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源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10
“海绵城市”其实是一个形象化的比喻,将城市喻为了海绵。其具体指的是通过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城市绿化带、道路、建筑、排水管道等进行改造,使城市犹如海绵一样,能够充分发挥吸收和蓄水的作用,以更好地规避出现水环境污染或者城市内涝的问题。在海绵城市中,雨水充足的季节,城市能够及时对水资源进行存储,而在城市干旱缺水的时候,又能够将存储的水资源释放出来,以供城市所用。构建海绵城市,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城市更好地对水分进行利用,降低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并推动城市的生态化发展。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从理念上对城市的发展进行指导,是推动城市绿色化变革的重要途径,不管是对于城市和社会的生态化发展而言,还是对于人民的长远生活而言都具有较大的价值和意义。第一,推动城市发展理念的变革。在城市建设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是对传统城市建设思维的突破,也是顺应城市生态建设和自然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对城市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并推动城市的节能化发展、绿色化发展、低碳化发展。第二,关系到人民福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出现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从空间规划到基础建设,从城市管理到城市安全,再到城市人口集聚、产业分布等,城市越来越膨胀,并且发生了快速裂变,随之而来的是也出现了很多“城市病”。如城市应对干旱、高温、暴雨等的能力日趋下降,已经开始威胁到人民的安全,阻碍了城市的长远发展。而将海绵城市理念引入进来,作为城市发展的指导,则能够促进城市的变革与创新,使城市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得到提升。第三,带动城市海绵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针对于海绵城市建设出台了诸多方针政策,并投资了大量资金,这会推动了海绵城市有关的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在城市建设中都存在严重的传统思维,所采用的建设理念较为滞后,难以与城市的发展变化相适应,不仅配套建设无法跟上城市的发展变化,而且不重视排水管网建设,导致城市排水官网十分不完善,难以在雨季充分吸收水分,水资源被浪费,城市面临着内涝灾害。再加之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车辆不断增多,城市的道路铺设、停车场以及建筑等十分不合理,使城市成为了水泥王国,一旦出现强降雨天气,城市就会面临着排水系统瘫痪的问题,影响了持续发展。
虽然很多城市都开始加强了海绵城市建设,积极对这一理念进行了响应,当时在实际建设中却不注重从整体上进行梳理和规划,且没有切实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存在照抄照搬、形式化建设等问题。如一些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将眼光停留在区域项目中,只是针对于该区域的项目进行了海绵化建设,并没有从整体上考虑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导致海绵城市建设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涉及到诸多先进技术的运用,且要遵循自然规律,充分考虑城市水循环发展,以城市中的河湖为骨架,有效进行布局,而要想实现这一效果,离不开专业化人员,只有高水平、高素质的人员才能够制作出更为符合城市情况的规划和标准。但是当前我国面临着专业研究人员较少的问题,国家对技术和资金等的投入较少,导致水资源的整体运用率低下。现有情况下,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所采用的资金大部分都来源于政府拨款,如果政府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那么海绵城市建设就会停工。而且技术的滞后也会导致人们从观念上对海绵城市建设产生偏见,人们会对这种理念的科学性产生怀疑,从而难以提供有效的支持。
部分城市在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曲解或者利益因素的影响等,无法形成科学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这会导致城市中的生态循环系统被多个部门分割管理,这些部门在日常管理中相互之间缺乏联系,人为将城市整体分割为多个零散的部分,难以实现统一协调化管理,也影响了海绵城市建设的进程。
海绵城市建设关系到城市的未来发展,也影响着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所以政府应当提升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管理力度,针对于现有的问题制定科学的解决对策,从根本上对海绵城市建设问题进行改善,这样才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
要想构建海绵城市,必须要对原有的滞后的城市发展理念进行转变,从对城市开发强度的重视转变为对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视。这就需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引入“统筹设计、源头减排、末端治理”等思想,从水的根源上对雨水直接量度进行减少,使地表土壤渗水效果得到提升,还应当控制和净化雨水中的杂质,使水资源有更高的利用率,降低水资源浪费的情况。为了得到居民的支持,还要通过多种手段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进行宣传,对居民培训海绵城市有关的基础知识,使其从意识上对海绵城市建设深化认识,以更好地配合政府开展后期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中,良好的体制机制发挥着关键作用,一个良好的体制机制能够促进城市建设的规范和完善。在建设体制机制的时候,不能仅仅从技术上进行分析,而要从管理层面上对其进行优化,使体制机制建设更符合城市的长远发展需要。还要对文化管理进行创新,对各方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实现各方面之间的有机互动、相互统一。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建设:第一,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整合,使之充分发挥合力为海绵城市建设做出贡献。从整体来看,海绵城市建设属于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城市生存空间规划、组织管理、建设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要对原有各管一摊、条款分割的局面进行破解,对传统的行政管理机制进行完善,注重多部门之间的联合,将其中不协调的因素消除掉。第二,实现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制度化。海绵城市建设应当严格依据规划进行,并推动规划的制度化,避免出现规划短期性、随意性、主观性等现象。应当从环境战略评价层面出发对规划进行编制,提升规划之间的连续性,以更好地指导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针对于当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水平滞后的问题,我国政府应当注重对综合性技术人才的培养,做好人才建设工作,以便为海绵城市的建设奠定雄厚的技术基础。如要鼓励高校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有关的专业,或者在相关的专业中融入这方面的课程,使学生积极学习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以更好地适应国家发展的大形势,为国家海绵城市的长远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还要鼓励社会开展海绵城市专业技术培训机构,政府对这些机构从政策上进行优惠,使他们更好地为国家培养人才。此外,相关的海绵城市建设部门、关联性的企业等也应当注重人才培养,认识到专业化人才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对工作者加强培训,促进他们综合技能的提升。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如果不能做好主要方向的明确,势必会导致其建设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法得到期望结果,所以在建设海绵城市之前要对其主要方向进行明确。其一,做好海绵小区的建设。海绵小区指的是从小区建筑物出发对海绵城市理念进行落实,如在建筑屋顶进行绿化,使建筑的雨水积存和蓄滞能力得到提升。不仅要在新建小区中推广这种海绵型做法,而且还可以在老小区中进行改进。其二,做好广场与道路的海绵型建设。如在道路设计中,可以采用绿色路线,提升植物对雨水的消纳作用;在停车场、广场、人行道等区域采用透水铺装,使广场、道路等对雨水有更强的净化、收集作用,降低城市水污染、内涝等的发生率,使水资源有更高的利用率。其三,加强城市排水防涝建设。要将城市中的易捞点进行消除,有效实行雨水分流,对初期雨水污染进行控制,在雨水排入到自然水体之前必须要经过岸线的净化;根据排水防涝、雨水利用等要求对雨水调蓄设施进行科学建设和布局。其四,加强公园绿地建设。要在城市中有效推广海绵型公园建设,增加人工湿地、雨水花园等建设的力度,使绿地系统以及公园系统等有更强的消纳雨水能力。通常来看,海绵功能的生态公园具有较强的蓄水能力,就犹如城市的蓄水库一样,降低汛情期城市所面临的损失,所以我国在建设海绵型城市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绿地公园的建设。
虽然我国从很早之前就提出了海绵性城市建设的概念,但是当前我国对这一理念的落实还不是十分理想,其中还面临很多问题,最为主要的问题就是理念问题、建设规划问题、技术问题和体制机制问题,本文针对于这些问题从四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即创新理念、改善体制和机制、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确立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希望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做出一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