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师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与策略

2021-04-02 03:47张根健卜凡帅
学前教育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张根健 卜凡帅

[摘 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改革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应贴近社会需要并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为此应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分析当前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系统方法确定学前教育师资有效供给中的结构性问题,通过强化组织创新和制度供给优化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的体制与机制。政府部门可以以省为单位进行学前教育师资有效需求测算和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调研,对现有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结构进行多层次分析,进一步厘清影响学前教育师资有效供给的有关因素,有效解决师资培养的规划、动力和保障机制问题,实现供需双方从低水平平衡走向高水平平衡。

[关键词] 学前教育师资供给;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背景下,加强学前教育师资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加大师资培养数量、优化师资培养结构、提升师资培养质量和促进师资合理配置的重要举措。为了扩大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规模以及提升学前教育教师的质量与留职率,各级政府构建了从师资培养到教师资格准入等一系列的政策与制度。[1][2][3][4]回顾诸多学前教育师资体系建设的政策与制度,我们应该进一步从方法论的层面去澄清和解释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供需面临的矛盾及其内在发展规律,通过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来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适应性与前瞻性,[5][6]为我国建立“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一、学前教育师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及其方法论意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当前我国国民經济社会事务优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制度创新,其核心是通过供给结构的调整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供给结构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而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是指在市场经济的总框架下对某些社会经济架构和政府规制架构所进行的改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体制改革,特别是政府职能的改革,它区别于政府运用行政手段所进行的结构调整。[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政府与市场、短期与长期、减法与加法、供给与需求四对基本关系,上述四对基本关系的辩证关系构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法论基础。具体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需要把握好资源配置的双主体关系以不断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求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从而建立起与市场相适应的体制与机制,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二是要把握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构建起供给的长效体制与机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结构的整体性改革,要从化解当前的突出矛盾入手构建发展的长效体制与机制,激发市场主体的内在动力。三是要把握好减法与加法的关系,培育有效供给的内生动力。做减法就是要减少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为经济发展留出新空间;做加法就是要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为经济增长培育新动力。四是要把握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实现供需的高水平平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强调供需协调,以供给侧改革为重点,供需两端同时发力,进而实现从低水平平衡向高水平平衡的跃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与消费具有同一性的观点,它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立场出发要求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8]兼顾了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关系,体现并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思想;从根源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开放性、目的性五个方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方向性引导,有利于实现新的发展理念与发展目标。

学前教育师资的供给侧是相对于需求端而言的,它是由各项参与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的教育资源组成的供给体系,包含供给主体、供给要素等组成部分,其结构的组合方式影响着供给体系功能的发挥。[9]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结构是否合理关系到高等教育是否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对学前教育师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对微观问题进行分析,同时也要关注和研究其宏观结构及运行规律。[10]从学前教育事业的宏观层次来看,学前教育师资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要能甄别市场的有效需求,并在供给过程中激发潜在需求和预测长远需求。学前教育师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以实现学前教育师资的有效供给为目标,通过改革不断优化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的体制与机制,不断增强资源的配置效率来满足对市场需求的适应。而所谓的结构性改革,不是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的管理措施进行改革,而是对相关的结构性要素进行深层次的变革,是对培养数量、培养层次、培养方向等方面做出系统性的制度安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的启示在于,一是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与配置要贴近社会需要和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对供给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是建立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和提升学前教育发展质量的基本要求。二是针对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供给与配置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供给侧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制度设计。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供给在整体上存在低端供给、无效供给和城乡供给不均衡等问题,在培养院校内部则存在专业结构失衡、培养层次偏低、专业适应不理想等问题,[11]政府部门和用人单位过于注重教师资格制度而忽视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顶层设计,培养院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也不充分。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与配置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要求政府重新审视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的结构与制度,而要满足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要求,就势必要对原有的供给思路和供给体制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以解决师资供给过程中的层次、类型、专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三是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的结构性改革为重新审视学前教育师资的供需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供给方能够依据市场的需求科学定位供给目标并找到与需求方的有效平衡点,从而实现供需双方从低水平平衡走向高水平平衡。

二、学前教育师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法论的主要应用维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国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与配置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可以将其作为方法论来分析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供给中的供求关系、培养结构和体制机制建设等问题。

首先,以供需关系为基础来分析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供需关系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起点且会影响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与配置的整个过程,学前教育师资供需关系的理想状态是达到一种高水平的平衡,而为了实现这一状态就需要在分析供需关系的基础上来实现学前教育师资的有效供给。需求是目标和方向,只有对标需求,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检视供给的质量与合理性,才能以此为依据去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和建构新的培养体制与机制。基于供需关系的学前教育师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聚焦当前实践中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同时也要从未来的发展趋势去审视当前有关制度与措施的合理性与前瞻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局。

