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大学儿童医院物资科 (天津 300074)
内容提要: 院前急救处理时期的生命体征的监测信息最重要,把这个时期的生命信息完整的记录下来,以无线的方式实时传给最近的医院,可为医院医生提供第一手病情判断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为了真正能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提供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的医疗服务,同时满足医院的临床治疗、医技检查、药品管理、财务控制等多方面的需求,医院计划建立一套与管理理念相配套的国内领先的医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
120急救系统为了让医生对患者的监护情况能够及时了解,为医院提供了方便操作的模块,使得医生可以通过模块即时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体征数据、最近的加药信息、警告信息、各类报卡(院内感染病例、传染病病例、死亡病例、孕产妇死亡病例、围产儿死亡病例、儿童死亡病例、出生缺陷儿病例等)和卡单信息(医嘱执行单、输液单、口服药单、检验条形码等),并可以查看和打印各类波形和单据。临床计算机根据床卡选取监护的患者,护士站计算机根据模块巡视所有患者的情况。
应该说,我国的医院管理系统在20多年的发展中,历经了单机单任务、PC机+Foxbase+局域网+部门级信息系统,直到C/S、B/S结构的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为了真正能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提供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的医疗服务,同时满足医院的临床治疗、医技检查、药品管理、财务控制等多方面的需求,医院计划建立一套与管理理念相配套的国内领先的医院信息管理网络系统。
这个时期的生命体征的监测信息最重要,如何把这个时期的生命信息完整的记录下来,以无线的方式实时传给最近的医院,为医院医生提供病情正确判断力非常有临床意义。这也是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水平的基础。复杂庞大的卫生信息系统网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设成功,必须要求实事求是,在局、院领导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地分析和设计,进行严密细致的探讨和论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阶段统一实施,才能保证系统的建设成功,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其巨大的作用。对外交流、领导决策提供良好的服务,全面提高医院的医疗数质量以及医院对患者的服务质量,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120信息系统在技术上要做到具有先进的体系架构,合理的数据结构,软件系统的工作流程需要符合120急救现有工作流程,并具有灵活的调整空间;保证系统可靠、稳定,保证系统365×24正常运行,并提供系统异常情况下的后备解决方案等等。
确保技术上的领先性与成熟性,以支持各种新业务的开展和技术的引入,整个网络应当成为信息化的窗口以推动和服务于其他行业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支持异质软、硬件平台、灵活的工作流、数据流、严格的安全管理、可靠的保密措施、方便易学的操作方法。
网络所采用的技术和设备应当可以实现系统的平稳发展,在建网前用户已经投资购买的大多数设备应当能够在系统中继续发挥作用。
除了原有设备投资和数据的保户,多年来操作人员的使用习惯应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加以支持和继承(如鼠标和键盘的双重支持,功能件的切换和定义习惯等)。
最大限度的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工业界的管理标准
标准化程序设计、标准化屏幕格式、标准化信息提示
支持流行的公共信息适配器
从技术的角度考虑,系统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目前技术的发展现状,系统的设计所采用的技术设计路线必须跟踪目前最新、最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最大限度的保障该系统的高速、高效、高可靠性,硬件产品应当具有在重要应用场合使用的良好记录。
根据病情将患者安置到内科急救或外科急救。经过急救医生的急救处理后,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安置,或转入手术室,或转入重症监护,或转入普通病房,无论患者被转到哪个病房进行治疗,只要医院对患者链接了相应的医疗临床设备,患者的各项临床信息都可以继续在上一结束点继续记录,保证了信息的连贯、统一和完整,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临床信息记录。以患者信息为中心以电子病历为目标,满足临床信息规范要求,能够发展成为电子病历。系统一直在实际环境中调试和测试,且经过多家试用及较长时间适应性维护,因此系统实用性强。
合理的系统体系结构、全面的管理功能、科学的运行环境、全系统编码管理、统一的编码处理与提示、标准化管理模式、全系统贯穿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模式“一体化”的设计,带来信息一体化的整合,以往独立、单一的业务数据和管理数据,以及处理和审批流程中的动态处理结果,都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被记录下来,并依据系统提供的多种统计、报表和查询机制,配合医院的管理体系,更好地为领导和管理部门提供决策的依据和标准。
与以往的医院信息系统相比,与业界同行的信息系统相比,本系统有如下几个特点。
系统完全按软件工程规范设计,各种文档均经资深人员审校。
