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港南区瓦塘镇农业农村中心,广西 贵港 537000)
以贵港市为例,水稻跗线螨在80 年代前便已有发生,可是因为螨体小不容易发现,而稻螨褐鞘症的表现容易混淆其他病虫症状,所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之后因为栽培技术、水稻品种、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发生稻蹒褐鞘病的面积,而且威胁程度逐渐加重。致使水稻危害面积增加,稻谷减产约5%至20%。水稻跗线螨是该市晚稻生产的一个主要虫害。
第一,和品种有关。近些年来附线螨发生面积逐渐增大,可是因为品种不同,呈现不同的受害程度。
第二,和水肥有关。水肥条件较好的高产片,发生晚稻跗线螨不仅普遍而且严重,占据该片区种植面积约1/3。水肥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仅是零星发生。
第三,和气候有关。有关气象因素,其中降雨、气温与风向和水稻跗线螨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比如气温较高,水稻跗线螨发生的相对普遍,而且受灾严重;气温相对较低时,水稻跗线螨的发生程度最轻。水稻跗线螨的为害时期是水稻生育中后期,如果在早稻中后期降雨量较大,水稻受害并不明显,而晚稻中后期,在雨季过去后则利于发生水稻跗线螨。
第一,试验场地。广西贵港市水稻生产区。
第二,材料。抗病新品种野丝占。选取杀螨剂依据具有渗透性与内吸性的药剂。
第三,方法。2017 年在水稻50%破口时期,生产区面积为30m2而且是随机排列,在傍晚时通过手动喷雾器进行均匀喷雾,药液量为675kg/hm2。至于别的水稻害虫采取瑞福戈进行防治。在水稻黄熟期开展调查研究,每一个生产区以100 杆为标准随机取样,对紫杆数进行记录并计算防效。在2018 年傍晚分别使用2017 年选择的最优药剂。在水稻拔节期、水稻破口期、水稻破口期—抽穗后、水稻拔节期+破口期施加药剂,具体防效计算公式是:
第一,药剂筛选。通过研究分析,虫螨净针对防治水稻跗线螨的效果相比其他药剂更加显著,当防效是0,清水对照紫秆率是97.8%的情况下,防效为62.78%,紫秆率是36.4%,和别的处理防效和产量差异均能达到明显水平,以此对水稻跗线螨有效防治。然后才是乐斯本,可是防效却达不到50%,防治效果最差的为三氯杀螨醇与阿维菌素,而且会导致较大的产量损失,以上这3 种药剂均不适合使用于防治水稻跗线螨。
在水稻拔节期或者是水稻破口期,仅使用一次药;在水稻破口期与水稻抽穗期用药两次均会有很大防效,可是相比“拔节期+破口期”存在明显差异,而且产量损失十分严重。在水稻拔节期和水稻破口期用药两次,防治效果能达到75.68%,是水稻跗线螨最合适的药剂防治时机。
第一,使用螨菌兼治药剂。斯氏狭跗线螨是常见螨害,另外还存在鼠晏鼠跗线螨。斯氏狭跗线螨属于植食性螨,不仅能对水稻直接危害而且会携带病菌传病;鼠晏鼠跗线螨属于菌食性螨。对此,进行药剂防治需主要采取螨菌兼治的方法。各地近些年应用效果理想的杀菌剂、杀蹒剂混合配方如下:三氯杀螨醇乳油,浓度为20%剂量为200mL,添加灭病威胶悬剂,浓度为40%剂量为200mL;三氯杀螨醇乳油浓度为20%剂量为200mL。增加100g 浓度为4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托尔克乳油浓度为20%剂量是100mL,添加100g 浓度是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双甲脒乳油浓度为20%剂量是75mL,添加100g 浓度为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当地情况相结合考虑添加其他杀虫剂,在降低施药劳力的同时提高药效。以某市晚稻圆秆期为例,螨量逐渐增加且危害逐渐朝着田中扩散。此时是最合适的施药防治期。出于对晚稻螨害严重情况加以预测,依据越冬气温、早稻相同水稻品种螨害、寄主植物螨口密度等情况对比往年资料。从而为晚稻防止跗线螨做好准备。近些年大范围推广药剂对稻螨褐鞘症进行防治获得显著效果,具体调查结果见如表2 所示。能够看出施药区明显降低的稻螨褐鞘指数,数值为4.2至59.0;相对对照区的结实率提升7.53 至17.73 个百分点,增产率是7.31%至16.29%。
表2 稻褐鞘症药剂防治技术应用效果
第二,推广抗螨高产水稻品种。依据B 区具体调查情况分析,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使用粳籼89 的褐鞘指数是5.1,其产量是430.8kg/667m2;使用绿玻矮的褐鞘指数是32.9,其产量是323.2kg/667m2,这两个水稻品种的产量之间相差107.6kg。除此之外,依据对C 区进行调查,使用粳籼89 的产量为436.0kg/667m2,褐鞘指数是6.8,并且在相同条件下新油占的产量为386.0kg/667m2,褐鞘指数是32.9,这两个品种之间的产量差距为50.0kg。通过和相关技术推广部门展开合作,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推广使用优质高产的抗螨水稻品种。A 区水稻生产使用高产优质的螨害较轻常规品种以及杂优组合华籼占、七黄占、七山占等可以超过18600 公顷,达到螨害降低、增产增收的理想效果。
水稻遭受跗线螨而导致的减产,在主要螨害发生地区,已经成为促进水稻稳产高产的重要障碍。使用和抗螨水稻品种与螨菌兼治药剂针对水稻跗线螨进行防治,能够完全控制螨害,获得相对明显的效益。因为跗线螨初期危害不容易察觉,在发生大量褐鞘时进行防治已经较迟,且很多农户缺少对新发展的水稻螨害地认识。基于此,现阶段水稻螨害的防治一定要加大在农村基层进行科普宣传的力度,而且需要针对预测预报螨害以及田间防治技术展开科学指导。交替应用螨菌兼治混合药剂配方,从而提升防效。在危害没有扩散到稻田中心时,可以沿边施药不需要进行全面施药。抗螨水稻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属于一项有效的水稻跗线螨防治措施,针对螨害发生较为严重的年份,这一措施应结合施药防治,而且要研究水稻品种的抗螨性由此满足生产发展的实际需要。
水稻的主要害虫有各类螟虫以及稻飞虱,始终是生产方面的重点防治对象。基于对环境问题与食品安全的深入思考,很多低毒高效水稻杀虫剂广泛应用,逐渐淘汰与禁止应用广谱有机磷杀虫剂。虽然新型杀虫剂可有效防治螟虫与飞虱,但防治水稻跗线螨的作用不明显。我国部分水稻产区跗线螨,近些年逐渐抬头且趋势十分严重。由于跗线螨的抗药性较强,许多杀螨和内吸性较强的药剂已失去对它的作用。因为跗线螨不仅难以发现,而且在抽穗后才会呈现病害症状,加之疑似病害会对种植人员造成误导,这样无法及时采取最合适的对症举措,导致严重减产并严重影响收益。据相关试验经验表明,跗线螨的防治应该在水稻拔节期以及破口期用药两次,这样才可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若是仅用药一次或是在呈现危害症状后用药则无法挥发其效果。对此,水稻种植地区需加大预测预报水稻跗线螨的力度,从而选择合适的药剂趁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