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
从18世纪埃比尼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到生态城市建设,到19世纪90年代我国的山水城市探索浪潮,无一不反映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美好生活城市形态的向往。“公园城市”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将公园开放包容的公共空间与城市生活生产空间坏境有机融合,推动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和人居环境的持续提升,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随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迫切需要在科学系统的城市发展理念指导下,建设注重经济发展、社会形态、生态环境等全要素全过程的现代公园城市。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成都天府新城视察时,对成都的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期望,明确提出“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公园城市”这一先进的城市建设理念随着新时代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第一次被正式提出。在《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和《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中,也提出“推进公园城市街道建设、提升街道环境品质”,并明确要求建设清新怡人的城市街区公园场景。本文依托成都天府空港新城市政道路设计项目,提出基于“公园城市”建设理念的街道一体化设计,为成都打造智慧、创新、低碳、宜居之城,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提供理论实践依据。
成都天府空港新城作为成都“东进”战略极核,位于成都东南部,距成都中心城区约50km,总规划面积约483km2。该项目位于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绛溪南组团临空科创教育片区(北单元),为园区内自西向东的横向主干路南三路,如图1所示。该片区依托“三快六主”,形成便捷联系天府国际机场和其他功能区的交通体系;同时按照“公园城市”和“街区制”理念,形成“密路网、窄路幅”的网状内部道路。
图1 项目总体位置
以“公园城市”理念为指导的道路横断面设计,旨在实现从“道路红线管控”向“街道空间管控”转变;从“工程性设计”向“整体空间环境设计”转变;从“强调交通功能”向“促进城市街区发展”转变。因此,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绿化带的空间设计研究为“公园城市”理念中市政道路设计的重中之重。
结合空港新城绛溪南组团道路特点及条件,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道路等级选用的基本原则,在交通量预测的基础上,经过车道路论证研究决定,该项目道路正常段采用双向六车道的标准设计。
以“公园城市”理念所提倡的低碳绿色城市环境中,城市空间结构划分从重视机动车通行的“以车为本”向全面关注人的交流和活动转变。路权分配需要注重独立完善的非机动车道系统。单向非机动车道不应少于两车道,宽度(最小值或推荐值)为2.5m~3.5m。根据该项目道路用地红线及周边用地规划,南三路45m结构性主干路非机动车宽度设置为3.5m,与车行道用侧分带隔离开;与人行道竖向具备一定高差,并用树池隔离,保证各自系统行驶安全、舒适。
人行道不仅承载步行交通功能,也为市民的社会交往活动提供了空间,道路红线内空间宜与建筑退线空间统筹考虑,实现一体化设计。参考国内人行道设计经验,人行道宽度建议取值与道路等级及周边建筑物类型相关,宽度范围在2m~7m,一般为3m~5m。该项目道路结构性主干路人行道宽度设置为3.5m。
根据《成都市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导则》中“2.1道路绿地率及覆盖率指标”规定:“新建道路红线宽度在40m~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乔灌木覆盖率应不低于绿地总面积的70%,其中乔木覆盖率不应低于60%。人行道的乔木覆盖率不应低于80%。”该项目中南三路45m结构性主干路道路绿带在道路横断面中的占比不宜小于11.25m。
南三路是从机场进入新区的轴线道路,既是航空科创产业区内部的重要景观大道,又是周边城市重点区域之间的重要连接道路。因此,将项目道路功能定位为城市与城市连接的景观大道、区域与区域连接的花园大道。综合分析,项目道路设计主题确定为“科创绿脉”,承载着形象展示、区域通行、公共活动等复合功能;景观采用连续规则、阵列迎宾、几何感较强的设计手法,打造和谐丰富、通畅大气的轴线大道形象,如图2所示。
图2 南三路道路景观设计
在中央隔离带,植物设计采用垂丝海棠与山茶、花叶良姜及三角梅规则的绿篱交替种植;侧分带上层采用银杏、红枫整齐搭配,下层空间结合海绵城市植物表现良好的海绵生态特性;人行道树选择常绿大叶樟,展示饱满的绿量景观,如图3所示。
图3 南三路道路景观植物选择
公园城市理念形态上将公园开放包容的公共空间与城市生活生产空间坏境有机融合。面向市政道路空间整体的公园场景街道一体化设计,是“公园城市”理念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