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血液储供科管理在血站中的意义

2021-04-04 08:33刘保霞李波李瑞丽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业务水平血站血液

刘保霞,李波,李瑞丽

河南省焦作市中心血站,河南焦作 454000

血液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物质,是保障机体各组织系统功能正常的重要载体。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化严重,每年新增患病人口比率大,外科手术应用率逐年增涨,导致临床用血需求逐年扩大。 血液储供科为血站职能科室,本职之责在于确保血供安全,不仅需要承担血站的安全储血工作,同时还肩负着血站血液供应之责,是血站与外界医疗单位在血液储供领域“对话”的桥梁[1]。只有规范血液储供科管理水平,提升该科室服务质量,才能够更好地确保临床安全用血,造福国人生命健康。该研究通过研究近年来国内有关血站血液储供方面的研究文献,总结血液储供科存在的价值及该部门管理工作中尚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改进对策,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与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意见,现报道如下。

1 重要性

血站是为其所管辖区内所有医疗单位提供储供血服务的特殊医疗部门。随着临床用血需求的逐年增涨,血站工作业务量显著提升,有关血站的质量管控更需被提上议程。血液储供科肩负为医疗单位发放血液产品、保障医疗单位内部血库始终处于良好备血状态之责,岗位责任重大。确保血液储供科工作质量,是为做好血站与医疗机构用血需求对接夯实基础。 对此,需要基于当下用血环境,就血液储供科工作质量环节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对策,以提升科室业务水平,规范服务标准,尽可能地下调临床用血风险,规避隐患,降低各类输血后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疾病治疗时的用血安全。关于血液储供科内部职能范围总结,主要包含医疗用血的储存、交接与发出等各项工作,整个科室一切工作均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性,预防血液错输、输血不良反应等问题的发生。 但由于国内当前血液储供单位在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硬件设备配备不当、人员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导致实际业务开展无法满足临床安全用血的要求,直接影响输血治疗的安全性,为风险事件的发生埋下隐患。 这不利于临床医疗工作的开展,更为本就紧张的医患矛盾埋下隐患,有违临床“以人为本”的行医精神。可见血液储供科存在的积极意义,及健全内部管理内容的必要性[2-3]。

2 问题

①血液储供科内医务人员在进行日常血液储供工作时,未能够对工作细节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导致工作后续出现问题无证可查,影响问题的整改效力;同时,由于部分血站在职人员业务水平低下,加之血站内部未能构建系统、全面、长效的业务培训机制,这导致血站整体业务水平停滞不前,员工业务水平不足,进而为血站的工作效率埋下重大隐患,不利血站的整体发展[4]。②缺失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制度可行性较差,导致质量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甚至直接缺失,进一步加剧血液质量问题的发生风险[5]。 ③血液储供科内部未能积极构建一套信息化办公体系,仍旧沿用既往传统的人力管理模式,耗时耗力,且容易出错[6]。 ④科室内部未能建立健全的人才引进机制,血站内部新鲜人才供应缺失,影响血站的整体业务水平进步,人力资源管理不当,导致血站整体工作质量落后。 ⑤血站血液采集目的与医院对血制品的切实需求模糊,国内多数血站的采血模式仍旧体现在“应急性”方面,往往是在突发医疗事件发生后,紧急向社会公布献血信息,未能彻底就所管辖区域内医疗机构的血库情况进行梳理,不明确医院血库切实用血需求,对医院血制品需求的情报掌握水平低下,未能建立资源共享,使得血站工作往往较于被动。⑥血液储供科细节管理制度的缺失,主要体现在血液标志不清、消毒记录缺失、未能就血站内部相关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维护检查等各个方面,细节决定成败,细节管理的缺失,将直接影响血站整体工作的规范化发展,需要引起重视[7]。

3 对策

3.1 加强设备管理

血液储供科主要负责血液的储存与供应,日常工作离不开血液转运及储存仪器设备的支撑,构建科学、完善的设备管理机制,确保相关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有助于血站血液的科学管理与及时供应,保障患者安全用血需求。日常工作中,需要做到血液储存空间的科学管理,保证储存区域的清洁、通风,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消毒机制,加强设备消毒管理,预防血液储供期间污染,规避坏血风险,使相关血液储存设备能够符合卫生学标准。储血冰箱内部不应放置任何其他物品,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设备运维机制,与外界专业公司签订业务合同,定期为血站血液储供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确保设备能够在使用寿命内正常运行。同时要求血液储供科内部人员掌握基础的设备运维能力,每日做好相关设备检查,诸如除尘、螺丝松动检查、外表污物清洁等工作。设备管理中若出现问题,通过系统渠道及时上报,遵循正规流程申报设备维修,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设备维修期间血液的正常储存与供应。

