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立医院应急管理机制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2021-04-04 08:33李胜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床位危重症管理机制

李胜

广东省韶关市中医院办公室,广东韶关 512026

公立医院应急管理机制是医院发展和国家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的基础性内容,涵盖要素多,牵涉面广,包含相应的应急相关工作制度、应急处理预案、病床应急扩增能力、应急管理办公室人员情况、应急培训情况等几个方面内容。该文章在分析我国公立医院应急管理机制上述几项内容当前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公立医院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关键性要素:突发事件发生时医院床位和人力资源调控能力、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和感染管理水平建设。在综合分析和探讨公立医院应急管理机制的基础上,为促进公立医院应急管理机制建设跟上国家在相关方面提出的建设要求、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从统一指挥领导机制、专家评估机制、医院协调机制、信息综合监测机制、快速应急反应机制和后期应急恢复机制6 个方面提出改进公立医院应急管理机制的具有针对性的举措[1],深刻吸取此次重大疫情的经验教训,在应急管理机制方面做到强弱项、补短板、堵漏点,建立现代化高水平的公立医院应急管理机制。

1 公立医院应急管理机制的现状分析

我国公立医院已基本建立应急相关工作制度,例如应急协调工作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疫情值班制度、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应急医疗救治制度、医院实验室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实验室检测工作制度、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应急资金/物质准备制度等。因起步较晚,各应急相关工作制度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异和健全与否问题,其中多项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加以完善。应急处理预案(传染病疫情、新发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爆发、职业中毒、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灾害事故、生物/化学恐怖、社会安全事件等预案)已先后建立,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具有一定的应对和处理能力,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公立医院的病床扩增能力具有差异性,基于医院的规模和医疗水平而有所不同。相当部分的公立医院建立了独立的或兼职的应急机构,但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人员知识水平和机构编制与应急需求不符。应急培训虽具有一定的时间规模,但培训内容偏重于传染病预防,其他方面的培训较少[3]。 医务人员和管理者接受系统公共卫生管理培训者甚少,接受灾难医学培训的不多,应急救援所需掌握的技术不够熟练[2],应急物品储备方面问题也不少。从大的层面讲,一般性的应急管理制度已经确立,但在处理突发卫生事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完善。

2 公立医院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关键性因素

2.1 突发事件发生时医院床位和人力资源调控

床位和人力资源是公立医院突发事件发生时问题处理的关键和基础。公立医院床位弹性小,在有限的空间内无法进行大数量的床位扩增。当突发事件发生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医院的床位成为需要第一时间考虑解决的问题。 医院的床位紧张一直都是潜在的医疗问题,在常态治疗情况下,公立医院的床位勉强满足患者的住院需求。 但一旦遇到公共突发事件,如近年来的大型传染病疫情SARS、甲型H1N1 流感病毒等,因疫情的涉及面广,致病率高,疫情发生时出现大量需救治人员,医院床位紧张的问题显著暴露了出来[4]。 床位调配和腾空速率是一家公立医院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关键所在。 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尤其是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时,大量的人员(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交管救护人员等)涌入医院,在情况不明的条件下,为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应对医院进行划片处理,须明确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并对医院流动人员进行卫生处理。根据患者得病情况和疾病防控标准对患者进行划分和特殊安排。如遇到烈性传染病患者时还需进行负压隔离治疗,做好防护工作,以确保其他医护人员和患者不被感染。 同样,医院的人员调配也是应急能力建设的一部分。 相比较而言,人力资源的弹性比较大,在遇到紧急或突发事件时,可以从不同的科室进行人员调配甚至可以在全区域或全国范围内进行。 对于一些中轻度病情的治疗护理,调配的医护人员经简单的培训即可上岗,但对于危重症病情监护,需要特殊的专业护理人员,这也是应急期间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2.2 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

危重症救治能力是医院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烈性传染病疫情发生时,因其强传染性和高致死率很容易引起社会恐慌和医护人员情绪紧张。公立医院危重症救治能力水平在疫情发生时显得尤为重要,其在患者救治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公立医院的危重症救治能力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危重症医学科建设强度、医疗设备水平、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的素质和意志力都是决定危重症救治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当前危重症救治已不再是单一救治部门的事情,受疫情影响和患者人群的增加,不同年龄患者因其自带基础病的不同需多部门、多学科交叉、协同完成治疗救护工作[5]。公立医院的危重症救治能力固然重要,但也需要多学科的共同支持,实验室和影像学在检测病毒方面能否满足危重症救治的需要也是非常重要的,重点在于普通患者和病毒性患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叉,必须避免新型感染性事件的发生。

2.3 公立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建设

公立医院常态环境下的管理水平对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具有决定性作用。 在常态条件下公立医院能够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医疗工作,在特殊时期也会具有一定的紧急应变能力。烈性传染病的出现不仅会危及公众的生命财产,还会影响到生产生活、经济发展、国家形象和国际态度,能否及时有效地控制病情蔓延,不仅考验一个国家的危机应对能力,更是对公立医院等医疗单位的严峻考验。 重大疫情发生会牵涉众多人员,为防止感染人数激增,医院的感染管理在此种形态下显得尤为重要。 医院感染事件一旦发生,不仅会造成人力资源和医疗物质的紧缺,还会引发社会恐慌,对国家造成一定的社会和经济影响[6]。 所以医院感染管理对医院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涉及到医院工作的各个环节,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3 公立医院应急管理机制的改进策略

