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叙事学理论看《基督山伯爵》

2021-04-02 10:15张红
牡丹 2021年4期
关键词:基督山大仲马伯爵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大仲马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在叙述视角、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以及结构等方面都极具特色,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意义,吸引了全球无数的读者,至今在各国仍流传不衰。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主要从叙事学理论角度出发分析《基督山伯爵》的叙事艺术,以展现该小说的叙事特色。

一、《基督山伯爵》的创作背景

大仲马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他作品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从现实中取材,其创作灵感大多来源于报纸和档案,小说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因此,他被誉为“历史小说家”“通俗小说之王”。

《基督山伯爵》是大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通俗小说的典范。该小说首次发表于1844—1846年,之后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与追捧,曾多次被翻译出版和拍成电影,至今在各国仍流传不衰。《基督山伯爵》并非是完全虚构的,其原型是鞋匠皮卡德,皮卡德曾蒙冤入狱,最后出狱复仇,所有这些情节都被记录在法国警方档案保管人员皮伽特所写的书中。因此,大仲马被世人称为“历史小说家”。但一部优秀的小说仅仅有真实的素材是远远不够的,大仲马在获取这些素材后,会赋予他们浪漫的传奇色彩。但如果直接写鞋匠皮卡德在出狱之后,用匕首刺杀了自己的仇人,情节未免显得过于简单直接。因此,大仲马为这些故事量身打造了曲折的故事情节,鞋匠皮卡德在出狱后,采用不同的方法刺杀了3个仇人,如此一来,便增加了小说的矛盾和冲突。由于大仲马的小说取材于历史史料,又加入了自己浪漫的想象,让作品拥有了一种特殊的气质,吸引了全球无数的读者,也为大仲马赢得了巨额财富。但大仲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一直不高,原因就在于他所写的是通俗文学。通俗文学是相对于严肃文学而言的,与严肃文学不同,通俗文学更加关注读者,以让文章更吸引人为目标,如《基督山伯爵》就依靠想象锤炼情节,让故事引人入胜。然而,2002年,大仲马的灵柩被安放到法国的先贤祠中,与伏尔泰、卢梭、雨果等人一起接受世人的敬仰,这也代表人们已经普遍承认和接受大仲马现实且通俗的写作风格所带来的普世价值和意义。

二、《基督山伯爵》的叙事特色分析

罗钢在《叙事学导论》中说道:“叙事就是对一个或一个以上真实或虚构事件的叙述,事件通过某种关系连接起来,从而构成故事。”《基督山伯爵》正是将主人公复仇的多个事件串联起来的故事叙述。从叙事学理论出发,通过对作品叙述时间、叙事视角、情节安排、人物形象、结构等的剖析,来深入理解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义,有利于人们从多层面、多视角地分析和领悟作家想传递的“希望与等待”的普世价值。

(一)叙述时间与叙述视角

在叙述时间方面,《基督山伯爵》表面上似乎是按照故事发展的自然时间顺序展开的。但在实际叙述过程中,大仲马曾多次采用插叙的手法,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为紧凑。例如:在管家贝尔杜奇奥的回忆中似乎维尔福依然被自己杀死了,但后来在插叙过程中发现,维尔福只是受伤倒地并未死去,这样的叙述方式就属于典型的倒叙,因小说跨度时间较大,故事较为复杂,作者采用“插曲式”倒叙的手法交代以往未表明的细节,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梳理小说情节。

在叙事视角方面,《基督山伯爵》采用“外聚焦叙述”。外聚焦叙述的特点是叙述者知道的比故事中人物所知道的要少。从人称而言,这也是一种第三人称叙述,这种冷漠的旁观式叙述方式使小说读来更为神秘。《基督山伯爵》并未将叙述重心放在主人公身上,而是给予所有人物以更公平的叙述角度。他就像是一个不肯露面的局外人,仅仅是向读者敘述故事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这样的叙述方式带给读者更为隐秘的阅读感受,致使读者想要进一步探寻小说下一步的发展。

