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潘安君
2021 年,北京市水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在水利部的有力指导下,坚持规划引领,主动对标对表,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以“五个统筹”扎实推进“安全、洁净、生态、优美、为民”水务发展目标,首都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有力推动首都水务高质量发展。
一是统筹“保安全、多蓄水”,水旱灾害防御打赢主动仗。北京2021 年降雨量921 mm,为62 年来最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减灾指示要求,按照李国英部长检查北京防汛工作时的要求,聚焦山洪灾害、水库度汛、蓄滞洪区、城市排涝“四个重点”,着力提升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能力,强化防御责任、巡查排查、技术保障和协作联动“四个到位”,精准实施水库蓄泄调度和城区厂网河一体化排涝联调,密云水库拦洪率100%,13 座大中型水库拦蓄洪水16.2 亿m3,实现了大水之年无大灾的防御目标。
二是统筹“保生态、促发展”,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乡亲们的回信精神,以密云水库为试点,加快完善首都水源涵养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机制。落实《京冀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共同行动方案》,实施京冀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3 年来累计支持张承地区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资金21.5 亿元。 探索密云水库流域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出台《密云水库流域水生态保护与发展规划》,首创性提出并建立密云水库水资源战略储备价值实现机制。
三是统筹“地表、地下”一体,多水源联合调度取得新突破。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空间均衡、系统治理”的指示要求,发挥水网水系互连互通优势,最大限度统筹用好外调水、本地地表水、再生水、雨洪水和地下水,密云水库蓄水量达35.79 亿m3、创建库以来最高,作为首都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的作用进一步突显。 南水北调中线水利用量达12.5 亿m3,为通水7 年来新高。 全市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同比回升4.78 m、增加储量24.5 亿m3,已连续6 年累计回升8.74 m、增加储量44.7亿m3。 再生水配置利用量超12 亿m3。 “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理念成功实施,“以水开路、用水引路”生态治河,永定河、潮白河等5 条主干河道26 年来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贯通入海,新增有水河道27 条、有水河长418 km、水面32 km2,干涸多年的81 处泉眼复涌,“三山五园”玉泉山片区历史水系基本恢复,河湖面貌得到根本性改善。
四是统筹狠抓“大节水”,水资源集约节约走深走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水优先”的指示要求,把节水作为首都水安全保障的根本出路,持续深入做好节水工作。 从传统的用水环节节水拓展到水资源“取供用排”社会循环全过程节水,《北京市节水条例》“大节水”立法已通过市人大常委会立项论证。 贯彻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实施生产生活用水总量管控制度,29 项行业节水标准新颁布实施,园林、绿化等替代使用再生水深入推进,节水“光瓶”专项行动深入展开, 农村供水入户分表安装率超过90%,村庄用水量普遍下降30%以上。 智慧水务1.0 总体方案已经市政府批准实施,更新改造城乡居民智能远传水表100 余万块,正加紧推进水务物联网感知、大数据平台等建设。
五是统筹管理与服务,广大市民对治水成效的获得感更加充实。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的指示要求,始终将治水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加大滨水空间和水务设施亲水便民开放力度,大运河北京通州段实现全线游船通航,朝阳区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推出轻舟夜游,首都最大“绿肺”温榆河公园昌平未来智谷开园,新开辟西蓄雨洪利用工程等10 处河湖冰场、120 余处垂钓平台和12 处皮划艇区,建成北运河滨水通道50 km, 建成密云水库等4 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布昆明湖、白浮泉等第一批7 处水利遗产名录。亲水游已蔚然成风,许多河湖水系成为“网红打卡地”,赛艇、滑冰、垂钓等户外运动成为市民健身休闲的热门首选。
2022 年,北京水务将坚持不懈推进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治水重要决策部署在北京市落地生根、 形成生动实践,围绕“十四五”规划,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智慧赋能为牵引,坚持首善标准,强化使命担当,在抓进度、抓力度、抓效度上下功夫, 以水务高效能治理持续推动水务高质量发展,全力保障首都水安全,奋力谱写人民幸福的水务篇章,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