建还是“异地大修”等何种性质,只要建设内容涉及炼铁、炼钢冶炼设备地点、型号、规模等任何一个发生变化的,须实施产能置换。
5月6日,《国家发改委关于钢铁冶炼项目备案管理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自6月1日起,《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完善钢铁产能置换和项目备案工作的通知》(发改电〔2020〕19号,下称19号文件)关于暂停钢铁项目备案的有关要求停止执行,备案建设钢铁冶炼项目按《意见》要求执行。19号文件生效(2020年1月24日)前,已进行产能置换方案公示且无异议的钢铁冶炼项目可按原有规定进行备案。《意见》要求严格钢铁冶炼项目备案管理。钢铁冶炼项目备案前,必须按规定实施产能置换。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5月10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钢铁去产能“回头看”检查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明确,除本区域内没有粗钢冶炼能力的北京、海南、西藏等三省(自治区、直辖市)外,其余29个地区(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钢铁企业均在此次“回头看”检查范围内。检查重点包括退出产能情况、项目建设情况、历次检查整改落实情况、举报核查情况、健全工作体系情况、2021年粗钢产量压减工作情况等内容。
4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移动物联网应用优秀案例入选名单,晋南钢铁集团5G+工业互联网项目——铁水罐智能调度系统上榜,使钢铁行业唯一上榜的项目。
5月12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太钢集团一周年之际,中国宝武太钢集团0.07毫米超平不锈钢精密带材和无纹理表面不锈精密带钢两款新产品在精密带钢公司全球首发。此次全球首发的0.07毫米超平不锈钢精密带材是手机关键结构件——背光板用材,板形平整度达到0.1毫米/米以下,强度达到1200兆帕以上,实现了厚度超薄、强度超高、板形超平的目标。
5月10日,河钢宣钢举行氢能源开发和利用工程示范项目开工仪式,标志着全球首例氢冶金示范工程正式启动建设。该项目是全球首例使用富氢气源的氢能源利用项目。作为承载富氢低碳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实践,该项目充分利用河北张家口地区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优势,打造可推广、可复制的“零碳”制氢与氢能产业发展协同互补的创新发展模式。
5月18日,经过历时两年多的规划建设,安钢周口产能置换项目一期一步1号高炉成功点火,标志着安钢“走出去”战略和“四基地”(河南安阳、周口、信阳,柬埔寨)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河南省优化钢铁产业布局、加快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的步伐正在加快。
世界钢铁协会近日发布《气候变化与钢铁生产》公共政策文件。该文件概述了为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钢铁行业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世界钢铁协会总干事埃德温·巴松表示:“毫无疑问的是,各国政府和利益相关者需要与钢铁行业携手合作,共同克服技术和经济挑战,为钢铁行业有效地向低碳炼钢转型创造必要的市场条件。”
根据世界钢铁协会的统计数据,2021年一季度38个国家和地区高炉生铁产量为3.35亿吨,同比增长5.78%。2020年,这38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炉生铁产量占世界产量的99%。
亚洲产量同比增长6.91%至2.74亿吨。欧盟27国产量同比下降0.66%至1948.9万吨。北美产量估计同比下降0.16%至765.2万吨。南美同比增长6.71%至763万吨。南非产量同比下降23.39%至63.5万吨。中东地区伊朗产量同比增长8.49%至69.5万吨。大洋洲产量同比增长3.07%至108.8万吨。
对于直接还原铁,世界钢铁协会统计的12个国家产量为2313.6万吨,同比增长4.10%。这12个国家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85%。
