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舞蹈在学前舞蹈教育中的现状研究

2021-04-01 05:30张黎临晏波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2期
关键词:发展研究民族地区

张黎临 晏波

【摘要】在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多元化格局下,为满足云南省民族地区学前舞蹈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笔者对民间舞蹈在云南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现状研究,分析现阶段民族传统舞蹈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意义;通过研究对民族地区多元化发展格局下学前舞蹈教育所存在的不足加以探讨;以期探索云南省民族地区学前舞蹈教育的可发展路径。

【关键词】民族传统舞蹈;学前舞蹈教育;民族地区;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J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2-164-03

【本文著录格式】张黎临,晏波.民族传统舞蹈在学前舞蹈教育中的现状研究——以云南省民族地区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1,01(02):164-166.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基金项目“云南礼仪性舞蹈在学前舞蹈教育中的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20J08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引言

学前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中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在一百多年的探索中确立了我国的《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制定《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为主要内容的五大领域范围,实施过程突出各个领域相互渗透,多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发展,在不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形成学前教育格局的多元化,呈现出了区别于前苏联及日本学前教育模式的中国特色。

根据云南省民族地区多、处边疆地区、社会发展水平不均衡、文化差异等特点。在民族地区开展的民族特色课程,特别是民间游戏、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传统舞蹈等课程的开发,更加丰富了学前教育多元化格局。以云南省民族地区为例,在对云南省学前舞蹈教育现状的调查中,各幼儿园在开展民间舞蹈教育实施中,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态势。以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精神、拓展民族传统课程实施渠道、多角度实现教育教学成果等价值导向开展民族特色课程,成为云南省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云南省民族地区学前舞蹈教育的现状调查

(一)民间舞教学融入到学前舞蹈教育的特征尤为显著。

本次调查将民间传统体育、传统舞蹈在幼儿园开展的情况进行了同向研究。调查显示,在所调查的100所幼儿园中,将传统体育类项目融入幼儿园活动的幼儿园占比78%,其中融入本区域传统体育活动的占比36%,融入云南省传统体育活动的占比15%,融入中华传统体育活动的占比27%。其中代表性的活动有“跳竹竿、打跳、民族课間操、蹴鞠”。

而民间舞蹈在学前教育中则更加丰富,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将民间舞蹈项目活动融入幼儿园活动的幼儿园占比为76%。其中融入本区域传统舞蹈类活动的占25%。融入云南省舞蹈类活动的占22%。融入中华传统舞蹈类项目活动占比为27%。其中,涵盖了“汉族、傣族、藏族、白族、布朗族、佤族、哈尼族、蒙古族”八个民族的民间舞,内容丰富种类繁多。

(二)民间传统舞蹈在幼儿园舞蹈教育中的实施途径

幼儿园舞蹈教学活动,通常以课堂内容教学、户外活动、早间操或午间操等方式进行。把舞蹈与歌表演、舞蹈与语言表演、舞蹈与游戏等五大领域中的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来实现舞蹈在学前教育中的意义。然而,还存在有幼儿园在自身教学设备和师资有所欠缺、实施舞蹈教育的过程中有困难的现象。使得幼儿园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缺失了舞蹈教育的环节。即使如此,这一部分幼儿园也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课余兴趣班,或者是组织部分同学进行专门性的教育。以期通过课余时间学习或者是参加舞蹈展演来弥补教育环节中所缺失的部分。

通过调查,能够把舞蹈教育内容安排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的幼儿园占比为24%,而在早间操或午间操,通过课间操形式开展活动的占比为40%。除此之外有13%的幼儿园希望舞蹈教育环节通过课余培训班得以实现,26%的幼儿园有舞蹈相关的活动展演。

(三)学前舞蹈教育在民族地区实施的难点

首先,舞蹈教育学是舞蹈学与教育学相交叉的一门学科,而学前舞蹈教育在舞蹈教育中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舞蹈教育的功能上,我们通常认为学前舞蹈教育是一门美育课程,在这个概念的界定上是美育非常美妙的词汇。它完美地避开了舞蹈相关的祭祀、求偶、劳动、仪式、礼仪、交际、生产等等的一系列功能,解释了舞蹈教育就是把思想和艺术进行高度的统一,使情绪体验和逻辑思维相结合,让孩子们学会欣赏美、体验美、感知美,从而焕发出高尚的情感体验。

