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奕车女性服饰的功能研究

2021-04-01 05:30罗安琪刘忠琴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2期
关键词:哈尼族

罗安琪 刘忠琴

【摘要】奕车作为哈尼族的一个支系,在长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创造出了他们自己文化的结晶——服饰。对哈尼族这么一个只有本族语言而没有本族文字的民族来说,服饰作为民族文化中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也就更具研究意义。本文以哈尼族奕车支系民族服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奕车支系服饰的颜色、样式、图案等方面进行探讨,结合田野考察和文献资料,探究奕车服饰除御寒保暖、遮羞避丑的实用性功能外,还具有诸多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哈尼族;奕车;女性服饰

【中图分类号】K89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2-054-03

【本文著录格式】罗安琪,刘忠琴.哈尼族奕车女性服饰的功能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1(02):54-56.

基金项目:2020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从仪到娱的‘苦扎扎节日文化嬗变研究”(项目批准号:2020Y0441)阶段性成果。

哈尼族是一个庞大的国际性民族,中国及东南亚国家均有分布。其中,中国境内的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奕车人是哈尼族的一个特殊支系,集中居住在滇南哀牢山东南部红河县大羊街、浪堤、车古三个乡。奕车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但由于他们居住在偏远的深山里,加之地理环境闭塞,所以民族文化还保留着较为原始和古朴的特点。

服饰是民族文化中最直观的外在表现,民族文化中最宝贵的文化记忆便沉淀在服饰之中。哈尼人穿的是艺术,戴的是神话,服饰是哈尼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奕车人的民族服饰没有那么复杂的图案符号系统,相对哈尼族的其他支系较为简单。但除御寒保暖、遮羞避丑的实用性功能外,还具有图腾崇拜、历史传承、文化表意等诸多社会功能。

一、图腾崇拜功能

服饰往往保存了许多民族古老而又原始的文化因素,从中透露出些许文化信息。对于哈尼族这种无文字的族群来说,服饰是民族自身的一种记忆手段。鱼创世神话的观念虽然已经慢慢淡出哈尼族的仪式和信仰,但沉淀在服饰中的鱼崇拜和审美观却依旧保存了下来。

奕车女性服饰一般在领口、胸前、腰部、胯部佩有银饰,尽管各人佩戴的银饰在数量、大小、形式上都有所不同,但银鱼是众多银饰中最具代表性的,这与哈尼族的创世神话息息相关,展现了他们“鱼形创世”与“鱼形人祖”的神话观,反映了鱼崇拜的观念。《哈尼族民间故事选》一书中对鱼创世神话的讲述尤为生动:

金鱼娘是世间最大的了,它的身子长处九千九百九十九庹,宽处有七十七个缅花戚里,它在大海里晃动着,过了数不清的年月。每过一百年它就把身子翻一回,翻过七十七回身子,就睡醒过来。它的右鳍一扇,把上面的雾露扫干净,露出蓝汪汪的天;它的左鳍一扇,把下面的雾露扫干净,露出黄生生的地,天有了地有了,只是这个天地不是给人在的,天是天神的在处,地是地神的在处,人在的天还没有。①

金鱼娘是哈尼族神话故事中所认为的最高神祇,而银鱼则是金鱼娘的神话意象。鱼创世神话也自然而然占据了哈尼族创世神话体系的核心位置。可见,在哈尼族神话故事中,他们认为自己是由祖先鱼进化而来的,鱼是他们的祖先。这种“鱼形人祖”的观点与《哈尼族民间故事选》中“鱼形创世”的情节大体一致。不管是金鱼娘还是祖先鱼,鱼神“密乌艾西艾玛”位居哈尼族神谱的顶端位置。

银鱼是神话意象在传统服饰上最直观的象征形式,它不仅是静态的艺术存在,也是动态的神话故事。所以,将“鱼创世”神话放到整个哈尼族民俗生活中时,鱼神话意象在奕车人服饰上的显现也就变得可以理解了。