3.1 建立统一指挥的领导机制

紧急事件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公立医院需要一位具有统领能力的领导进行统一指挥,并建立统一领导小组,建立起统一指挥的领导机制。 领导小组的组长一般由党政一把手的院长或书记担任,医院不同职责的副院长担任小组副组长进行工作协调,医院各科室的主任担任小组成员,分别负责医疗救护、院感防控和物资供应等,实行对医院物资的统一管理、统一分配[7]。 在医疗物质调配方面应严格按照相关的医院物资申领流程和防护标准进行申请,避免物资的过度浪费,实现物资使用效用的最大化。 应对紧急事件,小组组长要果断决策,令行禁止,抓住问题的关键,最大限度降低医院损失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应对紧急、无法研判的紧急医疗问题时,要经常性组织小组会议、办公室会议或党政会议,听取小组成员的看法,汲取群体的意见,做出正确合理的情况研判。同时,特殊应对时期,应增设值班岗位,除常规条件下值班人员外,加增应急值班人员,以保障特殊时期接诊、会诊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建立专家评估机制

在特殊应对时期,应建立专门的专家评估机制,成立专家评估小组,攻坚克难,统一领导、携手并进。 医院医疗院长或权威专家担任专家小组组长,由诊疗部门各科室主任、辅助诊疗的各医技科室主任担任小组成员,共同组建专家评估预测小组,对突发事件进行专家评估、科学预测。 专家小组应经常性的针对突发事件展开小规模、短时间的会议,积极解决技术难题和防控问题,科学布防、精准施策,防止医院感染性事件的发生。同时就医院的院感防控、职业暴露处置、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供应、人员调控、床位调控和腾挪、出院患者检测流程等多个方面进行讨论,做出科学、合理的决断,并通过医院内特有的传播通讯渠道进行各方面人员调动和布控。在特殊时期、阶段遇到的突发事件、医疗问题时要及时上报院长和专家小组,由院长和专家小组会议基于事实做出决断和处置,并对特殊的病情制定治疗流程。 疫情发生时,经国家统一调配,在全国范围内抽调医疗医学专家临时组建专家小组,对疫情进行动态分析、实时防控措施分享和病原体研究及疫苗研发,并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对各交通站口、出站人员进行体温测量等。 通过专家科研小组协同攻关推出相关病毒的检验试剂盒,充分发挥了专家评估机制在特殊时期的独特作用。

3.3 建立院方高效协调机制

应急状态下的突发事件都是常态情况下所没遇到过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本质上讲,事件发生后问题运行的规律无章可循,没有资以借用的办法用以问题解决,此时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医院内各部门的高效统一协调和基于临床症状表现对症下药。问题解决的方案都是经过多方争论、多方论证后产生,具有一定的统筹性,需要各部门物资和人员的相应调配。 此时,最重要的是院长要处于一线直接指挥医院工作,统一协调医院各部门物资和人员进行调配,第一时间推进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投入到患者救治工作中去,规范医疗流程,做好就诊与转诊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岗位防控标准,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同时,在突发事件得到一定控制后,要把工作的重点迅速转移到危重症患者救治上,合理调配物资和人员进行医疗救治工作,有效降低病死率[8]。

3.4 建立多方信息监测机制

医院各方面的实时数据信息是院方决策的基础和关键,直接关系到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数据监测包含医院内部各方面的具体运行情况信息,如医疗设备的投入、医疗物资的使用与存储、医护人员的流动、床位空缺情况、住院患者数量、每日就诊确诊人数、危重症患者情况、救治出院患者数量、常规就诊患者人数及死亡人数等。 还包含医院外部相关方面的实时动态信息,如全国总的确诊人数、疑似病例人数、死亡人数、危重症人数和每日各地区相关方面的人数变化情况,这些都是需要监测及时上报的核心数据信息,是医院专家小组研判与会商决策的重要参考和基础[9]。疫情期间,有关数据监测方面的工作做得比较到位,实现了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数据实时监测、动态分析和透明化全网络报道,既为广大群众普及了相关方面的防护知识及应对技巧,又为医院处置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信息支撑。

3.5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快速反应是医院各部门应时刻坚守的行业准则和行为规则。一定程度上,医院的应急反应能力决定了医院的医疗救治能力。医院作为专门的医疗救护机构,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必须具备一套快速的应急反应机制,就出现的医疗问题、医疗事件能够做到及时研判,医疗人员随时调动、床位快速腾挪、各方患者的及时救治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的合理安排。 在应对疫情时,公立医院就做到快速反应,迅速决策,及时地对肺炎患者进行医疗救治,有效遏抑了疫情进一步蔓延之势。 整体上,我国公立医院的快速反应机制已基本建立, 但还存在局部的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3.6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机制

应急物质储备是医院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重要一环。物资浪费与储备不足是医院医疗物质使用中的一对矛盾。在传染疾病发生时,医院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完全难以满足医疗救治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已成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内容[10]。 医院相关部门制定严格的物资申领流程和各级使用规范标准,按配备级别、使用标准按流程领取,避免过度防护,导致物资浪费。 其次,增强与其他医院和政府部门间的物资调配,实现特殊时期物资的高效调配和使用。

3.7 建立后期应急恢复机制

特殊时期、突发问题都是暂时的,终有退去的一天,美好的明天总会到来。 医院必须做好后期的善后工作。后期恢复工作不仅恢复的是正常的社会秩序,恢复的也是公众的信心。为此医院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后期应急恢复机制,安全过渡到正常的社会状态。 并在突发事件结束后对此次应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和分析,汲取经验教训,重新修正和调整应急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公立医院的应急管理能力。

4 小结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应急管理机制在突发卫生事件发生时,对于疫情的防控和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基于当前公立医院应急管理机制现状,把握核心建设要素,建立更加完善的应急机制尤为重要,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对国家和人民群众认真负责。

猜你喜欢
床位危重症管理机制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上海市医疗机构床位分类研究: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医院何以床位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