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隽
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全球艺术品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艺术市场与商业和金融深度结合,这极大地刺激了全球艺术品市场繁荣,价格的快速上涨导致人们开始关注艺术品的金融属性。
艺术品资产的特征
艺术品的历史文化等价值是经济价值的基础。艺术品投资要以收藏的心态进入市场,品鉴艺术需要慢生活细品味的情调和心境,抱着短期追涨杀跌的投机心态很可能血本无归。艺术品的价格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和多元,艺术品历史越长不一定价格越高,艺术品的价格不仅与艺术品是否是具有丰富文化历史内涵精品有关,而且市场还受潮流风向变化的影响,大多数艺术品不具备保值增值功能和资产配置效应。与股票、债券等主流资产相比,艺术品资产有以下特点:
第一,艺术品是情感资产。艺术品与人们的情感连接,可以给予人们独特的精神愉悦和思想启迪享受。艺术品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于它的文化精神和社会形象的收益。
对艺术品价值的评价主观性强,取决于观赏者对其的喜好程度,艺术品的价格上限由买家的欲望和财富水平决定。对于许多收藏家来说,在情感触动下,购买艺术品与收益风险无关。收藏家们看见苦苦追寻和心仪的东西,很容易失去理性。对艺术品的情感和社会依恋使投资者很可能在何时购买、出售或支付多少等方面做出次优的选择。例如,在艺术品公开拍卖中,竞买人对于中意的拍品可能会出现嬴者诅咒(winners curse)的情况,拍卖方式的特殊性使得一些投资者情绪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感染,因过于自信或者感情冲动而导致出价过高。
艺术品市场存在禀赋效应,即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人们在出售商品时往往索要过高的价格。2012年,巴克莱银行对包括欧洲、北美、南美、中东和亚太地区全球2000名可投资资产超过150万美元或者100万英镑的高净值客户(其中有200位超过1500万美元或者1000万英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45%的古典家具、44%的珍贵珠宝、44%的雕塑、38%的绘画持有者认为他们这些财富是无价的。当想出售他们的藏品时,年龄越大,价格增长的要求越高,平均来讲,30多岁的艺术品持有者希望价格上涨56%时才会出售,而70多岁者要求价格上涨63%时才会出售。
第二,艺术资产是动产。人们普遍认为艺术品市场是顺周期的,确实,在经济繁荣时期,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艺术品市场兴旺。但是,当经济下行的时候,艺术品市场不只是简单的萧条,而会显示出其独特的结构性特征。国内外研究表明,无论是盛世还是乱世,文物艺术精品都可能成为一些高净值人群追逐的对象。有学者根据史料研究清代富裕家庭的财富配置情况,发现财富增长到一定程度,田地房产等不动产的比重下降,而古董、瓷器和玉器等资产的比重上升。有学者研究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被占领的法国,当时股票和债券交易清淡,黄金不允许私下交易,艺术品的需求较为旺盛,价格指数保持上扬走势。与不动产相比,由于艺术精品体小价高,便于携带移动,艺术精品具有与黄金相似的避险功能。
最近几年,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较大,总体来说,艺术品市场的交易规模明显下降。但从结构上看,市场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具有文化历史价值的艺术精品被大量的资金追逐,市场不缺钱而缺好作品成为共识。一方面上亿元的拍品屡见不鲜,另一方面大量普通艺术品流拍。艺术精品的市场受经济上行或经济下行的影响较小,具有一定的抵御风险和保值增值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艺术品的异质性较强,艺术品投资的专业门槛高于传统资产。信息透明度不高,流动性较差,市场容易被操纵,效率不高。交易、运输、保管、保险等成本较高。艺术品投资的收益和风险呈现多样化和多变性的特点。如果将艺术品作为资产来投资,只适合高净值的小众人群。
投资艺术品的目的
收藏文物艺术品不是简单的钱与物的交换关系,而是收藏者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尊敬的过程。财富积累会提升精神需求,收藏文物艺术品成为很多富裕家庭的必然。巴克莱银行2012年对全球高净值客户问卷调查显示,高净值客户持有的古董、艺术品、珠宝等另类资产占其总净值平均为9.6%。胡润研究院发布《2021胡润至尚优品—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报告》显示,在未来三年将增加的投资中,艺术品占到6%。
對于很多高净值人群来说,投资艺术品的动机较为多元:精神享受、社会声誉、家庭传承、财务收益等,几个动机往往兼而有之,很难截然分开。
保值增值与资产配置