奕车人跟其他地区哈尼族一样,他们信仰以万物有灵为核心的原始宗教。他们的图腾崇拜是普遍存在的,很多动物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这在哈尼族的很多神话故事中也有记载。这些图腾都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有些甚至被他们所神化。除上文提到的鱼崇拜的神话意象外,鱼银饰还是对图腾崇拜最直接的反映。奕车人认为,鱼有多子多福的吉祥之意,代表着生育、生产、生命,因此佩戴银鱼也可避邪消灾、求吉避邪、祈福免祸。在哈尼族的创世神话中,鱼创造了一切,具有开天辟地的功能,可见鱼在哈尼族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因此,鱼形配饰在服饰中不仅是追求美的表现,还有避邪消灾的功利原因。另外,奕车女子在结婚前,银饰是家里人积攒的嫁妆,她们攒钱购买挂身上,尤其是在结婚或重大节日的时候佩戴。少女出嫁时,母亲会将珍藏的银鱼银饰悉数让女儿戴上,以此一代代传递下去,由此可见原始宗教信仰在服饰中的渗入。

二、历史传承功能

民族服饰的颜色、图案、样式都不是随意而来的,不仅和所处的自然环境、生产力水平、审美观念有关,而且大多数与他们的民族历史境遇有密切联系,蕴含着许多历史文化内涵。奕车姑娘的服饰尤为独特,她们头戴白布缝制的尖顶帽,下身穿紧身的超短裤,裤脚只遮到大腿根部,自信地裸露出她们的双腿,使短裤紧勒至现出丰满的臀部原形为美。

哈尼族奕车人制衣时,常用板蓝根浸染土布,颜色的深浅和浸染的次数有关,最终形成这种深蓝靛色,他们称之为“黑色”。奕车人崇尚黑色的特点非常明显,黑色是他们所喜好的颜色,在服饰上绝大部分都为黑色。他们认为黑色能够帮他们消灾避邪,这也源于一则传说:

有位哈尼族的女人上山采集,却遇到了野鬼来寻食,在避免野鬼的追逐中,被山里的蓝靛叶染的青黑相间,从而顺利地躲在黑暗中,野鬼没办法发现她们,因此逃过一劫。以后,为了防止鬼魂纠缠,哈尼人的服飾就改为黑色。②

其他传说也有提及:哈尼族是从青藏高原迁徙下来的氐羌民族,到昆明的时候发生部族相互吞并,黑色服饰可以在逃跑时隐藏自己、不被敌人发现,而裤子短也是因为方便逃跑所设计。

相传在很久以前,居住在滇池沿岸的哈尼族受异族侵犯,酋长仰资率众抵抗,中箭身亡, 部众溃散。其孙奕车重整队伍,准备化装突围。他命男子赤身墨面,女子赤足短裤,头缠白布以为联络标记。经此化装,敌人以为神兵降临,吓得连连后退。奕车领导的突围获得成功,南迁至滇南哀牢山定居之后,为了让子孙后代不忘记这段苦难的历史,便以女戴尖顶白布帽, 上穿靛青色黾式服,下身短裤赤足,作为统一的服装来铭记这段历史。③

奕车女子戴的白帽叫“帕常”,是一种用白布缝制的尖顶软帽。同上文所提及的传说,如果黑色是祖先在逃跑时隐藏自己的颜色,那白色的“帕常”则是为了方便识别本族人时所戴。可见,奕车人的服饰除了审美和实用的需要以外,还包含了与民族历史息息相关的元素。

民族服饰是辨别族群身份最直观的外在表现,也是维系本民族关系最有效地情感符号。每个人作为相对独立的个体,服饰是最容易用来辨识不同人的种族、地位、年龄等差异,使同类别的个体产生族群认同感,或是以此得到社会和族群的认可。随着村子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增多,与汉族及其他民族的互动频繁,在异文化的影响下,他们的服饰虽然已经趋于现代化和大众化,但是奕车女性平时还保留着佩戴“帕常”的习惯。只有在“仰阿娜”“矻扎扎”等重大节日时,他们才会整套穿着传统民族服饰歌舞狂欢。

在大羊街乡,哈尼族奕车人高度集中居住在此,他们多数都热爱自己的民族,对自己的民族身份有自豪感和使命感。同样,他们认为穿着民族服饰有一种亲切感,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它不仅仅有遮羞避丑、装饰美化的功能,还可以传递情感信息,这大大增强了民族内部凝聚力和族群认同感。

