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凤
湖南发展春华健康投资有限公司 湖南 长沙 430111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进程不断深入,同时,产业结构和经营环境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从我国愈发完善的市场经济结构和越来越小的产品差异中都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要求企业之间要积极进行良性的竞争,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生存,就必须要对自身的成本管理进行优化和改善,以期在最大限度上降低成本,增强企业实力,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当中的地位。企业对成本的控制主要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主要是指企业项目立项以及企业对项目所需预算的控制;事中控制主要是指企业为降低成本,而对生产经营管理进行的合理控制;事后控制主要是指企业对产品验收及售后服务的成本控制。
在建筑经济管控过程中,施工阶段属于较为关键的部分。这一环节的安全保障效果、实施质量、施工技术都有可能出现不良问题,影响整体工程的可靠性。因此,需要采用理想的综合成本控制措施,完善基础方案体系,使相关人员能够参与到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分析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通过阐明基础因素,为后续的对策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基础。因此,可以认为建筑经济管控中成本控制存在综合性的特征。其需要相关人员注重所有施工流程的所有方面,并最大限度降低不良因素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建筑成本控制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避免消耗过多资源,实现优秀的发展目标。
在建筑经济管控过程中,成本控制还具有前瞻性的基础特征。通常情况下,建筑活动如果出现不良问题,如管理执行失误等,施工单位以及管理部门便会采取后续的处理策略,降低损害范围与深度。但是,这一处理策略只能弥补少量的损失,无法覆盖整体经济效益,容易导致企业出现亏损问题。而采用成本控制策略,能够通过专业化与科学化的操作方式,提高企业对项目的预测效果,并强化风险研究的可靠性。通过这种方式,建筑企业能够有效控制基础成本,并针对风险制定处理策略,降低其发生时产生的不良影响,达到良好的解决效果。因此,可以认为成本控制具有显著的前瞻性。
当前各个建筑企业充分重视重视成本控制工作,在实施成本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建筑企业不能盲目利用其他企业的工作经验,需要合理借鉴先进经验,根据建筑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成本控制方案,提高成本控制和经济管理的契合性,通过成本控制措施,有效节省建筑企业的资源,保证建筑企业发展的利润[1]。
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在建筑承包项目施工作业后,对于成本管理控制体系的建立不够完善,也就是说,建筑企业公司各个部门和项目建设之间没有进行良好的沟通,对于工程项目承包作业来说,企业的各个部门也没有及时与项目建设部门进行了解和沟通,并建立完善的成本管控体系。待建筑项目成立之后,部分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只在乎自身责任管控范围,也没能重视成本管理体系的完善工作,同时也没能建立与其他部门间的合作紧密关系,使得成本管控制工作过于分散,而各管理工作部门很难发挥成本管理控制工作的作用。
企业要想做大做强,没有一个好的管理制度是无法形成凝聚力来应对市场的各种变化。目标成本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只有在健全的目标成本管理制度下才能健康地走下去。预算就是目标成本管理的表现形式。有些企业虽有预算,但过于笼统,没有细化成本责任区域,成本目标无法分解,指标不明确,实际很难实施,成本责任无法落实。预算管理过于简单,一般都是由下级各个部门向上级分别进行成本支出汇报的方式来作为成本管控的依据,没有考虑成本类别划分与成本支出的各项因素,不能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和其他成本费用。总之,过程控制不到位,管理效果不好[2]。
在建筑企业的日常工作流程中,针对部门进行深入监督与检查属于较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建筑行业为了跟上时代潮流,便需要在强化核心竞争能力的同时,强化对团队的筛选与检查。但是,当前实际工作流程中,针对施工团队的检查效果往往达不到理想标准。大部分企业在项目管理阶段仅采取较为浅显的措施,没有重视其实施效果。同时,还存在检查过程中仅针对部分团队进行分析的现象,没有做到全面、深入的管控。在这种情况下,成本控制无法得到有效执行,严重削弱了建筑经济管控效果,不利于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在建筑企业进行谈判的过程中,部分人员没有重视对施工细节部分的检查,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了金额、付款措施、结算周期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后续管理阶段可能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不利于工期以及成本的控制。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会出现停工现象,大幅增加项目的成本,导致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受到削弱,降低了基础经济效益。