3.2 加强站院业务交流管理

随着采血技术的发展,要求血液储供科内部积极跟进血液储供知识,改进工作模式与工作理念,确保用血管理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之上,要求血液储供科作为血站对外窗口,与用血单位建立积极良好的沟通机制,探讨输血方式及相关知识,加强有关成分血的储供注意事项领域的交流、指导,掌握最新的血液管理理念,并不断将其部署至实践工作中去,提升血液储供业务水平[8]。

3.3 加强质量管理

血液管理方面,主要包括血液入库核对与接收核对等各项环节。 所有血液储供工作细节情况均需详细记录,方便后续质控检查。血液入库时,不论是成分血亦或全血,均需严格执行验收核对制度,严格检查采血日期、血液标签、字迹情况、血袋完整情况、运输条件等各项细节,做好血液的入库管理。入库血需要严格遵循分类放置原则,成分血与全血需分别入库,将其置于冰柜不同层格中,依照血液日期次序,分门别类储存好,预防血袋倒置对血浆层界面构成不良影响。存放血液需要严格遵循先进先出的基本原则,每批入库血液均需依照质控标准严格管理、 输血前需对血液各项指标进行严格检查,待确认无误后方予应用。下发血液需就外观标识等细节进行详细检查,同时定期检查冰柜温度,保证储血环境科学合理。日常工作中,积极就血液的最佳库存情况与对接用血单位进行双向沟通,充分掌握所管辖区域内各医疗单位的用血需求,确保站内储血量科学。针对不同用血单位的实际血液需求量,制定相应的血液供应方案,再三确认核实无误后,予以实行,能够有效确保血站血液供应准确,符合临床用血实际,规避工作流于形式等问题的出现,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有效保证血站采血工作可控,避免非紧张用血过多采集,导致血液过期、变质等情况出现,提升血站血液管理水平,物尽其用。血液出入库严格记录,定期检查核对,确保信息与实物管理内容对称,有责可究[9]。

3.4 加强人员管理

血液储供科内部需构建健全、长效的业务培训机制,加强继续医学教育,邀请优秀兄弟单位专家莅临指导,将优秀管理理念与实践技能相授。构建与培训相配套的考核机制,为科内医务人员提供业务发展平台;将考核培训与绩效管理机制相挂钩,同时构建一套积极、健全的管理制度,使科室管理制度与血站战略发展目标相契合;保障绩效管理工作与科内管理制度内容衔接完整,不至于流于形式或难于实现,以有效激励刺激员工,更好地在岗位发挥光热。 积极引进外界优秀人才,优秀人才的聘用能够提升血站整体服务质量,同时外界优秀人才的加入,亦能够刺激血站内部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产生良性激励,进而提升血站整体服务质量。管理者需明确,惩罚不是人员管理的唯一手段,只有工作中注重发现问题、规避问题,秉持着帮助基层员工提升业务水平、加快低年资职工实现业务蜕变的基本原则,才能保障血站内部人员管理,上领导有方,下行效有度,人员管理得当,工作质量得改善[10]。

3.5 血液发放管理

构建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以信息化手段干预血站管理,利用网络监控系统,实时监督血站血液储供情况,保障血液科学调配工作的有序开展,能够及时发现血液偏型问题,进而保证血液发放质量。 信息系统与所管辖区内各用血单位建立连接,可通过该系统掌握用血单位取血需求,确保血液供应工作及时有效,保证血液能够第一时间送予临床最需要之处;同时,鼓励家属血缘匹配下积极献血,确保临床手术的用血需求。当发血时出现字迹模糊、血袋缺损、血液凝块、血液过期、血袋标签破损等问题时,需禁止发血,提升血液发放质量[11]。

4 小结

血液储供科管理质量的强化,有助于血站血液储供工作能力的提升;确保用血单位用血安全,保障血液能够第一时间送往临床最需要之处。血液储供是一项长期的公益性工作,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相关从业人员还需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服务态度与意识,端正服务思想,团结协作,才能确保临床用血质量提升,真正服务患者。

猜你喜欢
业务水平血站血液
2020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度业务水平测试实践与思考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在教育教学中丰富自己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血站院感知识系统化培训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