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光
(安徽省蒙城县水利局 蒙城 233500)
安徽省蒙城县位于安徽省皖北地区,境内均匀分布市级河流北淝河、涡河、芡河、茨淮新河及县级人工河流阜蒙新河。国土面积2091 平方公里,大中沟(湖)484 条。全县已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县级河长9 名、乡镇级河长214 名,村级河长405 名。2017年以来,蒙城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落实河湖长制置于发展全局,坚持系统治理,全面做好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生态治理修复和河湖执法监管等工作,河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河湖面貌持续向好,“水美蒙城,诗画漆园”的景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本文系统总结了2017年以来安徽省蒙城县推行河湖长制的创新实践,着力从制度建设、系统治理层面梳理蒙城的创新经验,以期为高质量推行河长制、高水平建设生态河湖提供有益借鉴。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深化水资源消耗总量与强度“双控”行动,落实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控制指标与目标任务。加强水资源论证管理,严格地下水资源管理保护,实施中深层地下水井立卡建档,完成省市级下达任务。推进饮用水源置换,加快引江济淮工程蒙城配套前期工作,完成城乡一体化供水规划,规模每天11 万吨的吕望水厂已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为全县实现城乡供水“水质一致、水压一致、时段一致、水费一致”打下坚实的基础。
扎实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开展节水型机关、企业创建工作。县水利局提高政治站位,率先进行节水型机关创建并通过验收。强英鸭业、垃圾发电厂等企业单位提高节水意识,积极创建节水型企业并通过验收。正在推进许疃煤矿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
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为保护茨淮新河饮用水水源地这“盆”的水质,与淮南市凤台县签订茨淮新河饮用水水源地联防联控保护协议,建立了蒙城凤台两地联合检查机制,茨淮新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在三类水以上。同时巩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成效,划定农村“千吨万人”水源保护区,设立界桩、标志牌等,公布举报热线,提高了社会公众参与保护水源地的意识。
坚决打好碧水攻坚战。一是对81 条入河排污口整改,确保问题不反弹。二是对新设置的入河排污口加强审批监管,2019年以来审批乡镇污水处理厂设置的入河排污口22 个,各乡镇污水处理厂出口数据均已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实施实时监控,水污染防止走上新台阶。
强化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全力推进城区黑臭水体治理,通过“控源截流、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等措施,整治白洋河、马沟等九条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建成区黑臭水体,城区水系呈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持续推进全县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扎实开展农村改厕工作,截至目前,共完成改厕68468 户,整村推进改厕21 个,建设公厕700 座,同时建立健全管护机制,确保改厕效果。
严格水域岸线空间管控。为加强对水域岸线的保护,已完成涡河等5 条主要河流和17 条规模以下河沟的划界工作,并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相衔接。严格管控涡河、茨淮新河港口岸线资源,已完成双涧码头主体工程,正在推进蒙城港口建设前期工作。建立水功能区水质断面监测机制,茨淮新河、涡河、芡河上3 个监测点位每月进行一次水质监测,均满足水质要求。
强化河道采砂管理。着力推进河道非法采砂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整治工作,加强河道日常巡查,联合执法,依法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行为。
持续开展河道“清四乱”整治行动。认真落实水利部《河湖管理监督检查办法》,推进河道“乱占、乱堆、乱采、乱建”专项治理行动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大“四不两直”暗访排查及整改力度,2019年以来清理河湖“四乱”突出问题41 个。省、市河长办督查暗访交办问题全部得到解决。
加强水土保持及湿地保护修复。强化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管,提升建设单位水土保持意识,今年已完成卫星遥感问题整改21 家。强化湿地保护,发布县级总河长令,积极推进北淝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目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改善修复水生生物生态环境。强化芡河鳜鱼青虾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推进渔民转产就业。推进保护区常年禁捕,开展联合执法巡查,实现“六无四清”,芡河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强化河长履职。全县河湖长628 名,管理河(湖)段1064 个,充分利用省级“河长通”APP,发挥河长牵头优势,组织开展责任河道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仅2021年蒙城县级河长巡河12 次,镇级河长巡河2068 次,村级河长巡河10772 次,发现问题及时得到整改。
完善制度机制。健全河道日常管护机制,持续健全河长制队伍,充分调动乡镇生态环境保护(河长制)工作站人员积极性,打通河道管护“最后一公里”。
加强科技支撑。全面建立县级河长河道“一河一档”。加强河道管控信息化建设,运用省级河长制决策APP 支持系统,充分利用水质自动监测、无人机监控等科技手段及成果,提升河道管护和应急预警能力。
总之,通过各方各界的共同努力,蒙城县河湖管护基本实现了从“没人管”向“有人管”,从“管不住”向“管得好”的转变,河湖面貌持续改善,绿色家园初步实现,人们的美好生活愿景越来越得到实现。
河长制湖长制不是“冠名制”,而是“责任制”,河长制体系是否落实到位,责任是否落实到位,直接关系到河湖长制工作的成败。为此,首先要做好制度体系设计,健全河长湖长组织体系架构,细化实化责任范围,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全面全域实现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到“有效”,让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岸线保护与每一条河流、每一段岸线、每一片水域,让责任落实到的每一级河长;其次要结合河湖长制工作年度目标考核,明确河湖治理目标,细化河长湖长职责,规范河湖常态维护,强化问责追责,硬化实化督察考核,层层传导压力,确保工作落实落地。
坚持民生问题为导向是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的关键点,只有着力解决老百姓关注、反映的河湖管理保护的“难点”“热点”和“重点”问题,才能在解决问题中推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不断向前。坚持问题清单为治理导向,全面落实县、乡、村三级河长职责,突出标本兼治,围绕水资源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执法监督六大任务进行常态排查、及时治理,尤其注重群众反映强烈的水环境问题收集,建立工作台账、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以实实在在的问题整改成效推动县域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以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筹协调区域合作机制,强力整合资源,形成河湖治理合力,综合采取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畜禽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水域采砂监管等措施进行系统治理,既护好“盆中的水“,又管好“盛水的盆”,从当初的“成绩”,取得的“成果”,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