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春园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中国·江苏 泰州 225300
工程招投标制度是国际公认的一种具有竞争性的工程发包方式,在工程项目建设领域广泛应用,其不但能为业主选择优秀的施工单位,而且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目前,公开招标与邀请招标是中国建设工程项目广泛采用的发包方式,在高校建设工程招标中,除一些特殊的项目采用邀请招标外,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必招项目都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进行招标。
由于建设单位是采购主体,具有项目与资金优势,招标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往往在招投标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规范行为。
在高校建设过程中,因开学时间紧、资金预算不能一次性到位,招标人往往通过强行拆分整体工程项目,以此来降低招标任务,将大项目化整为零,提高招投标效率。例如,将公开招标项目拆分成多个工程造价400万元以下小项目,从而规避公开招标[1]。
对于高校招投标工作而言,往往是高校老师或者后勤人员执行一系列招投标管理工作。由于老师和后勤人员并不是专业招投标管理人员,在撰写招标文件时存在不规范行为。
招标文件中设置高门槛或主观条件,对一些供应商量身定做,通过不合理的条件将其他投标人拒之门外。主要表现有:一是资质等级提高,可以由二级资质完成的项目,一定要求具有一级或特级资质。二是业绩要求范围窄,当前,不少项目招投标中都要求“同类工程业绩”,而这种同类工程业绩要求非常苛刻,导致很多投标单位没有机会投标,降低投标竞争力。三是企业注册资金要求高,在招标文件中要求企业相关资质外,还要求企业注册资金一定数额以上,额外要求很不合理,提高了限制条件。四是评标办法中加分标准项较多,如有鲁班奖、扬子杯、文明工地等条款进行加分;对投标单位业绩、注册资金、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评定。再如,某污水项目,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同类污水项目业绩5项、省级优秀等加分条件,基本按照招标人意向单位来设置,最终达到中标目的[2]。
一是招标人出现泄露标底情况。在招投标过程中,标底具有高度的保密性,有些投标单位为了中标,不择手段获取标底价格,其报价会无限接近标底,导致不正当中标。二是招标人通过行政手段干预招标行为。项目评审后不是理想中标人承建,招标人就以中标单位能力不够、水平不高、实力不强等理由,将中标单位强行变更为其他与自己有利益关系的投标人。三是签订虚假合同。合同价与中标价不一致,以中国四川某项目为例,项目投资2000万元,中标单位报价1045万元,签合同时私自将合同价改为1280万元,结算金额1540万元,经查处招标人与中标人存在金钱交易,通过虚假工程量骗取项目资金。
施工单位为了提高中标率,在招投标市场能够获得生存,往往会采取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进行投标活动。
串通投标是工程招投标过程中一大顽疾,严重扰乱招投标市场秩序,有失公开公平公正,助长了歪风邪气,给工程质量、安全管理都带来了巨大隐患。在招投标过程中,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通过招标人获取标底信息或其他竞争对手名单等,采用不正当手段,对招标事项进行串通,排挤其他投标人,损害招标人利益,从而达到中标的目的。
虽然法律法规明文规定挂靠、转包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但在实际投标中挂靠、转包行为层出不穷,隐蔽性较强。很多企业为了规避法律风险,采用长期与挂靠单位签订用工合同,人员组织、施工机械租赁、工程资金筹措、施工现场管理等均由实际施工人承担。工程项目的质量、成本、进度、安全都将难以保证,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严重扰乱了建筑施工行业秩序。
招标代理是受招标人委托具体办理招投标工作,代理人员需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而社会中,不少代理机构人员从其他行业跳槽而来,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主要表现有代理人员不熟悉业务、工作不到位、缺乏专业培训、对政策把关不严等。高校建设过程中,因缺少技术人员,将招标业务全权委托代理,对招标代理机构无法全面监督。在评标过程中,代理私自与投标单位串通,暗箱操作,引导专家评审,偏袒特定投标人,从而谋取不正当利益。
中国招投标活动之前采用定额计价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各投标单位工程报价没有悬殊,不能充分体现企业综合实力,阻碍了招投标活动竞争发展。目前,中国招投标主要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计价模式,其主要特点是量价分离,由招标人提供工程量清单,投标方根据自身情况自主报价。
规范招标信息发布,构建招投标信息采集、发布统一电子平台,接受社会监督,从源头上规范建筑市场招投标环境,确保招投标信息公开透明。认真编写招标文件,严禁限制潜在投标人条款,对照规范要求,合理设置评标办法,确保文件撰写合理、操作流程规范[3]。
实行招投标终生责任制,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加以重罚,预防行政干预,避免“围标、串标”现象发生。招标人对于公开招标项目要利用媒体、校园网等发布招标公告信息,科学合理制定评标办法,严把合同备案等环节,把评标作为最重要的环节,保证公平、公正、规范、合理。
规范招投标流程,提高评标质量水平,就要严格对评标专家进行把关,吸纳优秀专业人才,同时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确保评标专家符合评审项目专业要求。规范评标专家管理,一要把好专家人口关,二要严把考评关,三要搞好业务培训工作。
加强代理机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对代理项目做好质量控制,完善招标文件审批审核制度,确保代理过程合规合法。规范经营行为,依法开展代理活动,维护招投标代理秩序,打造企业品牌,提高企业信誉。加强代理人员培训,提升职业道德,强化服务质量,规范招标行为。
合理低价中标是指通过技术评审后,评标报价最低的单位中标,从本质上要求投标文件积极响应了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且报价不低于成本价。中国《招标投标法》规定采用合理低价中标,但是在实际的工程项目招投标中,招标方往往注重工程项目的“最低”报价,只注重工程项目的价格,而给工程项目质量带来隐患。合理低价中标既体现了项目价格,也考虑了工程质量、技术与工艺等,让施工单位意识到必须努力提高施工技术,降低施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在这种市场竞争中,生产效率低下、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差的施工单位必将被淘汰。
无论工程规模大小,必须公开招标的项目一定要在指定的媒体发布招标信息,严格招标文件审查,禁止化整为零,拆分项目招标。确保招标项目图纸齐全、预算准确、资金落实到位,定期开展巡察,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预防行政干预因素,从源头上杜绝工程腐败现象形成。
论文针对高校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为进一步优化招投标环节管理效率,高校要及时转变招投标环节管理理念,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招投标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促进招投标工作规范化开展,为高校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