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2021-04-02 10:11李思琦邹元君金涛伟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计算思维

李思琦 邹元君 金涛伟

摘要:信息化技术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大数据时代为中医现代化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医药信息学以对海量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利用、决策支持与知识发现为研究方向,具有互联网思维、既懂中医又精通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中医药信息学发展壮大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中医药信息学;中医思维;计算思维;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21)02-0045-04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21.02.01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Discussion on Construction of TCM Informatics Discipline and Cultivation of Talents

LI Si-qi, ZOU Yuan-jun*, JIN Tao-wei

(College of Medical Information,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130117, China)

Abstra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CM culture. The era of big data has brought opportunities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TCM. TCM informatics takes the collection, analysis, processing, utilization, decision support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of massive data as the research direction.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with Internet thinking, understanding of TCM and proficient in computer technology have become an urgent need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TCM informatics.

Key words: TCM informatics; TCM mode of thinking; computational thinking;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新時代背景下,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式和更高的要求,在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的同时,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为新时代做出更多贡献[1]。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人口健康和中医药信息化的发展,先后颁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和《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2]。

中医药信息学从医学信息学发展而来。医学信息学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是在医学图书情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信息化的发展而发展,医学信息学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实际要求,特别是不能满足中医药信息领域的人才需求。

近年来,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并在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发展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医药信息学是信息化技术与中医药融合的交叉学科,对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它将推动中医药信息化、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和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因此,培养中医药信息学复合型人才成为中医药信息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3]。

1  中医药信息学的产生

1982年,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研究所(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着手筹建“计算机中医药文献检索资料库”,1987年初建成了中国第一个综合性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医药学文献数据库检索系统[4]。1986年,安徽中医学院(现安徽中医药大学)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率先利用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对舌象进行研究,拉开了四诊客观化研究的序幕,之后脉象仪、舌象仪、经络测定仪等相继产生[5]。中医药学与信息学、计算机技术的融合时代正式开启。

2  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建设

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中医药信息学设为培育学科,多所院校率先开展了中医药信息学二级学科目录下中医药信息学研究生教育,培养中医药信息化专业人才。中医药信息学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利用中医药信息的能力,解决阻碍中医药学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中医学理论与方法学的继承及创新发展,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6]。随着医疗信息化对卫生信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建设对于医学类院校的重要性已引起广泛关注。

2.1  中医药信息学发展现状

全国共有26所中医药院校逐步开展了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建设工作。已开设中医药信息学硕士专业的院校有11所,人才培养方向和学科建设侧重点各有不同(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各中医药院校(学院/中心/所)利用各自专业特色优势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和领域研究,中医药信息学经过2009-2020年的发展,呈现多样化、深入化的研究趋势,其研究方向由传统信息管理方法过渡到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研究内容由信息现象、信息规律过渡到海量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利用、决策支持与知识发现,中医药信息学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任务和使命,其研究方向和内容发生了质的转变。大数据时代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带来了机遇,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必将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临床与科研,为中医药发展带来深刻变革[7]。

2.2  研究领域

崔蒙等[8]将中医药信息学主要研究领域分为3个方面,分别为基础领域、技术领域和应用领域。在此基础上,笔者对近几年全国各高校和科研院所新的领域研究进行收集、整理,详见表2。

通过表2可以看出,中医药信息学学科研究领域广泛,研究内容涉及多个专业,所需人才队伍专业背景亦应具有多样性、跨学科性等。首先,要建立多学科专业背景的团队,主要包括医学、管理学、计算机学、图书情报学等,而不只是简单的“互联网+中医”的人才叠加。其次,要充分调动学校各种专业的人才,如短期之内不能解决专业教师授课的问题,要充分发挥校内外资源,利用外聘、兼职教师解决授课问题,并针对中医药信息学专业特点,制定适合本学科的教学计划。最后,建议有条件、有能力的学校与附属医院成立信息研究所,招聘专门的信息研究员和数据分析人员,对医学信息进行整理、挖掘,提供数据分析报告和热点研究趋势分析,更好地为学科研究领域和专业发展方向提供预判。

3  中医药信息学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优势累积的过程,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科组织建设,必须保持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一个学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重点在于人才建设,而目前中医药信息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未建成科学、合理、高效、特色的中医药信息学人才培养机制,成为阻碍中医药信息学进一步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建立中医药信息学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师资队伍,规划课程体系,选取专业教材,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目前中医药信息学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学科建设最坚实的基础,师资队伍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教学水平和科研质量。中医药信息学虽然已发展十余年,但调研发现,大多数中医药院校仍处于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师资队伍不稳定的状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团队建设结构缺乏合理性。如前所述,中医药信息学需要复合型团队,要求各专业人才多样,如医学(中西医学、公共卫生、生物医学等)、计算机学(计算机应用、数据挖掘与处理、多媒体技术等)、图书情报学(数据检索与文件处理等)、管理学(信息管理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等)。这4类专业人才是学科团队的核心力量,但具有相应专业的教师却分散在医学院、计算机学院、图书馆(或情报文献中心)及管理学院,师资力量分散,严重影响教学效果。长春中医药大学医药信息学院(以下简称“本院”)开设中医药信息专业课之前,于2018、2019年走访了全国10余家开设和即将开设中医药信息专业的高校院所等机构,调研结果显示专职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兼职教师数量大于专职教师的现象普遍存在。