企业中的许多成本管理的财务人员和管理层人员在成本管理方面的意识还不够强。因此,在企业经济活动的实务工作中,许多管理工作人员认为只要将产品的销售经营好,就可以为企业提高利润,避免成本管理和财务风险等问题。显然,这种观点不仅是片面且狭隘的,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管理工作人员对成本管理意识的匮乏。一家企业中,成本管理人员在成本管理方面的意识可以对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脱离了系统、积极主动的成本管理意识,企业的成本管理将出现事前管理缺位的现象。并且,对边际机会成本、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等成本意识的匮乏,也将导致事中及事后管理出现管理不严谨的问题。同时,还会影响企业内良好的成本管理氛围的形成。
在建筑企业内部经济管理过程中应不断强化成本控制,还应加强成本监督管理力度,但在一定情况下建筑项目施工管理部门为降低项目成本,常会出现原材料自身质量和管理不够严格,以次充好的现象出现,并对项目质量安全产生一定的威胁。所以,应规范建筑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对于成本的控制管理机制,并全方位地了解和掌握工程建筑材料性能及后期维护等有关内容,并重视工程成本生产和核算方面的基本问题。此外,应对材料生产的实地情况进行有目的性的考察,并保证生产工艺技术与环境完全符合我国相关生产及质量标准,并了解和掌握项目材料生产工作的实际成本,从而避免出现以次充好,从中谋取暴利的不良现象[3]。
企业应着眼于自身条件与内外经济环境综合评定规划出适合其发展的目标成本管理制度。目标成本管理应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首先,各部门应配合目标成本管理工作,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方式转变传统的人工管理,广泛应用云计算的大数据信息化技术,提升数据信息收集的准确度,聘用专业技术人才根据企业具体业务流程,进行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相结合的预算管理方式,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剖析、整合,同时搭建企业信息交流平台,打破信息壁垒,共享分析结果,便于目标管理人员及时获取最新动态。其次,企业由研发、生产、营销等有关科室组成目标管理体系,利用大数据信息平台收集相关信息,计算市场所容许的目标利润,设定目标成本,并把目标成本单元化,再把单元化的目标成本落实到各科室,利用绩效考核评价成本管理业绩。最后,开展成本核算业务环节监察经济管理,企业各部门须利用信息平台客观地评价最小化与市价间的差距,通过沟通及交流成功地搭建携手共进的桥梁,各职能部门协同制定通用的内部目标成本管理考核标准,提高目标成本管理的准确性,规避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潜在风险,推进企业运营风险管理。
成本管理的目标责任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意义,因此需要加强对其的监督与抽查,尽可能提高其执行效果,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这一责任管理的组成部分包括成本与相关人员的费用限额,需要对实际的支出情况以及责任成本目标进行核验。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工作人员的严格管理。利用专项监督的策略,可以有效体现建筑项目的运行效果,增强其经济管控严格性,避免出现错漏问题。同时,其还可以将相关环节与责任管控相结合,有效提升检查的力度,达到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的严格管控目标。因此,在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应当严格落实目标责任成本强化策略,实现严格转向控制的效果,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4]。
企业对成本控制的管理离不开管理人员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成本控制意识。因此,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要着重加强对成本控制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成本控制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和核心素养。
建筑企业严格控制间接费用,利用全过程监督管理方式严格控制间接费用。建筑企业在制定成本控制计划的过程中,需要详细地预测建筑工程的间接费用,根据成本计划控制间接费用。建筑企业需要结合成本考核工作,明确具体的工作责任,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奖惩制度,管理人员需要加强控制管理费用,进一步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建筑企业可以适当地缩减工作人员,注重利用全能型人才,同时要缩减管理人员的费用支出,这样可以降低建筑企业非生产性成本。利用管理制度优化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氛围,贯彻落实建筑经济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工作[5]。
落实建筑经济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建筑企业需要明确成本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成本控制的工作方法,顺利实现工作目标,有效节省建筑企业的施工成本,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效益,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