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促进双创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

2021-04-02 12:13唐惠玲刘志军
装备制造技术 2021年8期
关键词:学分双创学院

唐惠玲,刘志军

(1.广东工业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广州 510006;2.广州航海学院,广州 510008)

0 前言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各校都正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学校专业教育各个环节,从而形成适应本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1-2]。因此,把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是各校正在解决的难题[3-5]。本文总结某学院在双创教育方面的工作成效,提出强化实践促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学生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1 双创教育普遍痛点

双创教育实施多年,各校在取得明显的进步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呈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脱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科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不融合,两层皮现象突出。一是专业课程设置上重专业知识传授,专业教学缺少融入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培养方面的内容;二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学科专业实践教学脱节,创新创业教育与训练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2)科研、教学平台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少。双创教育缺乏实践平台,实践体系仅竞赛、大创项目。整个教学实践平台基本为实验室和教学基地,面向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开放式实验室较少。

(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不浓。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面不广,基本是以学生协助老师为主体的形式,未能形成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全员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文化。

2 实践促双创的培养模式

为突破双创教育的困境,我校以某学院进行系统教学改革,结合学院的特色与优势,强调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1)强化学科建设,全面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创建“双创融合”“两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学院更新教学理念,坚持实施以学科带动教学的思路和教学质量工程,强化创新人才,把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全面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创建“双创融合”“两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措施有:①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拥有一支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的学科专、兼职教师队伍,组建了无人机研究与开发、光电工程实验中心、射频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科研团队,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基础。②实施以学科带动教学的思路。大力提高本学科的科研实力,以科研为依托,促进本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提高。以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促进学生教学的思路,鼓励教师队伍参与各类科研创新工作,大力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效果。学院现在每年拨出一部分经费作为创新项目的经费,鼓励本科生申报这些创新项目、教师作为项目指导老师。③实施教学质量工程。成立大学生创新指导团队、大学生创新室、大学生专业协会,完善大学生创新制度,制定和完善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教学团队、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和教学名师、大学生竞赛活动等方面的相关办法与措施,为学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强化创新人材培养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学过程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大力推进教学效果教师互评,学生评价的反馈与追溯制度,保障人才培养质量。④明确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要求,并纳入教学计划和学分管理。要求创新创业教育课程10 个学分,素质拓展课程4 学分,并开设一些设计性、综合性、探索性、创新性的实验课程,培养学生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实践课程学分占总学分超30%。⑤实现了课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学分与课程学分的认定转化。出台了《大学生第二课堂学分认定管理办法》,明确学生参加大学生学科(技能)竞赛向、科研成果项目,以及创业实践活动等均可转化为选修课程学分。参加竞赛获奖、出版著作或者发表论文最高可认定为8 学分。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通识化,培养学生首创精神和创业意识。学院通过开设或引进了一些相关课程,如《大学生创业基础》《创业创新领导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等10 多门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创新思维的基础课程,学院年选修学生约600 人次。积极组织企业精英进校园活动,为学生开设创新前沿知识、报告等专题讲座。

(2)多方联动,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协同培养平台。

学院坚持多方联动,协同培养,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训练平台,措施有:①更新观念,坚持“科学规划、共享资源、突出重点、提高效益、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进跨学科、跨专业的公共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扩大学校实验室的开放范围和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开放性实验项目,推动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共享。②校企共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与深圳朗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建青年培训营;与深圳汇正科技有限等上市公司共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或教学基地10 余个,满足各专业的实习实践要求。③多方筹措,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与其他学校共同申报广州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多个,基地每年从学生中选拔一批有创新意识和特长的同学进驻训练基地和工作室,按照学生的志趣,将参与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团队,由指导老师提供项目,开展创新创业训练。④多方协同,开展大学生创新成果转化、孵化。坚持协同培养的思路,联合学校创客空间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协同培养。目前,学院学生注册公司近10 家,10 多个团队进驻创客空间和孵化基地。⑤成立多个大学生专业协会,在此基础上组建跨专业、跨年纪的创新创业团队40 余个,开展多层次创新创业训练活动。

(3)整合资源,构建学院双创培养实践体系。

通过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优化各类竞赛和项目的设置,不断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载体,措施有:①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资源,树立竞赛品牌。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等创新创业竞赛活动进行优化,鼓励学生跨校、跨年级、跨学科、跨专业组建参赛队伍,让学生与校内外各级人员进行交流学习,完善项目和团队,达到以赛促学,训赛结合,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②积极组织申报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组织导师引领申报校市省国等多级大创项目、攀登计划,创新创业训练工作室项目以及教授科研子项目为主的四大类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近年年均参与上述项目的学生超过500人次。③以实验项目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学院开设设计性、综合性、探索性、创新性实验项目20 余项,使得专业能力的培养与创新能力培养有机融合。④注重创新成果转化和创业项目孵化。以创业体验、创业孵化、撰写论文、申报专利等形式,巩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成效,促进项目对接、落地转化、知识产权交易、项目融资,提供生产经营场所和企业孵化服务,提高孵化成功率,努力实现产业化。⑤开展创新、创意、创造的“企业精英进校园”活动。与省内多家上市企业联合组织开展学术交流、前沿知识讲座、创新创业经验交流、专利申报解读等“企业精英进校园”引领活动,年均活动50 余场。

3 实施成效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基于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双创能力培养的培养模式,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1)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受益面广,受益程度深,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学院构建了绿色新能源作品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作品巡展、职业规划大赛等竞赛品牌活动为主的第二课堂,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平台,参与上述活动的学生年均约2000 人次,占学院学生人数80%以上。近三年,学院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12 项、省市级41 项、校级50 余项,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20 余篇,参与申报专利30 余项,学生团队获创新创业竞赛奖项国家级29 项,省市级49 项,以学生为法人注册并进驻学校大学生孵化基地的公司10 多个。

(2)就业质量明显提高,社会反响良好。连续六年,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92%,学院毕业生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过硬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获得了用人单位高度的评价,华为、腾讯和百度等知名企业在我院招聘的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

4 总结

通过基于实践促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无论是学生的专业能力,还是创新意识、创业能力都得到显著提升,二者相互促进。

猜你喜欢
学分双创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美食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双新双创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