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进展

2021-04-04 02:50郭琰
医疗装备 2021年2期
关键词:分辨力左心室螺旋

郭琰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放射科 (天津 300140)

冠状动脉病变属于心血管病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因素,我国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冠心病(CAD)的发病率可达2%[1]。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CCA)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金标准,但其具有创伤性,且检查费用较高。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CA)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技术,且逐渐取代冠状动脉造影,已成为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首选方案,且与金标准相比,其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势[2]。现就MSCTCA技术的发展、局限性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1 MSCTCA技术的发展及局限性

1.1 MSCTCA技术的发展

(1)1995年出现的电子束CT(EBCT)是最早用于心脏冠状动脉成像的技术,具有高时间分辨力,但因其空间分辨力较低,使EBCT在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中受到一定限制。(2)1998年底出现的4层CT因扫描速度的提升,加之心电门控技术的普及,实现了一次屏气,达到了冠状动脉成像的效果,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及认可;随着多层螺旋CT的不断发展,时间及空间分辨力的不断提升,有效获取了各向同性容积数据,使得成像质量及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不断提升,且可对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等进行评价。 (3)双源CT(DSCT)具有更高的时间分辨力(83 ms),可使心脏运动伪影减少,使得高心率患者的MSCTCA检查成为可能;阮兵等[3]研究指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系统情况,对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做出准确诊断。(4)256层螺旋CT的时间及空间分辨力获得进一步改进(时间分辨力=135 ms,空间分辨力=0.625 mm),探测器Z轴覆盖宽度也获得拓宽(8 cm),心脏扫描过程中仅需对球管旋转2次,扫描时间仅需4~5 s,且对心率的要求明显降低;梁俊福等[4]研究指出,256层CT单个心动周期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检查具有较高可行性,可以以较低的辐射剂量获取所需的图像质量。(5)320层螺旋CT的时间及空间分辨力仍在不断改进(时间分辨力=175 ms,空间分辨力=0.5 mm),探测器Z轴覆盖宽度扩宽至16 cm,可于单一心动周期内,完成对整个心脏容积的数据采集,图像质量更好,且可获取更加清晰的冠状动脉及其细小分支。李加松[5]研究指出,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用于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1.2 MSCTCA技术的局限性

(1)无法明确冠状动脉血管的病变程度,可信度较低;(2)用于心律不齐患者检查时,无法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可能存在伪影;(3)无法准确诊断心肌灌注,漏诊率较高,需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相结合。

2 MSCTCA技术的临床应用

2.1 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

目前,冠状动脉造影仍是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具有较高的分辨力,但因有创性、费用高等因素使其应用受到限制。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MSCTCA技术在冠状动脉三维结构显示、先天变异、斑块成像、慢性闭塞性病变等疾病的诊断中均具有明显优势。吴震等[6]研究指出,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MSCTC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06%、95.45%、84.21%,与冠状动脉造影具有较高一致性;诊断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准确度分别为93.75%、82.86%、90.28%、92.97%,表明MSCTCA技术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及狭窄程度的准确度均较高。甘锐等[7]研究指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较高一致性,其属于快速、可靠、无创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可用于冠心病的常规筛查。

2.2 冠状动脉斑块的诊断

冠状动脉斑块形成是诱发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狭窄、心肌缺血等的重要因素,有效识别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及风险评估的重要条件。MSCTCA不仅能够观察斑块形态、大小、管壁等情况,还可对斑块的组织成分进行有效评估。MSCTCA主要通过冠状动脉钙化程度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定,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负荷情况进行评价,进而有效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王秀波等[8]研究指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后处理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程度及斑块形态分布的研究及冠心病诊断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冯少仁等[9]研究指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判断隐匿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性质,斑块以硬斑块为主,且可有效预防隐匿型冠心病发展为急性冠状动脉事件。

2.3 心肌桥的诊断

心肌桥为走行于心肌纤维中,被形似桥的心肌纤维所覆盖,该心肌纤维束称为心肌桥,一旦发生心肌收缩,将影响血管血流供应,引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通过MSCTCA技术不仅可明确心肌内冠状动脉走形,包括范围、深度等,还可了解心肌及壁冠状动脉间的关系。随着MSCTCA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中的多期重建可对不同时间的心肌桥进行分析,为冠状动脉病变治疗提供依据。花焱和王守海[10]研究指出,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的检出率较高,可清晰显示心肌桥形态特征。蒲阳等[11]研究指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且具有检查快捷、无创、检出率高等优势。

2.4 左心室功能的评价

左心室功能评价与左心室心肌内外膜边界的测定密切相关,左心室形态及结构的分析主要依靠MSCTCA技术中的心电门控扫描技术。薛波等[12]研究应用256层螺旋CT及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参数,结果发现,256层螺旋CT可有效评估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其结果与超声心动图定量相关性及一致性较高。黄晗和刘白鹭[13]研究指出,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与左心室功能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其可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对左心室心功能的损害情况,狭窄程度越严重,则左心功能损害越明显,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5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疗效的评估

冠状动脉介入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重要方式,以往,临床多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评价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情况,但因其有创性无法广泛推广。近年来,MSCTCA技术逐渐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效果评价中得到应用,其主要借助后处理技术,对支架位置、数量、形态等进行观察,并对支架术后管腔再次狭窄程度的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可达90%以上。支架可能使MSCTCA扫描过程中出现高密度伪影,进而影响管腔狭窄程度的判定,但随着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将该影响因素克服。郭桂华等[14]研究指出,应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管情况,可行性较高,其中高分辨锐利算法成像对钙化的显示具有较高灵敏度及特异度。吴宝金等[15]研究指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提升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

3 小结

MSCTCA技术是目前临床上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技术,其具有安全、有效、可靠性高等优势,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及解剖结构,对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等进行诊断,且可作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疗效评价的重要工具。随着双源CT、256层螺旋CT等CT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时间及空间分辨力也在不断提升,有效减少了屏气时间、心率快等因素的影响,减少了伪影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了诊断效率。

猜你喜欢
分辨力左心室螺旋
超二代像增强器分辨力随输入照度变化研究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是心脏病吗
旋风“螺旋丸”
64层螺旋CT空间分辨力评价方法解析
大气色散对4m望远镜成像分辨力的影响与校正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