根据美国商务部最新的钢铁进口监测与分析(SIMA)数据,美国钢铁协会(AISI)公布4月份的钢铁进口许可证申请总量为2452000净吨。这比3月份的272.2万吨减少了9.9%,比3月份的最终进口总量230.8万吨增加了6.3%。4月份成品钢进口许可吨位为162万吨,比3月份最终进口总量178.9万吨下降9.5%。2021年前4个月(包括4月SIMA许可证和3月最终进口),钢材进口总量和成品进口量分别为908.1万吨和608.3万吨,分别比2020年同期下降1.2%和上升4.5%。
日本铁钢连盟(JISF)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4月到2021年3月的财年里,日本粗钢产量连续第四年下降,降至1968/69年度以来的最低水平,因为新冠大流行阻碍了全球经济和制造业活动,削弱钢铁需求。
JISF 4月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21财年日本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6%,至8280万吨,这也是自1970/71年度以来首次跌破9000万吨。其中基于氧气高炉的产量同比下降18%,至6140万吨;基于电弧炉(EAF)的粗钢产量下降9个百分点,至2140万吨。2020/21年度基于EAF的粗钢产量所占比例达到25.8%,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日本财务省的数据显示,2020/21年度日本铁矿石进口大幅下降,与粗钢产量下降16%一致。
《日本经济新闻》5月7日报道,由钢铁业巨头SSAB、矿业公司LKAB和电力企业瓦滕法尔集团共同投资的“突破性氢能炼铁技术”(HYBRIT)项目,投资方决定将一家耗资1300亿日元(约合11.9亿美元)、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钢铁厂建在瑞典北部。
报道称,到2026年,这家钢铁厂将年产130万吨铁,相当于一座小型高炉的产量。
报道指出,SSAB等公司将用氢燃料代替焦炭,在不排放二氧化碳的情况下产铁。2020年8月31日,试验工厂已在位于瑞典北部的吕勒奥启动。日本企业在相关研究上也取得了进展。新日本制铁公司东日本制铁所(君津地区)2016年在大型高炉附近启动了试验炉,由于利用了氢燃料,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一成。公司将争取在2030年将其正式投入商用。目前日本、欧洲对氢燃料的利用方式有所不同。SSAB等公司会使用专业设备,而新日本制铁公司还是利用原有设备来控制成本。由于一边使用焦炭一边往高炉内注入氢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望减少三成,较为有效。
近来,浦项ICT公司正式推出了PosMaster、PosDrive等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在现场可应用于控制系统和烟囱远程监控系统(TMS)的数据收集。
截至2020年,浦项ICT公司已经完成了这些解决方案的开发和现场验证,并成立了专业组织,提供配套的解决方案供应和维护。PosMaster由程序逻辑控制器(PLC)和人机界面(HMI)组成,该系统可用于控制所有工业场所的设备。
近日,韩国生产技术研究院(KITECH)将最新的焊接技术融入金属3D打印领域,开发出了能够更快、更低廉地制作大中型零部件或压铸模的技术。
此次开发的工艺是一种高速、低成本3D打印技术,只要具备自动化焊接系统和CAD图纸,中小制造企业也可以轻松引进。除了铁、铝以外,今后还计划推广应用于镁合金,主要用于制作轻量化航空零部件。
新技术隶属于产业技术创新项目和新市场开拓资源项目,其开发得到了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的大力支持,目前研究团队已申请四项专利。
根据越南工商部的报告,2021年前4个月,钢铁出口增长87.9%,达27亿美元。根据越南海关总局的最新报告,2021年4月下半月,钢铁出口额增加1.73亿美元,与4月上半月相比增长58.1%。
近日,在钢铁价格飙升的情况下,工商部正在考虑建议政府和有关机构颁布政策,以控制国内钢铁出口需求的激增。与此同时,工商部指导研究部有关单位和机构,审查并实现建设建立技术壁垒和质量标准,创造健康的竞争环境,确保消费者的利益,根据国际贸易和法律规定,积极实施钢铁产品贸易救济措施。
5月5日,越南和发榕橘钢铁3号加热炉成功点火烘炉,为项目后续顺利投产奠定坚实基础。
越南和发榕橘钢铁1号3号加热炉项目位于越南广义省榕橘经济技术开发区,该项目在原有直轧生产线新增加热炉及其附属设施,项目建成后,将优化工艺流程,提高轧线产量和竞争力,满足在冷装、热装和直接轧制等多种工况下轧线的满负荷生产,助力和发榕橘钢铁高质量发展。
东南亚钢铁协会(SEAISI)秘书长Yeoh Wee Jin在最近举行的亚洲钢铁市场2021年会议上说,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东南亚地区的经济能否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取决于控制疫情的努力和重振经济的投资能否成功。
