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海
(营口市老边区水利事务中心,辽宁 营口 115000)
研究区位于辽东湾东侧的辽宁省营口市,大清河流域望宝山水文监测站的下游,内有长大铁路通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N40°20′~40°26′,E122°10′~122°35′,总面积为170 km2(陆地面积150 km2,潮汐波动带20 km2),东西方向约24 km,南北方向2~13 km,海岸线约6 km。属大陆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2018年6月,营口的旱季,在研究区内从沿海到内陆,共布设高密度电法监测断面8处;2018年9月,营口的雨季即将结束时,在测线3和测线7的位置处,重新进行物探测试。在旱季和雨季进行两次物探试验,主要目的是研究降雨入渗对海水入侵界面的影响。
前期利用N电法测量系统进行数据初步处理,后期用瑞典RES2DINV软件进行反演与出图,反演计算方法为光滑约束的最小二乘法[1]。为便于反演结果的解释,可按照测线布设位置将2018年6月测得的8条测线分成3组。
在大清河入海口布设了两条高密度电法测线,测线1位于大清河的南入海口附近,测线2位于北入海口附近,根据往年的综合研究认为大清河的入海口位置位于全入侵区,在此处布设两条监测断面进行验证。大清河南入海口附近的测线1,布设位于一片较为平坦空旷的区域;大清河北入海口的测线2,位于一段水稻田旁。
测线1布线测试方向从沿海到内陆,近似垂直于海岸带方向,测线长度为390 m,单位电极距为10 m,采用温纳法测量。根据测线1的反演结果,结合研究区含水层以及地质条件,可以得出,此处含水层厚度在10~50 m范围内,在入海口位置属于全面入侵区。测线2与测线1类似,都是在海水入侵区,采用120道电极,单位电极距10 m,测线长1 190 m。测线位于水稻田旁,受灌溉渠和路基影响,反演误差较大,但是可以看出含水层部分整体电阻率较低。
根据往年海侵线的绘制,以及本次的踏勘调研,认为海侵线已经越过盖州火车站沿线,本次物探监测重点就放在大清河南岸的火车站沿线附近。
在大清河下游有有一西海拦河闸,为了验证西海拦河闸对于海侵程度的控制,在西海拦河闸南侧紧临河的位置处布设一条测线,设置单位电极极距3 m,应用偶极法测量,进行一次滚动测量,并利用测量系统的处理终端将数据拼接,拼成一条447 m长的测线3。
在大清河的北侧,距离西海拦河闸和河道都稍远一些的位置布设测线4,测线4在铁路西侧,没有越过铁路线。测线3的布线位置位于大清河南侧,距离大清河距离仅35 m,拼接后测线总长度为447 m,反演后有效深度约为42 m。由于布线场地的地形平坦,测线较直,反演时不需要做地形校正。
根据反演结果,在测线3的144 m位置处有一个明显的高阻、低阻界面,且整体来说低阻区的电阻很低,应属于咸水区。但是测线50 m处有高阻,可能是卵石等高阻物体。在190~300 m、深36~46 m处有一处低阻区,在测线270~321 m、深10~20 m处也有一处低阻区,这些可能是受相邻的河流影响。
测线4位于大清河北岸,距河约300 m的位置,平行河道、垂直于海岸线的方向。共120个电极,单位电极距为3m,测线总长357 m,用温纳法测量。由反演结果可知在靠海的一侧,有一块高阻异常区域,高阻区可能是在房屋修建中填埋物品或者排水管道等,但是在靠海的一侧整体上呈现低阻的趋势,由于场地原因这条测线无法继续向前推进,但是可以猜测海水入侵界面在这个位置附近[2]。
测线5布设在在铁路的西侧,即靠近海的一侧,共70个电极,单位电极距为3m,测线长度共207 m,为使测量深度更大,选择利用施贝法进行测量,反演后可见深度约为36.9 m,含水层中电阻率值均较低且分布均匀[3],推断此处已处于入侵区。
为寻找海水入侵的界面具体位置,继续向铁路东侧布设测线。测线6总长1 190 m,单位电极距10 m,使用电极120个,电极布设在农田旁,地形平坦顺直,采用温纳法测量,反演后可见有效深度达136 m。由高密度电法反演结果,在500~540 m的位置处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楔形入侵界面,此外反演图像上层也表现为低阻,主要是因为此处农田正在进行灌溉,灌溉用水来自此处偏咸水井的井水,常年的灌溉导致表层也表现为相对低阻[4]。
为对比验证,在平行于测线6的铁路线东部重新布设测线7,此处布设测线长890 m,使用电极共90个,单位电极距为10 m,采用温纳法进行测量,反演后可见有效深度为154 m。在此处找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含水层海水入侵界面,位于测线中间360~410 m处。测线尾部也有低阻区,可能是沿着其他方向入侵到此界面的少量咸水[4]。此处地层条件好,电极布设方便,可以作为物探方法海侵界面长期观测的地点。
随后布设了一条垂直于平行于海岸线的测线8,垂直于测线5、6、7,沿靠近铁路线位置布设,平行海岸线的断面可以监测海水入侵的范围和深度[5]。这个位置的含水层咸水已经全面入侵,含水层的厚度在地表以下24~70 m。
根据物探现场试验反演结果,研究内的大清河两岸附近,海水入侵线已经基本越过铁路线,到达铁路线东部地区,入侵最远距离海岸线约8~8.5 km。大清河的西海拦河闸对海水的入侵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影响范围较小,仅限于距河岸较近的地区。测线8处的海水入侵界面较为明显,可以作为其中一个海侵物探长期观测的点。
采用高密度电法,模拟研究大清河海水入侵过程,分析大清河以及河道上拦河闸对海水入侵的控制作用。通过分析发现,该区域降雨入渗并没有使得海水入侵有所回退,主要原因是本地的农业灌溉用水量非常大[6]。农业主要为大棚种植,常年需要大量农业灌溉水,本地农业灌溉用水来源主要为农用水井,虽然各大水源地已经压采,但农用井的抽水量并未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