其次,运用系统的方法来分析学前教育师资有效供给中的结构性问题。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存在大量的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这表明供给侧的结构出了问题,以及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学前教育师资供给侧作为一个完整的要素系统,它由多种性质、多种层次的结构组成。其中宏观结构涉及类型结构、层次结构、学科结构、地域结构等诸多方面,它从整体上反映了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与配置的体制与机制,决定着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的规模、结构与质量。微观结构主要涉及与人才培养相关的条件要素与过程要素,如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实训条件、师资配置等,它决定着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的过程质量。学前教育师资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必须系统地分析供给结构中所涉及的所有结构和要素,既要关注微观结构,又要着眼于宏观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与目标。

再次,通过强化组织创新和制度供给来优化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的体制与机制。供给侧改革从根本上讲是结构的改革,是关于供给的体制与机制问题。学前教育师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组织和制度创新来建立新型供给体制,新的体制要求不断创新和优化要素资源的配置方式,使其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能够满足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又能立足于长远来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学前教育的发展质量。

三、推动实施学前教育师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策略

学前教育师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升学前教育师资的有效供给为目标,通过分析供求关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运用系统思维来剖析当前师资供给体系中存在的微观结构与宏观结构,进而通过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和优化制度设计来改善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结构与培养过程。

第一,通过广泛的调研来明确我国学前教育师资的供需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主体是地方院校,学生一般也以省域范围内就业为主,因此,政府部门可以以省为单位对省域范围内的幼儿园师资需求进行测算,[12]并对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进行调研,分析其培养规模、培养结构、培养质量的适应性程度,为进一步深入分析问题提供切入点和事实依据。

第二,对现有的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结构进行多层次分析。当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从中专到博士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但不同培养层次所关涉的培养目标、培养条件、就业范围和学生起点均不相同。学前教育师资供给侧改革不仅要解决师资的培养规模、培养结构、培养类型與培养质量问题,同时也要关注师资的配置与学生的就业意向问题;不仅要解决当下学前教育师资短缺问题,还要着眼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能不断满足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例如,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学前教育对师资要求的不断提升,在培养层次上应该重点布局专科层次的教师培养并停止中专层次的招生;可以根据区域学前教育发展需要适度发展本科层次的学前教育,稳定硕士层次的专业人才培养并尝试培养博士层次的教师;重点培养教学型或者教学科研型人才;利用公费师范生等制度来重点为农村及偏远地区培养幼教师资。

第三,从有效需求出发进一步厘清影响学前教育师资有效供给的有关因素。研究人员和决策者应从需求侧分析入手,从需求的角度去分析那些影响师资供给的因素。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有效供给和供给的可持续性,学前教育师资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需要在做好现实需求和未来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规划。与此同时,由于有效需求与标准需要存在差异,决策者还应该进一步探求影响目标区域范围内学前教育师资配置的有关因素,从而使改革更具适宜性和可行性。

第四,在供需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创新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的体制与机制。学前教育具有明显的公益性特征,市场可以作为学前教育发展的有力补充,但不能完全走向市场。[13]学前教育师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应明确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主体责任,[14]要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改革思路,将原来完全由政府包办的发展路径转向政府、院校、社会和市场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不断强化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主体间的有效合作。概括来说,学前教育师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有效解决师资培养与配置的规划、动力和保障机制问题,其中规划机制应包含供需预测、供需预警、分类规划、机动规划四个方面,动力机制应包含市场调节与竞争机制、院校内部动力机制和主体合作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应当包括市场准入、监督评估、均衡供给、投入保障机制,而这三大机制又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参考文献:

[1]柳国梁.学前教师教育“三位一体”协同创新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4):105-110.

[2]张永祥.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育模式的重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243-247.

[3]邱仁根,彭香萍.本土化农村幼儿园教师校地协同培养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19(10):67-70.

[4]李少梅,唐宇.“以本为本”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以“学前教育原理”课程为例[J].学前教育研究,2019(09):3-13.

[5]姜勇,段青如.我国幼儿园教师教育研究学术史:70年回顾与展望[J].学前教育研究,2020(04):37-52.

[6]张根健.幼儿教育师资有效供给研究:以D省幼儿教育师资供给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9:159-206.

[7]吴敬琏.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正确指向[N].北京日报,2016-03-21(13).

[8]刘元春.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J].理论导报,2016(03):16-19.

[9]张根健,栗洪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幼教师资培养机制的完善[J].学前教育研究,2017(11):61-63.

[10]田建国.高等教育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6.

[11]杨文.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特点、困境及解决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5(07):58-60.

[12]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4.

[13]虞永平.试论政府在幼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7(01):3-6.

[14]范明丽,洪秀敏.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与方向:改革开放40周年回眸与展望[J].学前教育研究,2019(01):22-32.

猜你喜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论不良资产证券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运用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探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海尔的影响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