(二)事件和情节的巧妙安排

事件是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的,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任何事件在作品中都承担着一定的作用,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小说中唐代斯收养女奴海蒂,而海蒂的父亲恰好是被费尔南间接害死的;管家和维尔福有仇,这些都为后来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

从情节安排的角度来说,许多现代派的小说为引发读者的想象,会故意省略某些情节,给人留下联想的空间。但相对而言,《基督山伯爵》的情节是较为完整的,情节之间环环相扣,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没有完整情节的叙述方式,使得小说故事发展井然有序而又环环相扣。如唐代斯在获得宝藏回到故土之后,等待他的却是未婚妻的背叛和父亲因为饥饿而离去的噩耗。于是,他步步为营展开复仇。他化身水手辛巴德,救下仇人费尔南之子,一步步地获取费尔南的信任,进入巴黎的社交圈。之后,他又装扮成贝索尼神甫买下莫雷尔的全部债款,获取了当年的告密信,拯救了自己的恩人。然后,唐代斯成为基督山伯爵,结识了唐格拉尔夫人,在维尔福夫人骑马出行遇险时救了她。唐代斯一步步地获取了所有人的信任,为复仇作准备。

(三)鲜明的人物形象

叙事作品中的人物是事件、情节发展的动因,这些人物在作品中都有自己的特征,因此,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根据大仲马对故事中人物的言语、动作以及心理的描写,人们可以感受到伯爵的聪慧自信、丹格拉尔的自私自利、费尔南的强大占有欲以及维尔福对名利的追求、傲慢的性格。正是因为费尔南对梅色苔丝的渴望致使他同另外两人联合起来陷害伯爵,而伯爵的聪慧自信又使得他绝处逢生。这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也就注定了后续故事的展开,同时给小说带来了较高的审美价值。

大仲马对唐代斯的多处细节描写都在不断向读者表明,主人公拥有过人的智慧和能力来支撑他的复仇。唐代斯登上基督山小岛后,如果平铺直叙地写他顺利获取了宝藏则显得平平无奇。因此,大仲马在叙述唐代斯获取宝藏的过程中通过多处细节描写突出了主人公的聪慧。例如唐代斯到达基督山小岛上看到埋藏宝藏的洞穴之后,并没有急于进入,而是放下了他的鹤嘴锄,抓起了枪,爬到了最高的一块岩石顶上,从那儿向四下里观望了一下。之后,当唐代斯打通洞穴看到宝藏之后,并没有走进去,因为他嗅到了一股腐臭味儿,为避免中毒,他在外面等了一会儿,让里面的空气换一下,然后再进入。当唐代斯摸到了实实在在的珠宝之后,第一反应也并不是狂喜,而是“详细查看这些宝物之后,像一个突然发疯的人似的冲出洞外,跳到可以看到大海的岩石上”。在巨额的财富面前,唐代斯并没有失去理智,而是来到岩石上确认身旁没有人可以威胁到自己。大仲马通过多处细节描写,使唐代斯的人物形象丰满起来,让读者感受到了他心思的缜密,同时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三、结语

《基督山伯爵》作为大仲马通俗小说的代表作,无论是在叙事情节还是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已经十分成熟,展现出大仲马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他对历史真实事件的改编能力,为后来者在小说创作的情节设置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当然,《基督山伯爵》作为通俗小说之所以名扬天下,除情节曲折等小说要素的精彩完备外,更是因为它传播了人类的普世价值——希望与等待,且凝聚了人类的全部智慧,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光明。

(宝鸡文理学院)

作者简介:张红(1999-),女,山东临沂人,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基督山大仲马伯爵
Transference of Things Remote:Constraints and Creativity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Jin Ping Mei
少年正是读书时
大仲马:才思泉涌
大仲马低价卖剧本
等待与希望
《基督山伯爵》复仇主题的人道主义思想解析①
论《基督山伯爵》中的复仇艺术
伯爵山药
寻找偷金贼
大仲马低价卖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