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洋
贵阳市城乡建设学校 贵州 贵阳 550003
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结构越来越复杂,建筑规模越来越大,现场复杂的工艺使施工更为危险,增加了现场管理难度。因此,建筑施工管理人员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针对当前部分施工企业在现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完善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提升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监督管理,杜绝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我国建筑行业持续发展。
①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不断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的国际化水平。从我国改革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社会生产力大幅增强,国家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和“一带一路”建设更为建筑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与此同时,国外建筑企业不断进驻我国市场,凭借其优良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机制,拓宽了我国传统建筑企业的国际化视野,并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中具备较强竞争力。因此,不断提高我国建筑工程企业的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有助于我国建筑企业的国际化转型。②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壮大。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壮大,也暴露出我国传统建筑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工程设计不系统及施工准备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带来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建筑企业的从业质量,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机制的实施,能够不断健全我国建筑行业规范,完善我国建筑行业市场。③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更能促进我国传统建筑企业施工质量的提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不断提升,能借助施工进度的压缩和施工成本的降低间接提高施工质量,更能规范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人才机制[1]。
基于建筑工程管理实际,在安全管理中主要问题在于建筑企业缺乏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导致整个企业的安全管理意识存在问题,不利于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制约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没有推动和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使整个安全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既制约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也导致了安全管理工作效果不理想。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安全生产的制度仍存在缺陷。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对于安全管理的环节进行逐一的审查,这就造成很多安全工作并没有规章制度可以遵循。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工作部门,缺乏必要的安全专职管理人员。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些安全问题没有专人进行负责。即便设置了安全生产的专业部门以及专职管理人员,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比较小,一些施工企业设置的安全管理机构在实际的施工中形同虚设,无法正常执行自身安全管理的工作。
为了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我国在建筑工程费用中明确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文明施工费,并禁止通过调整此费用来获取项目中标权。而在实际施工中,有些施工单位为提升项目效益,没有将此部分费用用于安全文明施工中,临边的防护不到位、安全警示标语不够、劳动保护设备也不齐全,这些都会使施工环境更为恶劣,留下安全隐患,引发安全事故。
当前绿色施工理念的推广,在建筑材料材料的选择上也会优先选择绿色材料,但是部分材料采购人员的职业素养低下,收受贿赂购买了质量以及性能较差的材料。施工材料选购后也存在乱放、堆砌的现象,影响了材料的质量。当前城市建设用地减少,为了满足人们需求,建筑高度增加,因此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建设辅助设备,但是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出现磨损,为了提升设备的管理力度,就需要加强设备的管理[2]。
建筑企业在安全管理工作推进落实过程中,能够根据安全管理的特点和安全管理的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工作,同时能够结合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细化安全管理工作,推动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化,夯实安全惯例基础,通过转变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思维,能够满足建筑企业安全管理要求,使建筑企业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根据安全管理的特点和要求开展工作,夯实安全管理基础,确保安全管理工作在开展实效性方面得到提升。
众所周知,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充分提高工程施工效率与质量,然而受施工理念及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传统建筑工程施工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较大缺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关单位管理人员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思想理念与方式,加强安全意识,并根据有关部门的政策与法律法规,对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完善,避免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方面的问题,同时保障整体建筑质量与使用寿命。
为了加强对危险源的管控效果,可以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进行,包括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进行阶段和施工验收阶段等,具体的阶段划分可以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进行。然后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特点,对危险源进行更加充分的评估和有效的管控,比如在施工准备阶段,就需要对施工图纸、方案、人员安排方面的危险源进行重点排查,能够有效保障施工准备工作的充分性;在施工进行阶段,要对施工技术、施工环境、施工材料和设备方面的危险源进行重点排查,能够有效保障施工的安全进行。
目前很多的建筑行业在施工中采取分包制,这就导致了责任的不明确,或者出现了问题后互相推卸责任。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展,我们要制定责任分担制度。在项目建设中,参与到施工建设的主体是施工方,但是建设方和监理方对于安全管理相对较少,为此我们需要将安全事故责任分配到三个方面,能够形成三方对于同一个施工项目安全的共同管理,提高三方的安全意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检核中,多数的安全事故都与施工人员误操作相关,由于施工人员的技术操控能力不足且综合素质低下,因此会导致操作误差,从而影响建筑安全性与稳定性。此外,由于施工人员不具备专业素养,导致在施工期间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整体施工效果。要想解决施工人员自身原因所致的施工安全问题,应在建筑安全管理中关注施工人员的审核,制定科学的人员选拔标准与控制措施。此外,注重提升施工人员的素质能力,使其能在施工实践中加强自身安全责任意识。通过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同时做好技术技能操作培训,以免在施工建设中出现误操作行为,对工程建设质量及安全造成影响。
因为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风险较为不固定,尤其是上文所提到的相对比较特殊的施工地区,施工过程当中出现安全风险事故突发性以及不确定性都是不容忽视的,也正是这一类事故是最容易出现重大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针对这一情况,必须结合类似工程当中出现过的安全事故先例,整合出针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培训、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制度方案,全面提升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保证即便发生突发意外事故,也能够及时做出反馈,并在最大限度上将突发安全事故带来的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水平[3]。
综上所述,通过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了解,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既要明确安全管理的意义,同时也要根据安全管理的特点和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使安全管理工作能够在实施中,在企业的管理意识方面发生转变,在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方面得到提升,在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方面更加完善,推动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使安全管理工作在推进落实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目标,能够在发展质量方面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