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风在
(河南省商水县水利局汾河管理段,河南 商水 466100)
随着科技创新成果的推陈出新,带动了我国各行业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工作人员也要紧跟发展趋势,主动学习,尤其是引入更新更经济更长远的信息化技术处理水利工程防汛方面的难题,缓解水灾害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的损失,从而使水利工程建设水平迈上更新更高的台阶。
水利信息化防汛范围在全国各水灾频发区域已初步覆盖,针对防汛河流实际流量、可蓄水量等问题紧急情况下无法使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全面监测,工作人员针对灾情未能有效预防和灾情控制,不利于抢险人员采取救灾措施,从而洪水灾害的危险性,信息技术覆盖面局限的问题仍无法满足当前的防汛需求,因此需要扩大网络信息的覆盖面,在统筹信息化设计与建设中发挥作用。
水利防汛信息的采集和分析离不开各类检测设施,例如,汛期河道水位的监测、雨水信息评估、汛情旱情的监测等。基于当前各类数据的需求,因信息采集配套设施欠缺导致信息处理能力不足,尤其是防汛前期缺乏全面的数据信息,较难做到初期有效分析和后期有效应对,这将降低应对汛情的能力。因此,信息化配套设施需进一步配备完善。
近年来,多地发生的洪涝灾害,每次灾情无法有效收集、统计和分析相关信息数据,并组建数据库,致使水利工程在信息化防汛方面未起到显著作用,同时在面临水灾时不知所措或抢险组织无序,这样既浪费资源又未达到抢险救灾的目的。另外,因水利工程建设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未纳入数据库中,如科学地评估水库的蓄水能力、河流的流量等,在汛期发生的诸多问题难以预判,从而减弱灾情应对能力。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方式为防汛工作提供真实、及时、有效的数据管理和技术支持,不仅便利了水利工程信息的管理和分析,促进水利工程建设及改造,便于提升防汛工作的效率。同时,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为防汛工作增加助力,降低水灾造成的经济影响。
相比传统方式的水利防汛工作,将信息化技术引入水利防汛中,便于防汛工作有据可依,更加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汛预警和把控,在整体的数据管理、风险控制方面有着无法比拟的飞跃,从而能够使水利工程建设工作顺利地开展,保障人民的财产生命安全。
另外,水利防汛信息化技术借助数据整合、数据库等系统设备,与水灾预警、天气雷达、防洪调度、综合服务等子系统集成对接,为防汛工作提供信息报警、汇总、解析等服务,以便获取防汛抢险的早期基础数据。
在水灾高频发生区域,尤其是季节性洪水,运用信息化处理技术建立监测和预警机制,可以有效提升预警能力,针对水灾隐患达到了预警状态系统会自动报警,提醒监控人员立即上报并按照应急预案采取相应防汛措施,使得防汛工作高效开展,同时保障人民生命安全降低财产损失。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利于水利部门及防汛工作人员转换治理思路,提升人们应对灾害的能力。基于信息技术的支持加大覆盖范围,通过对收集的各类洪涝灾害信息进行专业分析,以便制定有效的防汛应对措施,为人民群众转移争取时间,减少损失。
水利工程建设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区域环境下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不同,应结合各地实际需求不断创新信息技术,针对不同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因地适宜的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有针对性的信息技术在防汛工作中的重要性,能够提高防汛的监测效果,更好地促进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水利工程建设相关技术及管理人员均应树立防汛信息化管理理念,强烈意识到防汛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中,凭借信息化技术能够填充传统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信息技术难题。水利工程防汛工作重在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而是信息化管理技术正好可满足这一要求,从而极大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另外,增强水利工程建设防汛信息化管理意识,可以提升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和决策水平。水利工程管理部门人员应该积极探索研究,结合工作实际需求研发先进技术及防汛物资产品,通过新技术或新产品减少人们的生命财产损失。
卫星定位系统的研究、发展在各个领域已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尤其是卫星定位系统在预测自然灾害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借助卫星定位系统和结合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弥补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有效提升防汛能力,给水利防汛工作带来了莫大的帮助,在防汛抗灾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水利工程建设中工程绘图是水利防汛工作的关键环节,绘图的准确性和精密性可影响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成本,精准的工程绘图在施工时有据可查。早期传统的水利工程绘图是设计工程师和测绘工程师手工绘制,因此绘图过程难免出现人为失误,导致增加人工成本和建设成本,延误施工进度,甚至影响施工质量。后期,若将软件信息技术引入工程制图中,不但可尽量降低误差提升工程绘图的准确性,而且降低了修改工作量优化工作流程,总体提高了水利工程绘图的质量,从而为水利防汛施工环节提供更高效的技术保障。
水利防汛工作中庞大的数据需要依托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检索、分析,为防汛工作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应配备具有分析能力的分析处理设备,以便即时调用和分析所统计数据。我国已在各重要水域建立水文观测点,收集的数据信息为防汛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另外,防汛信息化数据库对工程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进而实现水利工程可持续化的发展目标。
通过不断开发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强化防汛中各种信息的处理能力。例如,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包含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应用在查询、检索、更新、维护等数据管理方面,同时,可利用数据分析能力为防汛指挥系统提供决策辅助支持。例如,防汛指挥系统在信息收集、数据统计等方面可大大提升防汛工作的开展效率,不同水利管理部门对所辖区域水流情况根据信息处理及指挥系统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作出处理方案。
在防汛工作中信息化技术的积极作用已众所周知,水利管理部门在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同时,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对水利工程建设人员、水利防汛工作人员等不同岗位人员进行了不同的培训内容,不仅提升了水利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而且壮大了专业防汛信息技术人才队伍,扩充了技术力量,从而提升防汛工作对各种灾情的分析判断能力,及时制定有效的防汛方案,减少水旱灾害给人们带来的损失。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的广泛推广及运用,如通信技术、卫星遥感、GPS等信息技术在防汛工作中发挥各种先进性,实现防汛工作全覆盖监测灾情,为防汛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的技术保证,并经过统筹分析便于较为准确地发现各种问题,进而有效地提升水利防汛信息化,更好地服务于防汛工作,有效地提升防汛能力,促进水利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最终加快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