在调查的幼儿园教师中,仅仅有7%的教师为舞蹈专业,80%的为学前教育专业,13%为其他专业。也就是说有87%的教师是学习过舞蹈课程的,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据。

于是乎,笔者调查了幼儿园民族传统舞蹈特色课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多选)。

调查显示,有83%的教师具备良好的舞蹈教学的能力。但是却囿于教材的缺失,使得舞蹈教学不能达到系统性。这一问题无疑增加了舞蹈教学实施过程的困难性,影响教学效果。导致了仅仅只有24%的教师能够把舞蹈教学安排在课堂教学中,40%的教师可以安排在早间操或午间操中。在调查民族传统舞蹈特色课程的较好途径时以如下表格呈现。

这个数据与民族传统舞蹈教育实施现状产生了矛盾,44%的教师认为民族传统舞蹈课程应当安排在课堂教学当中,36%的教师认为应当安排在早间操或午间操中。也就是说有80%的教师认为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当中应当涵盖民族传统舞蹈课程。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我们认识到,民族地区舞蹈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矛盾。主要体现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与舞蹈教育需求的矛盾;民族地区丰富的舞蹈资源与学前教育多元化进程中资源开发不充分的矛盾;良好的师资比例构成与学前舞蹈教育教学体系不完整的矛盾。

二、在民族地区开展传统舞蹈教育的价值意义

(一)民族传统舞蹈的教育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强调文化要素的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文化价值体现在我们能够承袭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优秀的核心价值观去认识“天、地、人”的关系,在有形无形的文化遗产中汲取先祖们智慧的结晶。人类文化演进过程中的非等速性,使得社会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进程较为缓慢。[1]数千年的历史进程,文化要素经历了一次次洗涤。而舞蹈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民族的习惯、民族性格,以特有的方式在民间节日和仪式中代代相传、共生融合,民间传统舞蹈的文化的属性显而易见。

所以说民族传统舞蹈的教育,是弘扬传统文化和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学前舞蹈教育,同样承担着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同时调查期间,有50%的教师认为民族传统舞蹈的教育能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51%的教师认为民间传统舞蹈的教育是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价值的体现。如此看来,舞蹈的教育的功能就不仅仅是美育了。

(二)民族传统舞蹈教育是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价值体现

在传统的民间教育中,民族文化的传承大多依托于民间故事、民间仪式中,在各区域、各民族文化不断交融中能够吸取其他民族的文化因素,保留下民族的根与魂,使各民族的文化精髓在数千年的历程中经久不衰。在世代相传的口述史,以及民间节日仪式中完成的民间文化的传承,构成了我国丰富的民间文化。

其中,在民间的传统舞蹈就是先祖们记录民族大事迹的重要方式,通常是以歌舞乐三者相结合的形式。例如,傣族的“孔雀舞”是描写“紧那罗和紧那离”的故事,表达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爱情的忠贞。景颇族的目瑙纵歌是记录先祖们迁徙的轨迹,是景颇族人民溯源的重要依据。阿昌族的“蹬窩罗”是记录阿昌族创世故事“遮帕麻和遮米嘛”开天辟地。因此民间传统舞蹈是文化形态与历史精神的体现,是民族精神价值的重要载体。

这些在民间世代流传的仪式,我们把它归纳到教育的范畴中来看,帮我们解决了一个重要的难题,那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种亘古的教育模式,就是先解决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在认识世界之前,首先正确认识自己。这个环节的教育,使得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去学会分辨和认同群体,在庞大的社会群体中,能够找到归属。这就是民族精神给我们的伟大财富。

(三)学前舞蹈教育融入民族传统舞蹈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走向多元化的重要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这一百多年中,我们不断地学习西方各种各样的理论,同时不断地探索,寻找适合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方法。朱家雄在对学前教育的发展中前后三次提出来我国学前教育未来需要关注的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为培养未来认同中国文化、中国社会运行方式、中国政体的现代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在我国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占主流的应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能反映这种文化根本价值的内容,教育的理念和指导思想应以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国情作为基本出发点。二是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前提下,如何通过学前教育改善民生并让民众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更好地实现学前教育公平的问题。我国有限的公共学前教育资源在投入上应向弱势群体的儿童倾斜。”[2]

