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双儒 张玉玲
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青海 西宁 810007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施工导流工作是关键工作,需要施工人员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化施工。一般是在河道枯水期进行施工,然后对调洪进行准确演算,确定好堰顶高程,保证丰水期能够安全地渡过汛期。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围堰技术应用对工程安全和质量有直接影响。在具体施工中,需要相关施工技术人员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其中对于大型水利工程施工,需要通过模拟工程进行试验,更好的保证围堰技术的应用效果,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1]。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通过明渠导流可以促使河水通过渠道下泄。在具体应用中,明渠导流主要是在地势平缓的河道和宽广的滩地平原地区进行,在河滩和河道岸边进行渠道开挖,然后在基坑上下游修建围堰,保证河水可以通过渠道下泄。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应充分利用原有河道进行明渠导流,可有效降低施工成本。但是,明渠导流一般适用于河床较宽、沿岸较广阔的古河道或台地,不适合用于流量大河床狭窄和河床覆盖层较深的地方。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通过隧道导流技术可以很好地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在施工中,隧道导流技术通常应用在水流量不大,而且地势比较崎岖地方,在隧道导流技术的具体应用中,先要确定隧洞导流的施工轴线,以保证施工能够顺利进行。在布置轴线施工中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施工,当轴线需要转弯的时候,需要明确合适的转弯角度和长度。
2.3.1 分段围堰法导流。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应用中,分段围堰法导流主要是通过围堰的方式对建筑物进行统一分割,然后围住一侧河床,在水流通过河床时,对经过大坝的河水截流,分段围堰法导流主要适合应用在河床比较宽和流量比较大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
2.3.2 全段围堰法导流。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应用中,通过全段围堰法导流技术,可以一次性截断主河流,促使水流疏导到两边的泄水建筑。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全段围堰法导流主要应用到水流量比较大和河槽比较深的情况,然后根据河槽两边的台地的大小开展一次性拦截和明渠导流作业,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能够顺利进行[2]。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不过水土石围堰经济性和便捷性特点较为突出。在土石围堰施工中,主要是就地取材,相对来说建设成本比较低,结构拆除相对简单,而且对当地环境影响也较小。另外在土石围堰技术应用中,由于所用的材料强度比较高,所以可以很好地拦截比较急的水流,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木板桩围堰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利用木板桩作为材料建设的围堰,主要是应用在面积比较小和比较浅的基坑。在具体的施工中,木板桩围堰施工技术具有气密性强和防渗漏性能好的特点,可以很好地针对流域情况进行工程施工。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通过木板桩围堰技术可以很好地防治出现渗漏问题,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围堰技术应用是最广泛的一种。在具体施工中,由于混凝土抗水性比较强,抗冲刷力强的特点,相比其他施工方式施工量比较小,可以通过机械的方式做好围堰顶部的防水施工作业。另外在混凝土围堰施工中,可以在最大限度上保障和建筑之间的连接性,也可作为永久建筑使用,所以在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3]。
在工程施工前,要进行工程测量作业,并建立测量控制点和相应的施工标志,对堰体轴线加以确认,并控制施工方向,确定堰体砌筑的范围,施工中还要对堰体砌筑的断面尺寸和高程加以测量,确保断面测量的准确性。
围堰堰底的淤泥相对较深,要减少堰体滑动位移问题的出现,需要在堰体两侧的坡脚设置护脚木桩,对木桩的长度和直径加以合理的设计,一般来讲,木桩长度6m左右,直径20cm,保持50cm的间距,同时,因为木桩插入土地入土较浅,需要进行人工作业,将木桩打入淤泥层中,确保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施工现场会存在杂填土和垃圾,围堰施工用黄土需要外购,黄土运输到现场后,通过人工装袋作业,每袋的装填量是整个袋容量的一半或大半,袋口需要用铁丝或细麻缝合,确保黄土不会漏出,在砌筑作业时,要将袋子放平,堆码要整齐,水中的土袋用带钩的木杆钩送到位,一层一层堆码,确保其高度符合施工要求。
在围堰堰体施工完成后,在迎水面要设置彩布条进行挡水,同时抛掷土袋进行压脚,最终确保整个堰体结构不出现渗水等问题。
在围堰堰体内侧的坡脚处打下钢板桩,对淤泥的深度进行测量,确保钢板桩入土的深度符合要求,钢板之间用土袋填充,从而避免围堰滑移,确保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在施工中可以先将水抽干,再进行淤泥的清理,为机械操作整理出空间,然后再进行打钢板桩作业。
围堰施工完成后要进行淤泥清除施工。一般采用人工挖井字沟进行排水和沥水,在施工后一周采用人工和机械操作结合方式清除淤泥。根据围堰设计的要求,确保现场整齐,结构密实,出现渗水等问题要及时记录和处理。具体作业中,施工人员要禁止在基槽内作业,以免出现触电事故,机械清除淤泥的过程中,需要提前确定淤泥的深度,不可盲目进入淤泥,以免出现机械深陷的问题。
在具体施工中,需要根据河道不同的施工阶段,设置不同的测量设备,对水流情况进行统计,从而更好地对导流和围堰技术应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让施工人员对河道情况有更清楚的了解,有效提升水利水电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实际工程施工中,由于不同区域的水利水电工程存在很大差异,这对施工管理团队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具体施工中,为了更好地提升导流和围堰技术应用效果,需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另外在工程施工中,通过对现有人才进行培养,可以更好地促进知识更新,保证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理念和能力做到与时俱进,更好地提升导流和围堰技术应用效果。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有其特殊性,河道水流很急的情况下存在施工安全风险,清淤工作中如果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也会发生下陷风险等,施工现场大量大型机械设备的应用也增加了施工现场的地面承重压力等。除此之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相对较高,且工程周期相对较长,推倒重建的投资成本和时间成本都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在水利水电施工中要求施工工人强化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保障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在其中的良好运用。在水利水电施工前,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合理划分管理责任,明确每个人所需要负责的人员数量和小组等,将施工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落实到个人。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明确施工责任,更是能够增强施工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对于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现场施工管理质量和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可以利用设置在河道中的无线监测装置收集各类工程所需的信息,例如水深的变化以及水流速度的变化等,然后利用无线传感技术传输到中央控制中心。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统一的中央控制中心,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能够为水利水电工程指挥和决策提供相应参考和数据支持,提升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的运用有效性和运用效率。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的具体要求,规范施工工序,重视对施工技术的研究,提升导流方案设计水平和围堰技术应用水平,提升整个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