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凤 刘学鹏
幼小衔接教育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过渡的教育过程。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環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从年龄上已经具备了上小学的条件和能力,但是他们在三年的幼儿教育学习中,由于年龄较小,长期受到老师无微不至的照顾,上了小学以后,自理能力相对较弱,没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没有更多的纪律观念,比如上课随意走动、随便玩耍、不听讲、不会按要求写作业、上课哭闹、缺乏集体观念等现象让老师感到束手无策。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给孩子们带来了不少困难,同时也给老师们带来了不少困惑。下面,根据我的带班经验,浅谈几点想法。
一、在思想和心理上做好引导教育
面对上述情况,老师要在思想和心理上做好引导教育。首先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爱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感受到幼儿园升到小学很安全,很开心;其次,我们要在思想上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已经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让他们找到自豪感,同时帮助他们找到新朋友,一块玩耍,一块学习,体会集体的温暖,不再有孤独感;再次要求他们逐步适应安静地坐在教室、上课不能玩耍、不能随意走动,带他们一起做游戏,一块劳动,感受劳动的快乐,从而接受新的管理方式,感受新老师新同学的亲切与友好,驱散他们的恐惧心理。
二、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刚刚步入小学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说,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必须了解新环境的规定和要求,教他们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了解班级规定,比如:不能随手扔垃圾纸屑、不随地吐痰、礼貌待人、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归还等等,让他们争做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孩子。
在学习中,要求他们做到提前准备好上课时的学习用品,整齐地放在桌面上。要求他们坐得端,立得正,养成良好的坐姿。给他们讲写字时应保持的三个一,即: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面一拳。课后作业要按时完成,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书写习惯,以及上课时较为长久专注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的必修课。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孩子应该养成哪些优良的学习习惯呢?(1)培养孩子集中精力做事情的习惯;(2)让孩子养成一个专注独立做事情的能力;(3)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养成做事情有条理的习惯;(5)养成合理作息时间的习惯。
三、激发学习新知识的积极心理
在幼儿园学习的基础上,小学阶段逐步把知识分类化、系统化、具体化,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思想上予以重视。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从以游戏为主的学习模式,逐步过渡到以游戏调节课堂气氛,以学习知识为主,让孩子们逐步过渡,逐渐适应。
四、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人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关键期,儿童的能力养成就特别困难。在小学阶段,学习环境发生变化,自由度变大,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给予孩子充分的锻炼机会,让他们整理书包、打扫卫生、摆放花盆,擦洗饮水机、桌面、窗台等,独立完成老师及家长布置的其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信,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加强家校有效交流
学校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对于学生在学校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当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应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赢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家长给予孩子正面的引导,使孩子认可并服从老师的引导教育,达到教育教学共赢的目的。
总之, 幼小衔接是教育整体改革的重要内容,只有搞好幼小衔接,才能使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基础教育质量提高。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对处于衔接年龄阶段的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作进一步探索,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环境的幼小衔接的途径,帮助儿童顺利地解决好其间的过渡和衔接,使千千万万儿童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幼小衔接教育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从各个方面坚持引导、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