现有专业教师的技能提升工作是开展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加强不同专业背景教师的交流与学习,从科研立项合作入手,整体提高跨专业、跨领域合作,专门设置教师提升计划,例如非医学专业教师学习基础医学院特别定制的“中医四大经典”,医学专业教师学习计算机教研室定制的数据类课程(包括数据分析、可视化研究等),图书情报学专业教师定期做数据分析报告供学院交流与分享等。

3.2  课程设置

由于中医药信息学的特殊性,对中医药知识和信息技术都有较高的要求,如何合理安排两者的课程比例还缺乏标准。各中医药院校开设中医药信息学相关课程较为分散,大多以选修课的形式授课,学时较少,实践教学课时难以得到保证。有些中医药院校招收中医药信息学研究生时并未限制非医学生报考,但在研究生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方案)大量中医类课程让很多没有医学背景的学生专业课学习非常吃力;或者计算机课程起步太高,没有兼顾学生本科学历背景,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了打击。

所以,规划课程体系非常重要。本院中医药信息学专业建设之初曾走访全国所有同类专业院校,深入调研,与本院实际情况、相同背景专业进行对比分析,拟定课程设置后,再派专业教师到全国各行业院校进行深入学习。经过多轮的分析论证后,进行课程体系建设,选出既符合专业发展方向又能完美结合本院师资情况的课程设置。在对本院未来发展方向有明确规划的前提下,整合现有资源,根据学校自身的专业优势设定课程体系规划,尤其是教材选用方面,本院每年投入一定资金支持教师自编教材,以更符合学院的教学需求。

3.3  人才培養

截止到2019年12月,26所中医药院校只有11所开设中医药信息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学生报考人数较少,属于小众学科。以本院为例,2019年首次招生,中医药信息学研究生只有4人,学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精力,但因为生源过少,再加上新开设专业,从招生到招聘、教师授课到教学运行、学生管理到未来实习实践的衔接,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大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心理。

由于中医药信息学学科整体发展状态还略显薄弱,每所高校起点差异较大,很难形成“经验式借鉴”,各高校都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学科建设,“拿来主义”“照搬照抄”是行不通的。要加大同附属医院信息科、医药软件公司、信息研究所的合作,提前部署加大、加快、加强学生实习实践的步伐。

学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的核心就是教师的“教”,课程体系规划是重中之重。一个新专业建立后,国家规定4年内人才培养方案不能调整,第一轮(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教学过后,我们会发现课程体系规划中存在很多不合理、不合适的地方,如课程难度、前后衔接问题、先导课程不足,及课时需要调整等,在第一轮过后一定会及时调整,为新学科培养新人才。

4  小结

在现代社会中,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依然是大学的主要职能,任何一所大学的水平和地位,都取决于它的学科水平[9],只有不断地提高学科水平,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大学应尽的职责。但近些年来,学科发展专注于学术研究,淡化人才培养功能的倾向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与基础教育的联系逐渐疏远。大学中的学科建设,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承担大学职能服务的,而不能只关注学科自身的发展。

中医药信息学是一门顺应中医药学和计算机学科发展规律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可以利用其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优势,在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有所突破,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 张伯礼,王启明,卢国慧.新时代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1.

[2] 李思琦,邹元君.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建设现状分析[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9,40(10):87-90.

[3] 祁兴华,虞舜,王璐.关于中医药院校中医药信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C]//第一次中医药信息大会论文集.北京,2014:173-176.

[4] 陶惠宁.我国医药学文献检索系统的发展概况及趋势[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1,7(3):175-176.

[5] 梁嵘.中医数字舌图的信息处理及其应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3,5(3):28-32,77-78.

[6] 于琦,崔蒙,李海燕,等.从大数据角度探讨中医药信息学特征[J].中国数字医学,2014,9(4):32-34.

[7] 常凯,马红敏,孙静,等.大数据时代中医药信息学专业人才培养[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6):27-29.

[8] 崔蒙,尹爱宁,李海燕,等.论建立中医药信息学[J].中医杂志,2008, 49(3):267-269,278.

[9] 冯向东.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2, 23(3):67-71.

(收稿日期:2020-06-23)

(修回日期:2020-07-15;编辑:魏民)

猜你喜欢
复合型人才计算思维
“产业计划”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下的材料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第三语言韩国语教育
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
基于计算思维的软件类研究生高级算法课程教学研究
基于计算思维程序设计的军事案例研究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民族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算法的案例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