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锋清
(福建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lifeqing@163.com)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2020年春节欢乐祥和的气氛,各地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中国人民开启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面对疫情传播速度快、病毒传染性强的严峻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不惧困难、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秉承科学精神、共同抗击疫情,有效遏制了新冠肺炎,取得了重大战略性成果,这既是科学抗疫的成果,也是民族精神发挥作用的结果。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继续发展和生动体现,它贴近学生思想、贴近学生心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为此,如何挖掘和运用抗疫精神,讲好抗疫故事,涤荡青年大学生心灵,深化民族精神认同,强化社会共同追求,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现实课题。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民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诠释,是全国人民夺取抗疫最终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在疫情防控斗争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领导、统一指挥,选派医疗队驰援武汉,集中优秀专家、集中优质资源、集中救治患者,做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提高收治率,降低病亡率,尽最大努力避免更多的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了患者生命。各地各部门积极采取了多种措施,严格管控人口聚集与流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加强了物质调配与市场供应,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这些充分说明了党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生命的敬重;充分说明了白衣天使对人民群众生命的负责,彰显了医者仁心的大爱和崇高医学职业道德[1]。生命权是最大的人权,护佑人民群众的生命就是保护住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就是服务人民的最好形式之一。这种护佑生命、服务人民的精神境界就是生命至上精神的最好诠释。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华民族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凝心聚力,形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事实上,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独特的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制度优势,面对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各地纷纷行动起来,组建了援鄂医疗队,紧急支援湖北[2],高效开展对口支援,各种医疗设备、物质重点倾斜湖北。各省区市统一行动,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积极构建联防联控的体系和机制,形成了上下同心的抗疫局面,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发扬了守望相助的精神,增强了抗疫合力。
面对凶猛来袭的病毒,白衣天使、科研人员、党员干部、志愿者们逆行而上,他们争分夺秒地与病魔展开较量,用逆行的身影描绘一道抗疫前线最美的风景线。他们中有的身患绝症,有的家人感染病毒,有的是同心同德的抗疫“夫妻档”,有的是主动请缨的退伍军人,有的是主动“借出”的三甲医院院长等,这些人可能职业不同、职务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抗疫战士。他们身上展现了不怕死、不怕苦、不怕累的英勇无畏精神。他们以不胜困难誓不休的姿态奋战在抗疫的第一线,凝聚成了共同抗疫的强大力量。
面对患病人数暴发式增长的局面,不免令人产生恐慌、担忧,甚至恐惧的心理。在党的强有力领导下,各级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纷纷行动起来,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建立疫情最新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向社会通报疫情的最新情况,有效稳定了民心,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抗疫,尤其是白衣天使们发扬着医学人文精神,主动攻坚克难,坚持科学抗疫,提高患者治愈率,感染身边人积极投身抗疫[3]。随着疫情防控向好的方向发展,人们建立起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的坚定信心。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多措并举推进疫苗接种,这种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恰是一种敢于胜利的积极乐观精神的很好诠释,是民族精神的又一次精彩迸发[4]。显然,人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积极应对疫情,形成了勇敢战“疫”的积极能量,彰显了抗疫毅力。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党中央坚持全国一盘棋,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防”的重点工作,强化进出人员的管控,采取了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防控策略,及时建立健全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全国联防联控机制。与此同时,为了顾全大局,严控重点区域人员流动,保障了全局的相对安稳,这充分体现了强大的政治勇气,反映了巨大的自我牺牲精神。14亿国人居家不外出,人们以特殊的方式默默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体现了自己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担当。
当前抗疫成效显著,中华民族经受了磨难,抗疫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在丰富了民族精神表现的具体形态、发展的必要资源、实践的现实确证的同时,为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提供了丰富内容和新的契机。
面对疫情,众多医护人员奔赴抗疫一线,展现了白衣战士感人的舍己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5]。还有默默参与抗疫的志愿者,他们主动报名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展现了中国人民最朴实,却又最生动的家国情怀。他们的行为生动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体现了伟大抗疫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有效契合,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形态[6]。实际上,中华民族精神本身也是一种开放的精神形态,它是由无数个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精神形态汇集而成的,不同的具体精神形态都植根于中华大地,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民族精神的内核与本质。伟大抗疫精神正是在这个特殊背景下形成的具体的精神形态,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与本质,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形态。
精神的缺失必然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人的失落与空虚。在全球化加快推进的背景下,多元价值碰撞更加激烈,很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灵荒漠化”和“精神空虚化”[7]。疫情之下,我们需要弘扬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精神,显然,伟大抗疫精神就是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下的典型代表,其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伟大抗疫精神所呈现的生命至上正是中华民族精神所需要的高尚情操,伟大抗疫精神所蕴含的举国同心正是中华民族精神所反映的同心协力精神,伟大抗疫精神所反映的舍生忘死正是中华民族精神所推崇的英勇无畏精神,伟大抗疫精神所反映的尊重科学正是中华民族精神所提倡的实事求是精神,伟大抗疫精神所反映的命运与共正是中华民族精神所追求的命运共同体[8]。
