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楠
安徽宏泰交通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
从实际情况分析,路基边坡存在的质量问题比较明显,主要集中在边坡损坏、坍塌等方面。
(1)路基边坡破坏。该问题通常是边坡坡面与坡脚部位存在严重冲刷的情况。坡面冲刷一般是自然界降水所造成的,也可能是坡面径流造成的影响,导致路基边坡沿着坡面形成了冲沟的形式,冲沟持续发展之下会导致边坡损坏比较严重,路面塌陷问题更加严重,车辆行驶安全性无法保证。沿河路堤与修筑在河滩中的滞洪区内路堤,洪水造成的灾害比较严重,造成路基损坏,边坡也严重的损坏。
边坡破坏也会受到填料性质、路基高度、路基压实度等方面的影响。从实际情况分析,砂性土路基边坡要比黏性土路基边坡更容易发生损坏的问题;路基边坡较高的情况下,要比较低的情况更加容易受到冲刷的影响;压实度较高的路基边坡耐冲刷性好。冲刷破坏通常都是出现在地势较缓的土体边坡中。在大自然降水、风化等方面的影响下,沿着坡面径流方向逐步形成冲沟的形式,如果没有及时开展养护管理,会导致问题日益严重[1]。
(2)路基边坡坍塌。公路路基边坡坍塌主要包含下面几种情况:滑动型、落石型、流动型坍塌,一般来说,都不是单一情况发生,可能是多种情况同时出现。
1)滑动型坍塌。主要是在路基开挖地段中,特别是深挖石质地段形式,因为岩层外力影响之下会发生剪断的情况,沿着层间软石出现滑动的情况,导致坍塌病害发生。在施工中,如果采用爆破作业方式,导致原岩体结构稳定性变差,出现结构的损坏而造成边坡破坏;
2)落石型坍塌。主要是因为比较陡的岩石边坡导致岩石在节理、层理、断层方面出现的裂隙发育,一些裂面分解成为各个软弱的短块结构,容易导致落石。裂隙张开的程度,很多情况下肉眼不能发现,日常养护也不会发现。因为渗水出现后,冻融情况反复发生,导致其发生一定的移动,裂缝逐步扩大;夏季雨水浸入到裂缝内,产生静压力,最终造成坍塌的问题;
3)流动型坍塌。主要是砂、岩屑、页岩风化等导致沉积土的问题,因为雨水持续冲刷影响,导致流动而产生坍塌,这是比较常见的,日常养护可以及时发现并且处理。
综合以上分析,边坡防护设计环节,应该落实坡面防护设计、排水设计,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坡面设计方案,提高运营安全性。
路基坡面的防护工作,需要保证路基建设结束后不会存在边坡裸露的问题。
某公路的全线范围内,地质条件都比较特殊,有强震区、滞洪区、软弱土等地质条件。在设计前的测量环节,根据要求进行勘探孔的设计。在工程实施阶段,路堑开挖施工后,有些路堑边坡存在坍塌的现象,然后补充设置挡墙,就会发生设计变更,导致成本增加。在总结经验后,设计前进行必要地质勘探,了解岩土性质、地质结构、边坡位置等方面信息,确定合适的边坡设计方案,选择使用干砌片石、浆砌片石、水泥浆抹面等方面的设计,可以提高边坡防护水平,降低成本、提升工程综合效益。
因为项目资金等方面造成的影响,设计中应该考虑到各个方面因素,符合当地使用情况,尽量降低项目资金投入。路堤边坡防护设计中,要结合当地气候环境,选择最佳植物边坡防护措施,这样可以降低成本,且防护效果比较好[2]。
公路建设很多都是在农业种植区域内进行,除了要在选线时做出分析之外,局部地区还应该合理设置边坡以避免农田过度占用。
防护类型可选择性比较大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当地产量较多的建材,可以有效地降低项目成本,还会让施工更加便捷。
中原地区人口数量比较多,土地资源相对较少,农民在公路边缘都会种植农作物,这样容易造成路基坡脚损坏的情况,甚至出现坡脚坍塌的情况,一旦遇到暴雨冲刷影响,导致车辆行驶安全性无法保障。从这个方面分析,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让农民自觉保护公路边坡,加强防护,尽量避免出现坡脚损坏的问题。
这是目前公路工程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护坡方式,因为预制块的各个结构尺寸是相同的,施工更加的便利,且组成结构比较整齐,可以充分地利用原有坡面的绿化带,即使绿化施工效果比较差,也不会导致严重的冲刷问题,因此,当前很多公路都会选择这种方式,但是总体造价比较高,在施工中要慎重选择。
喷射混凝土法分为素喷法和锚喷法。素喷法是应用高标号砂浆进行喷射施工,一般都是平整度较高的岩面,可以保证结构稳定,确保车辆行驶安全;锚喷法是通过锚杆固定到滑动的山体中,锚杆的设置可以避免山体出现滑动的情况,然后再进行混凝土的喷射施工,从而可以固定整个边坡的结构,把松散的岩石组合成为稳定的整体结构,从根本上消除边坡滑动的情况[3]。
综上所述,边坡破坏严重的地带,容易发生塌方、滑坡等病害,导致稳定性不足,所以,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稳定性处理措施。结合边坡的地质条件与滑坡稳定性治理方法,选择合理措施以保证其满足多种条件使用需要,提升边坡结构的稳定性,确保公路工程运行安全性,满足人们使用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