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芳
济南市历城区中医医院,山东 济南 250100
小儿肺炎在临床中发生的几率较高,患儿患病后,往往会出现咳嗽、咳痰、气喘、高热等症状。造成该疾病发生的因素较多,通常为多种病原体联合作用所致,特别是患儿年龄尚小,各项身体机能暂不够完善,还处在不断成长发育的阶段,若未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导致其呼吸道分泌物不断积累增加,造成疾病进一步严重,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1]。目前针对此类疾病的患儿,临床通常会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重点加强祛痰治疗以及扩张支气管等方面的治疗,使患儿通气功能得到良好改善,为此本文将针对盐酸氨溴索与盐酸丙卡特罗联合治疗的方式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时间节点为2018.9-2019.9,研究对象为66例小儿肺炎患儿,分组方式为单双号分组,组别名称分别为单一组(n=33)和联合组(n=33)。其中单一组中男女患儿性别比例、年龄分别为16:17、(6.20±0.44)岁,联合组中男女患儿性别比例、年龄分别为15:18、(6.11±0.51)岁。两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经过对比没有明显差别,P>0.05。
1.2方法 单一组实施的治疗方法为:利用盐酸氨溴索(生产厂家: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604)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具体用药剂量为:每次10毫克,每日两次
联合组实施的治疗方法在单一组基础上联合盐酸丙卡特罗(生产厂家:浙江大冢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30017)进行口服治疗。具体用药剂量为:每次12.5微克,每日2次,根据患儿患病情况对药物进行适当调整。两组研究对象均接收为期一周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研究对象临床治疗效果,其判定标准含显效、有效及无效三类,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观察两组研究对象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情况,其具体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咳嗽、发热、肺部湿啰音、喘息等。
2.1对比两组研究对象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联合组研究对象中,显效例数共计19例,占比为57.58%,有效例数共计13例,占比为39.39%,无效例数共计1例,占比为3.03%,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单一组研究对象中,显效例数共计10例,占比为30.30%,有效例数共计14例,占比为42.42%,无效例数共计9例,占比为27.27%,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73%,联合组明显高于单一组,X2值为7.5429,P<0.05,数据间具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2对比两组研究对象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经过治疗,联合组咳嗽改善时间为(3.22±1.09)天、发热改善时间为(3.23±1.14)天、肺部湿啰音改善时间为(3.81±1.22)天,喘息改善时间为(2.20±1.08)天,单一组咳嗽、发热、肺部湿啰音、喘息改善时间分别为(4.48±2.00)天、(5.41±1.62)天、(5.70±1.32)天、(4.53±1.09)天。T值分别为3.1777、6.3219、6.0403、8.7229,联合组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低于单一组,P<0.05,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小儿肺炎在临床儿科疾病中极为常见,主要是由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患儿患病后容易出现喘息、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对其生活质量以及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为了进一步对此类问题加以改善,应当采取更加科学积极的临床治疗方法,其中药物治疗的方式最为常用[2]。
目前临床在对此类患儿进行治疗时,常采用的药物为盐酸氨溴索,此药为粘液溶解药中的一种,主要能够对患儿机体中的氧自由基进行良好清除,从而对痰液起到抑制生成以及稀释的作用,但是根据临床医学实践研究发现,单一应用该方式进行治疗产生的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而盐酸丙卡特罗属于支气管扩张剂中的一种,主要能够对支气管哮喘等疾病产生积极作用,对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问题能够进行良好改善,另外此药物还能够产生积极的抗过敏作用,因此在呼吸道纤毛运动过程中能够促进其作用的提升[3]。本次研究中联合组患儿施以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方法,将各自优势充分发挥,进一步促进其临床症状尽快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单一组更高,P<0.05,且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较单一组更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小儿肺炎患儿采用盐酸氨溴索与盐酸丙卡特罗联合应用的方式能够对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产生积极影响,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