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艺术歌曲《流浪者的夜歌》的创作特征研究

2021-04-02 22:02马宜仙
牡丹 2021年4期
关键词:流浪者二度李斯特

李斯特是19世紀浪漫主义时期极具影响力的音乐家,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李斯特一生创作了很多钢琴作品和交响音乐,同时也创作出大量独具特色的艺术歌曲。本文以李斯特的歌曲《流浪者的夜歌》为研究对象,从旋律与伴奏、和声、曲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李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

一、李斯特与艺术歌曲

(一)李斯特的艺术歌曲

李斯特是匈牙利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出生于1811年,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李斯特会法语、德语、英语、匈牙利语和意大利语,因此其创作的艺术歌曲中也有这五种语言的歌曲,数量高达80多首,其中有60多首是以歌德、海涅、乌兰德、希勒、列瑙等的诗歌为主体谱写的。此外,李斯特谱写的艺术歌曲中充分展现了这些著名诗歌的特点,塑造出了独具特色的音乐形象。

(二)《流浪者的夜歌》创作背景

《流浪者的夜歌》是歌德创作的一首小诗。1780年9月6日,歌德在德国中部图林根地区的游览城市伊尔美瑙西南的基克尔汉山上的一幢小木楼过夜,在板壁上题下了这首短诗,真实地反映了他的山顶上的感受。

二、《流浪者的夜歌》创作手法分析

(一)旋律与伴奏分析

A段前奏以弱起开始至第2小节强拍,其实总体来算有2个小节,是以二分音符弹奏的柱式和弦,给人一种空旷、安静的感觉。旋律一开始便以Ⅱ级音四拍的同音反复之后上行四度跳进至属音,随后再下行跳回Ⅱ级音,配以与前奏相同的织体,开门见山地将歌曲悲凉以及感慨的情绪作了介绍。第二乐句采用同头变尾的手法扩大了一小节,并且再次加深主题印象。第三乐句旋律以下行二度的叹息式音调为主,包括伴奏也同样以下行二度进行,体现出“鸟儿默不作声”的寂静感。

B段无论是在伴奏和主题材料方面,还是在音乐情绪表达方面都和A段之间有着明显的不同,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前两句以四小节为单位,但演唱时值只有四拍,其余小节全为休止,完全符合歌词“且等候”的那种等待安息的悲凉心境;织体变为八分音符等分节奏型配以休止的柱式和弦,演奏时值呈现出3∶2的模式,形成一种走走停停的感觉。低音以两小节为单位依次下行二度模进,营造出一种低沉叹息的氛围。随后歌曲旋律以大跳下行进行,以上行模进手法发展,使得音区提高,织体同样是八分音符的柱式和弦,但在次中声部同步进行使织体加厚,并且力度加强推动歌曲发展,在第26~30小节上方出现八度双音共同推向歌曲高潮。

歌曲最后两句采用与首段相同的主题材料及织体来巩固音乐主题,首尾呼应,使音乐浑然一体。

(二)和声分析

三度关系的和声进行拓展了古典主义时期和声功能组延伸的手法,是李斯特最具特色的写作手法之一,例如:《流浪者的夜歌》的歌曲的前奏、第一部分和最后尾声部分,作曲家在伴奏织体声部部分连续使用根音三度下行的和声动机(Ⅰ—Ⅵ—Ⅳ—Ⅱ—bⅦ—Ⅴ7),在每次运用的时候上方声部都会向高声区域进行提升,而下方声部也会向低声区进行下沉,这样不管是和声进行还是和声色彩,在空间方面和音区方面都可以展现出原来诗歌中所描绘的树木寂静、山峰沉寂、马上要去安息的那种世界宁静之感。

(三)曲式分析

该歌曲为单二部曲式,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四)调式分析

歌曲在调性布局与转调手法上既大胆又富有创造性,歌曲从主调F大调开始,在第二句结束前短暂地往下属d小调上离调,d小调的属音是F大调的中音,预示着在第12小节处往向#f小调的转换,这里采用了同中音转调的方法,非常自然、流畅地进行了小二度的远关系转调,转调的共同音恰好是两调的中音“A”。

艺术歌曲《流浪者的夜歌》不管是在和声序进、调性布局方面,还是在和声配置、转调手法方面都和其他歌曲艺术的风格和创作手法明显不同,充分体现出李斯特独有的艺术创作风格和创作手法。

三、李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

(一)多样化的旋律

李斯特创作的每一首艺术歌曲中都有着不同的意义,除了体现出旋律的歌唱性,还充分体现出了朗诵化的特点,实现了歌词与音乐的紧密结合,并且对歌曲中不同人物的个性化特点进行了充分展现,不仅强调了歌曲中人物心理的刻画,还对歌词中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深入刻画,使歌曲更加具有戏剧性特点。比如,《流浪者的夜歌》第一部分的1~17小节中,诗词原来描绘的是大自然宁静的环境,二分音符的和弦弹奏让听众感受到了这种宁静感,同时也增添了一丝悲凉之感。另外,在第二部分的18~36小节中,歌德因为触景生情产生了无限感慨,而艺术歌曲中伴奏的音符也在此部分进行了调转,音符开始变得更加紧凑。第26~32小节中,通过右手八分音符的和弦以及八度的弹奏方式,整个歌曲的旋律变得更加有力量感。而在第36小节中的尾声部分,整体的节奏、和声和前奏都比较相似,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并且也让整首艺术歌曲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的关系。歌曲结尾部分比较弱的主和弦让整首艺术歌曲安静下来,作者和听众的心也跟着安静了下来,这呼应了歌德诗中的“你也快要/去休息”。

(二)非传统转调手法

在《流浪者的夜歌》中,歌曲创作者还应用了同中音转调的方式。同中音转调主要是受到同名小调和大调相互交替的启示。同名大、小调主三和弦的根音和五音是一致的,只有在三音的时候是有所不同的,有小二度的差距。将这种思维进行完善和创新,如果两调主三和弦的三音都保持一致,相差小二度的就变成了根音和五音,中音转调便可以更好地表现出来。

(三)非古典的终止式

《流浪者的夜歌》A段结束在主调上方小二度的#f小调上,并且它的终止式是Ⅳ7—Ⅰ的变格终止;B段则结束在主调上方大二度的g小调上,用Ⅴ2—Ⅴ的开放式终止;结尾最后以Ⅰ—Ⅵ—Ⅳ—Ⅱ—bⅦ—Ⅴ7—bⅢ—Ⅰ的和声在主调F大调的方式结束的。这几种终止形式不管是在和声序进上还是在和弦选择上,与传统的终止式进行都有很大的区别。

四、结语

在艺术歌曲《流浪者的夜歌》中,无论是旋律与伴奏,还是和声、曲式等方面,李特斯表现出了独有的创作手法和创作特征,其继承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博采众长而又富有创新意识,是一位杰出的作曲家,值得后人学习。

(安徽大学磬苑校区)

作者简介:马宜仙(1994-),女,安徽合肥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猜你喜欢
流浪者二度李斯特
流浪者成美国防疫“定时炸弹”
图说·“梅”开二度
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在二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巴士车上的“浴室”
沪指二度回升 逢高宜减仓
给你一个温暖的家
智慧改写,让佳作“二度开花”
保持肃静
流浪者之家
爱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