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方
(江苏省贾汪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徐州 221000)
我国正在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进,职业教育作为高素质职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得到了高度重视,国家从政策、资金、人力等等方面给予了扶持和引导,这也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全新契机。中职教师应该主动树立全新教学理念,探索有效教学方式,寻找学生思维培养的最佳途径。《机械基础》课程对机电专业学生的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为广泛,理论与实践融合,这就导致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知识存在显著困难。教师在教学中未能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探索空间,而是将重点集中于完成教学进度,最终导致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生成与发展缓慢。
浓厚的兴趣与积极的动机是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最有效的心理学方式,当学生对《机械基础》课程产生兴趣后,他们将会保持愉悦心情并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对学生兴趣培养保持重视,主动创设生动活泼且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的教学选择与学生的兴趣生成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对中职院校学生特点展开深入分析,结合教学内容展开兴趣培养渗透。例如绪论课能够将章节的框架结构、研究重点、发展方向、实际应用简明扼要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对课程形成整体认知,绪论课对下一步教学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在《机械基础》绪论课教学中重点介绍机械领域的最新成果、科技动态及我国发展现状,数控机床、机械设备、智能机械等内容的展示与介绍帮助学生拓展了视野并提升了兴趣。
在《机械基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新知识讲解应该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内容并巩固认知,逐步完成新知识的有序建构。教师在讲解分析时要使用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描述、形象的比喻、合理的假设,同时适当增加知识的悬念,确保学生始终保持较高兴趣与探索欲望。例如笔者在蜗杆传动教学中首先向学生提出齿轮传动的传动比计算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大小齿轮的传统特点,随后向学生提出问题“齿轮传统存在尺寸较大和材料浪费问题,那么是否能够设计结构紧凑、传统平衡、精准传动的传动结构呢?”学生在教师的提问引导下对设计优化产生了浓厚兴趣,纷纷在教师给定的条件下展开探索研究。
小节巩固是知识建构的重要环节,教师设置悬念并激发学生兴趣能够保证课堂继续保持积极氛围,学生将会对未来的知识学习充满向往,这对于《机械基础》课程的效果优化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例如在摩擦轮传动教学完成后,笔者在总结环节如是说“摩擦轮传动与带传动有哪些联系?我们该如何分辨选择?且听下回分解”,这种传统小说的结尾方式迅速让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学生纷纷会心大笑,这也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问题悬念激活了学生的知识新奇感,继续有目的地学习和巩固。
建构主义理论知识学习需要以学习者为根本,其他人无法替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依靠自身知识经验完成知识建构,主动获取知识、检验技能、解决问题,实现学生自主意识的全面发展,为学生能力的提升构建积极环境。例如在轴的结构设计教学中,笔者首先对设计要求及设计思想进行分析解读,随后学生展开自主设计,只要符合设计要求及设计思想就可以认定合格。在学生完成设计并纷纷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后,教师对学生的设计结果进行评价与分析。在低速轴径的估算时,很多学生面对经验公式不敢轻易取值并寻求教师帮助,这时笔者告诉学生这几个数值均来自于实践经验,我们可以根据设计需求合理选择。在工作实际之中,我们既要考虑到设计目标,又要围绕工作条件及使用材料等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定设计方案。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需求展开深入分析,精细设计教学环节与教学流程,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并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教师应该让所有学生清醒认识到,创造活动广泛存在于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每一个人都可以展示自己的创造天赋,机械也将因此而变得更加诱人。
教师在教学情境构建时,应该积极围绕机械基础相关内容展开重点研究,激活学生的多元思维,使学生能够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疑问与设想,进而通过亲身体验获取知识,为学生能力的全面开发奠定基础。例如在《公差与配合》的教学之中,教师首先结合具体项目实际为学生营造情境,引导学生如何能够获得更加精准的尺寸。学生在分析讨论的同时寻找相关影响因素,诸如保证操作准确性、提升量具精度、多次测量等,在讨论和实践后,师生共同得到结论,实际生产中并不存在完全没有误差的零件,这也为公差概念的引入做好了铺垫。学生能够将注意力更好地集中于问题讨论与分析,使创造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得到同步提升。
传统《机械基础》教学的主导权由教师掌握,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被动参与学习,这就使得学生在问题分析与解决过程中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影响到教学有效性。启发式教学的运用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线索和机遇,教师与学生可以共同围绕某些重点难点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在教师有意识的启发下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大脑始终处于非常兴奋状态,这使得学生更容易迸发创造的思维火花。例如在铰链四杆机构中曲柄存在条件的教学之中,教师为学生演示了曲柄与连杆两次共线情况,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学生通过讨论交流逐渐寻找到了正确答案。启发与教学的融合能够为《机械基础》教学开辟更加广阔的教学空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获得了深度交流与沟通的机会,学生之间也能够更好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思维的碰撞是创造性思维诞生的根源,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将会得到更好的培养。
很多中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被动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针对学生的情况引导他们做出调整和改变。例如每次正式授课之前,教师往往会选用提问方式帮助学生回顾复习自己学习的知识,这时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以组为单位总结上节课内容,其他同学共同提出问题,负责讲解的小组回答问题。这种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氛围因此变得更加活跃,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创造性思维不足的短板得到有效弥补。《机械基础》课程与生产实践的关联密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通过直观感知强化理性认知,深化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例如笔者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参观学习,认真观察各类机械设备并分析其工作原理,教师的适时讲解让学生留下了更加深刻印象。此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任务,例如在铰链四杆结构教学完成后,笔者安排学生在课后独立制作机构,在学生完成制作后进行展示比赛,看哪个学生做得最好。这种方式既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他们对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等形成了深刻认识。学生更好地参与创造性活动才能够实现知识兴趣的提升,才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运用知识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实践型人才。因此,中职《机械基础》的教学必须围绕这一中心展开,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