120系统是一个整体集成的系统,在系统设计时就为系统的继承和继续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框架结构,以保证各部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接,保证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期。
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可配置性,支持多种工作流程,支持系统的逐步展开。系统设置了多种数据的切入点和数据录入手段,因此,当系统规模较小,或以较简化的配置运行时,系统仍可获得较好的整体性能;而当系统分阶段展开时,会逐步形成功能强大完善的系统。
软件设计以角色划分模块,因此,对不同的机构及功能设置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医院的改革和调整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系统具有分布处理能力,用户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服务器,这样可以保护用户的已有投入。由于在服务器和客户机之间数据和处理恰当分布,因而,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这一点与设计者具有丰富的客户/服务器系统设计与实践经验是分不开的。
对用户需求体会深刻,各项业务管理严谨;处理流程经过充分论证,相对合理;与各类操作人员长时间磨合,人机界面相当友好。系统一直在实际环境中调试和测试,且经过多家试用及较长时间适应性维护,因此系统实用性强。
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系统设有4级保护:数据库用户级,程序级,功能级,身份级。对于某些重要的操作(与财、物及医疗工作有关的)系统记录每一个操作者。任何一级的不合法操作都将导致系统对操作者的拒绝。
120急救车工作站通过5G网络跟医院的数据接口(工作站)进行交互,免去一些烦琐的事先检查过程,加快救治进程。120急救车将患者送进医院,患者在120急救系统中记录的各项数据会全部保留在医院的临床系统数据库中,保证了后边各个治疗阶段、各个科室数据能够延续记录、存储和共享。患者被医院的急救科接收进入急救科病房进行抢救和诊断,在此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会改为连接医院的医疗设备上(监护仪、输液泵),设备采集工作站可以同时支持多种设备的无线自动联接,并从120急救系统结束的记录点继续进行记录。
患者经过急救医生的急救和诊断,根据病情将患者转到其他的科室或者或病房,或者需要进行手术、或者特别护理。医院在接收患者进行救治处理后,再将救治信息反馈到120急救中心。120急救中心通过该信息系统的工作站接收到救治医院传回的数据,实现急救信息的反馈和统计分析。
医院信息系统本质的深刻体会,使得其在设计开始,就对开发所面临的关键问题胸有成竹,建立了以电子病历、经济核算为目标,以医疗、费用为两条信息主线开发大型医院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建立数据结构规范,解决了医院信息系统中局部的业务管理系统与整个系统的集成、局部业务系统的改变与保证整体系统不变之间的矛盾,保证了整个系统框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的稳定,也为对局部系统功能的改变不影响整体结构,从而为系统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
120急救信息系统在技术上要做到具有先进的体系架构,合理的数据结构,软件系统的工作流程需要符合医院现有工作流程,并具有灵活的调整空间;保证系统可靠、稳定,保证系统365×24正常运行,并提供系统异常情况下的后备解决方案等。功能上应该覆盖门诊患者管理(患者主索引、挂号及预约、门诊收费、病案追踪)、住院患者管理(患者预约与登记、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病案编目、医疗统计、住院收费)、检验信息管理(包括联机采集)、检查信息管理(申请预约、报告书写、图像采集与应用)、药品管理(药库、门诊药局、临床药局)、器械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供应室管理)、经济管理(价表管理、成本核算、收费会计)等各个环节。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临床信息化数字化已经成为了医院衡量自身水平、患者就医择院的一个重要指标,尤其在大型综合医院里,科室繁杂,病房手术室床位众多,那么如何将整个医院的所有如此复杂众多的数据整合协同,这是实现临床信息数字化的一大难题。
从技术的角度考虑,系统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目前技术的发展现状,系统的设计所采用的技术设计路线必须跟踪目前最新、最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最大限度的保障该系统的高速、高效、高可靠性,硬件产品应当具有在重要应用场合使用的良好记录。配合医院在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同时,结合业务管理流程的规范化,清晰准确地提取和汇总相关的各类数据,为最终实现全院的成本核算提供依据和保证。
医院从120急救车开始一直到患者出院,都能一直了解患者在医院相关科室的全部生命体征数据及波形,并对患者的全部生命体征数据进行动态全息回顾及打印。从而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大型综合医院的整体医疗临床信息化和数字化。
120急救临床系统的使用具有极大地社会效益,首先打破空间距离、缩短急救时间,使患者得到了最及时的治疗,最大程度的挽救患者的生命;其次促进了医疗资源的使用,提高了医疗急救的效率和效能,促使医院提高自身的服务和管理以适应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可以得到社会各界的评价和认可,提高了医院在全社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