艺术精品是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欧美市场以收藏为主,投资性保值增值的财务回报和资产配置需求依然是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买家购买艺术品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媒体对艺术品市场的报道往往只关注吸引眼球、破纪录的拍卖高价。这些投资神话极大地刺激着处于财富焦虑中的中国人,不少投资者误认为这代表艺术品市场普遍的趋势,以为艺术品投资很赚钱。
上个世纪60-70年代开始,伴随着全球艺术品市场规模和价格的攀升,艺术精品的金融属性开始显现,不少欧美经济金融学者开始研究艺术品的投资收益。大多数研究以欧美绘画市场为研究对象,文献研究了从17世纪到20世纪几百年或者最近几十年的拍卖数据,结果显示,总体来说艺术品市场投资的平均收益率不高,与股票和债券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相反收益率的波动较大,风险较高。
中国艺术品市场起步较晚,有学者研究了中国艺术品市场最近十几年的数据(2000-2014或2017年),研究表明,年化收益率在10%-20%之间。中国市场在2003年开始快速发展,到2011年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市场,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速度之快超出人们的想象,由此造就了较高的投资收益率,但这样的成长速度和收益率不可持续,更不是常态。最近几年艺术品市场出现了下滑态势,平均收益率明显下降。
国内外文献对艺术品资产的研究表明,艺术品的投资收益率与股票、债券、黄金、房地产等主流资产的收益率相关性较低,艺术品适合作为资产配置的选项。也就是说,在资产包中加入艺术品资产,在同等风险下收益率会提高,或者在同等收益的情况下,风险较低。不少高净值人群将艺术品作为多元化资产配置的选项。
精神享受和家庭文脉传承
经过长期的发展,欧美艺术品市场较为成熟和理性,精神收益成为大多数藏家投资艺术品的首要动机。2017年《艺术经济》杂志对欧美高净值人群投资艺术品的目的的调查显示:富豪们在购买艺术品时,首先考虑的是美学、装饰上的需求,其次是情感上的需求,之后是对于艺术家或文化的支持与赞助。其中,投资性收益仅位列第五位。精神和情感健康是一个人认知世界和感受幸福的基础,藏购和享受艺术品是其生活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艺术品相伴是一种关乎理想、浪漫、情趣等美好的生活方式。艺术品的欣赏者不仅被艺术品的视觉冲击力所吸引,还可以与艺术品丰富的文化内涵产生共鸣和对话,由此得到心灵的润泽和精神上的满足。
调查显示,不少高净值家庭藏购艺术品是为了保护艺术品和让下一代热爱文化。艺术精品是文化和财富融合体,是传承家庭家风和文脉的上佳选择。在家族信托中,首先需要解决家族宪章,即家族的核心价值、愿景使命和崇尚精神问题。如果一个家庭只传承金钱,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这个家族注定富不过三代。精神健康和健全的人格养成需要从小家庭环境耳濡目染,文物艺术品具有历史、文化和学术的传世价值,同时凝聚着家族或父辈理念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基因,对文化艺术的尊重和珍视,可以帮助高净值家庭由富到贵。
社交載体和公益形象
艺术品的精神收益远远超过赏心悦目审美的范畴。艺术品种类较多,书画、雕塑、瓷器等具有明显专业和圈层属性。艺术品是高雅的身份名片,投资艺术品(包括购买赞助支持艺术家的作品等)具有较强的炫耀性或社会地位美誉带来的外溢性效应。巴克莱银行2012年对高净值人群的调查表明,39%的雕塑、36%的绘画持有者喜欢向朋友或公众展示和分享藏品;在主要的新兴市场,艺术品投资社交动机远比欧美成熟市场强烈很多。例如,印度占到75%,中国占到52%,而英国、爱尔兰和瑞士和日本等国家基本都低于20%。这说明在新兴市场上,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大量新创造的财富,不少高净值人群愿意通过投资艺术品,提升自己的文化品味、社交圈层和社会地位。
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强烈,各地政府都非常重视和鼓励文化艺术绿色产业。最近几年,北京、上海等多地出现了私人美术馆热,很多企业家长期投资收藏自己喜欢或者在美术史上有贡献和创新的艺术家作品,当积累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希望成立自己的美术馆向公众展示、分享和交流,体现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不少私人美术馆不仅经常推出各种主题的展览,而且不断举办形式多样的沙龙主题活动,推动和普及大众的美育教育。
艺术品收藏者过世以后,不会因为有钱或者不只是因为有钱而被后代记住。收藏家从来没有真正地拥有这个艺术品,而是在为整个社会和下一代保管和传承艺术品。藏家作为艺术品的守护者,这才是被人们所记住并尊敬最主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