2021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的钢铁消费量预计将达到7,200-7,500万吨。SEAISI的这一预测比2020年约7,000万吨的区域消费量高出2-6%。钢铁供应过剩仍然是东盟面临的一个问题。东盟去年的出口增长了23%,达到1,910万吨,进口下降了18.2%,为4,190万吨。
2020年东盟大约90%的各种区域钢铁投资由于缺乏资金和外来务工人员限制以及工厂建设所需的专业知识而被推迟。Yeoh表示东盟将继续吸引钢铁投资,因为这是增长最快、人口众多的地区之一。
印度钢铁协会(ISA)副秘书长Arnab Hazra近期表示2021年印度钢铁需求将出现强劲反弹,预计将增长约22%至1亿吨左右。
Arnab Hazra表示2021年印度经济将强劲复苏,工程机械、采矿设备和电机产品对于钢材的需求将显著上升。印度建筑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对于钢铁的需求约占全国总需求量的62%,预计年内势头将更加强劲,印度政府也在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2020年印度经济深受新冠疫情影响,目前包括建筑,汽车和家电用品的许多领域都已出现了明显的复苏。
印度最大钢铁生产商JSW Steel表示,受疫情冲击,公司正在削减钢铁产量,以加强医用氧气供应。JSW Steel CEO Sajjan Jindal表示,其从未想过印度二次疫情的影响会如此猛烈,(受疫情影响)公司已削减了近10%的钢铁产量,其预计相关影响可能要持续到9月份。Jindal同时表示,JSW Steel目前已是印度最大的医用液态氧供应商,每天供应量达到1200吨。按市值计算,JSW Steel是印度最大的钢铁生产商,公司市值达到1.8万亿卢比(244亿美元)。
塔塔钢铁欧洲公司近日宣布, 为弥补碳排放限额成本的不断上升,将加收12欧元/吨的碳附加费,该政策将适用于在欧洲和英国的所有新签钢材销售合同。根据该公司的声明,这一举措符合塔塔钢铁的碳排放战略,该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碳减排30%-40%,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
为确保未来欧盟和英国的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塔塔钢铁欧洲公司认为需要将这些增加的成本转嫁出去,并把二氧化碳附加费作为定价的公开影响因素之一。
在向气候中性钢生产转变的过程中,蒂森克虏伯钢铁和德国HKM钢铁将需要大量和越来越多的氢气来生产无煤钢。几十年来,两家公司一直通过鹿特丹自己的码头进口煤炭、铁矿石和其他原材料,利用内陆驳船和铁路将其运至杜伊斯堡的高炉。
三方通过合作将共同探讨通过鹿特丹进口氢气的机会,以及鹿特丹与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和HKM公司在杜伊斯堡的钢铁厂之间可能的管道走廊。
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长阿尔特迈尔当地时间5月3日宣布,德国将筹集至少50亿欧元用于2022年至2024年钢铁行业的转型补贴。他强调,钢铁等高耗能产业的转型将是一项长期任务。
根据欧盟制定的气候目标,到2030年,欧盟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1990年减少55%;到2050年完全实现碳中和。钢铁行业是实现该目标的重点。根据德国环境部的数据,高炉和钢铁厂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约为5800万吨,占工业排放量的30%以上,约占德国总排放量的8%。
必和必拓(BHP)近日表示,其位于西澳大利亚中部皮尔巴拉地区(Pilbara)的South Flank项目已生产出第一批铁矿石。该项目将每年生产8000万吨铁矿石,以取代现有Yandi项目不断减少的产量。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South Flank与必和必拓的C矿区一起,将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在营铁矿石生产枢纽,每年的铁矿石产能达1.45亿吨。
该公司总裁Edgar Basto指出,South Flank是澳大利亚50多年来最大的新铁矿。将把必和必拓的平均铁矿石品位从61%提高到62%,将高品位块矿的总体比例从25%提高到30%至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