中华民族精神是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在时代的奋斗实践中逐渐沉淀和积累的思想精华,是中华民族一路前行的精神支柱。面对突然袭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华民族坚持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这种精神不仅集中展现和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而且丰富和深化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固有内涵,是与时俱进、发展了的民族精神。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战胜艰难险阻、经受挫折磨砺、保持前进动力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可靠力量。这些实践成果很好地诠释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作用,确证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抗疫实践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大检验,是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现实确证。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一次突如其来的灾难,而抗击疫情的伟大经历也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它不仅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而且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素材、途径。面对疫情,我们可以化被动为主动,以弘扬抗疫精神为契机,培育和弘扬大学生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还积累了深厚的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爱国奉献的精神文明。中华民族精神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我们应该立足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需要,继续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并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事实上,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逐渐形成了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女排精神等,这些精神文化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让中华民族精神展现新的生机与活力。特别是面对疫情,我们经受了能力、信念、意志的大考,继而形成的伟大抗疫精神,这种精神既是党领导人民抗疫铸就的精神武器,是医者践行医学职业道德的外在呈现,也是培育青年学生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当前,培育青年学生民族精神必须用这些富有时代意义的精神教育青年学子、鼓舞青年学生。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包含着医学人文精神和崇高医德的抗疫精神应该成为大学生学习的必修内容。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应该及时、准确地向大学生讲好疫情防控的中国故事,讲好医者践行医德感人事迹,传递抗疫正能量,深化青年学生对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认识,让医者仁心高尚医德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中华民族精神内化为大学生行动的价值准则,塑造具有知难而上、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坚强意志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4]。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伟大奋斗历程中积累和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其表现形式和载体会因时空条件、地域环境、时代背景等的变化赋予其新的内涵。新时代我们在抗疫过程中形成了伟大抗疫精神,抗疫精神丰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并以新方式反映了民族精神的内涵。我们要通过特别的纪念活动、重大的时事政治以及相关社会热点、焦点,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契机和生长点,让抗疫精神更好地融入民族精神。因此一方面,要丰富线上宣传平台宣传抗疫故事,弘扬和传承伟大的抗疫精神;另一方面,要发挥线下宣传作用。不仅可以依托特殊的节庆日,例如医师节、护士节等载体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所蕴含的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职业道德,教育广大医学生,自觉内化医学职业精神[9],践行伟大抗疫精神,还可以通过相关课题研究、主题征文、典型事迹宣讲会以及思政课课堂等途径,研究伟大抗疫精神价值、讲好抗疫故事,传递抗疫正能量,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伟大抗疫精神,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中华民族精神则是中国发展和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10]。事实上,在党和国家的重大会议上,党和政府多次强调了民族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要以此次抗疫为契机,健全保障机制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引导和鼓励青年学生。一是强化制度保障。高校应该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关于培育民族精神的有关要求,加强顶层设计。特别是各高校应该结合本校专业特色、学生特点和地方文化特质,研究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相关方案、制度和办法。医学院校应该充分考虑医学生的特点,将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医学生的职业道德。二是优化组织保障。各高校应该以弘扬和传承伟大抗疫精神为契机,将民族精神培育纳入学校相关组织架构中,将民族精神培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育教学内容,将民族精神培育纳入到学校“三全育人”的具体实践。三是提供物质保障。培育民族精神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相关部门及高校可以考虑为民族精神培育提供必要专项经费,包括为支持关于抗疫精神价值的相关课题研究、思想政治理论的实践教学、表彰践行民族精神的模范典型提供必要经费支持。总之,要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内化和践行民族精神,提升自身的职业精神和从业道德。
民族精神是一种境界、一种胸怀、一种情操,某种意义上说,其基础是道德[11]。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就是要将良好伦理观念内化为大学生自觉的实践行动,而要形成良好伦理观念必须营造必要的社会环境氛围。因此,高校需要为培育和践行中华民族精神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特别是要以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为契机,加强营造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社会氛围,感染和教育广大青年学子。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设定特殊纪念日,宣传伟大抗疫精神,高校相关部门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报道抗疫感人故事,形成一种人人爱英雄、敬英雄、学英雄及传承英雄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让践行伟大抗疫精神成为人们的一种价值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