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是为了适应多元的文化格局。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基础环节,回归启蒙教育的初衷:“帮助孩子在幼儿时期,建立健全的人格”。民族地区社会环境背景下,仍旧存在教育实施的环节与社会环境脱节的现象。正如笔者之前所提到的:“我省学前舞蹈教育在情感体验与舞蹈教育实质内容上出现了失衡,仍然存在多重文化人格的现象。”而这个结果则是由于学前教育仍旧普遍存在着“唯西方论”“唯西方教育理论”的问题。幼儿园有双语教学、有蒙台梭利、有奥尔夫那就是高端幼儿园。这些“高端”的配套设施正在加速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更是一种畸形的发展方向。在反思中,我们应该去认清,如何培养有扎实本领、有理想信念,有家国情怀的人;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有迫切的归属意识;有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的下一代。是新时代教育中,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学前舞蹈教育融入民族传统舞蹈教育,能够体现教育的公平性。美国学者科尔曼认为教育的平等包括进入教育系统的平等,参与教育机会均等,教育结果的均等,教育对生活前景影响的均等。 [3]这样的机会的平等在教育中体现为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在发展不平衡的民族地区的教育实施中,采用因地制宜的方法来实现教育的公平。一方面,民间传统课程的开发,丰富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是与民族地区幼儿在家庭教育、民族环境的熏陶中的知识结构基础相匹配。因此,无论是教育资源的配置,还是师资的培养方向,都会因地制宜地建设,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民文化性、地域性,在一定程度上为有差异性群体提供适宜教程,以此来体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公平性。

三、民族地区学前舞蹈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民族地区舞蹈教育的矛盾主要体现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与舞蹈教育需求的矛盾;民族地区丰富的舞蹈资源与学前教育多元化进程中资源开发不充分的矛盾;良好的师资比例构成与学前舞蹈教育教学体系不完整的矛盾。由此,立足国情、省情,牢牢把握未来教育方向;清楚认识传统文化精神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内涵;构建民族地区学前传统舞蹈课程教学体系,在丰富的舞蹈资源中开发适用于学前教育的舞蹈课程。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十九大提出的“实现幼有所育”,使得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教育部门的重视。继续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落实弘扬传统文化精神,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有创新精神、有理想抱负、有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合理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把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主流意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

(二)认识民族传统舞蹈课程融入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意义。在以往的研究中,已经有大量的专家学者探讨了民族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民间传统舞蹈的精神价值,在学前时期就应当体现在学校教育当中。以教育的形式,传承优秀的民族精神,可以说是传统教育的跨越式进步。而把民族传统舞蹈课程融入学前教育,就是对民族传统精神的传承,是学前教育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三)构建民族传统舞蹈课程体系,把握我省学前舞蹈教育发展的方向。首先,在高校学前教育舞蹈课程设置中,既需要学习舞蹈基础课程,了解舞蹈的基本规律。又需要从实际出发,学习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特色课程。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辨析出舞蹈的文化属性。其次,高校应当探索民间传统舞蹈课程体系,解决幼儿园教学实施过程中找不到教材、不知道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深挖能够体现民族的精神特性、能够代表民族文化的优秀舞蹈资源。

结语

通过对云南省民族地区传统舞蹈现状的调查,借鉴前人研究的智慧,用发展的思维看问题。科学分析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把过去和未来联系在一起。在研究中,民族传统舞蹈在云南省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的普遍性,揭示了学前舞蹈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同时也揭露了民族地区学前舞蹈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教育发展水平不能满足民族地区教育的需求、民间舞蹈资源开发不充分、教学实施环节中课程体系的缺失。”因此,合理因材施教、把握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学前舞蹈教育要尽快构建民族传统舞蹈课程体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解决民族地区舞蹈教育发展的困境和疑惑,正确认识民族传统课程开发的价值意义,使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

[1][英]爱德华·伯内特·泰勒.原始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朱家雄.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应该关注的两个问题[J].广州:教育导刊,2018.

[3]石中英.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钟明德.一个万人演出的“溯源剧场”目瑙纵歌的身体行动方法(MPA)研究[J].台湾:戏剧期刊,二十一期.

作者简介:张黎临(1992-),女,汉,籍贯:山西,硕士学位,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理講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

晏波(1980-),女,籍贯:云南,硕士学位,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评价。

猜你喜欢
发展研究民族地区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探析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略谈现代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