另外,熟悉本民族的人,可以通过民族服饰来判断他人现在所处地位或正进入什么样的身份角色。以奕车女子所佩戴的尖顶燕尾帽“帕常”为例,不同年龄段的女子所带的“帕常”有不同的特点,通过颜色、样式的不同来划分个人所处的阶段。未婚女子的“帕常”,白色尖顶燕尾帽,燕尾底部用彩色丝线绣上各种精美的花纹图案,体现奕车少女俏皮可爱、性格鲜活的特点;已婚妇女的“帕常”,同样也是白色尖顶燕尾帽,但燕尾处以彩色丝线缝边,不绣花,更显稳重;老年奕车妇女的“帕常”是黑色的,而黑色则代表着庄重和严肃,也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意思。总而言之,在奕车人的社会生活中,服饰作为情感符号,不仅成为一种族群认同的标志,规范人们在所处的某一关节点上的角色地位,同时也巩固了他们族内的联系,大大加强了族内凝聚力。

三、文化表意功能

“象征,是人们通过物象、表象、意象、图象等表露出来的某些迹象或单纯的现象,来表达某种特殊意义。它是具象实物和抽象意义之间的一种关联。这种关联,就是所谓‘象征功能或‘象征意义。”④

在奕车人的服饰中,就有作为最直接象征物的“帕常”。哈尼族奕车姑娘佩戴的白色尖顶燕尾帽,用白布缝制成三角状,将尖顶罩于头顶,既可防尘,遮日护发用,又是美的装饰,好似一座尖顶白塔。这种白色尖顶的“帕常”,就是奕车少女洁白心灵的象征。

此外,服饰上的形式、图案等也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奕车人的外套分雀巴和雀朗,外衣叫“雀朗”,对襟无领。衣服层数越多越显隆重,凸显家庭条件越好。3层、6层一般为便装,闲暇或劳作时穿;9层、12层的为盛装,一般为节庆、婚嫁时穿。“雀朗”为黑色斜领龟式服,“雀巴”相对来说就要更保守一些,舒适度也好一些,一般作为休闲装穿。奕车女子的内衣称为“雀帕”,是一种对襟贴身褂子,无扣无领,最大的特点是衣摆通常有9层、12层,犹如穿了多件衣服。在这里,服饰的层数也有所对应的象征之意。比如,9层代表女子怀胎至少要九个月,一朝分娩,寓意奕车女子的勇敢、坚强以及为人母的伟大神圣;12层寓意一年有12个月,四季交替。同上文提及,奕车服饰中的银鱼有求吉避邪的作用,象征着美丽、吉祥、幸福 。腰带上饰有钱币状银饰,意味着腰缠万贯、生活富足。银饰上的装饰多为水里的东西,如螺丝、荇菜,代表奕车人依水而居,顺应自然,四季劳作。

在民族服饰的发展和变迁中,服饰的材料、工艺水平等可以反映该民族的生产力水平,服饰的图案、样式等则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该民族的自然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情况。在制衣时,服饰的款式、花纹与图案,不仅反映了奕车人的审美,还能够展现该民族不同时期的生活情景,有一定“服饰史书”的作用,折射诸多元素。

如上文所说,层层叠叠的奕车服饰,好似他们生产劳作的梯田之美。勤劳的奕车人利用山区自然条件开垦梯田,至今还从事原始的农耕生产劳动,在哀牢山上创造了属于他们的梯田文化。如今,梯田文化、稻作生产几乎成为现代哈尼族的文化标志,“红河哈尼梯田景观”随之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这一层层“梯田造型”的千层衣,也侧面反映出奕车人受梯田稻作文化的影响和改造,不仅有底层文化背景,也有一层层的积累和文化多样性。他们不仅重视财富的积累,也重视民族文化的积累。

奕车男女都要在梯田进行劳动生产,奕车服饰的上衣和短裤的短小紧身,都是便于在田里劳作,适合农业生产。“出于梯田,适于梯田,是哈尼族文化服饰的一大特征。”⑤

再者,奕车人的服饰是由植物浸染而成的蓝布,这种古老的染色技艺也因奕车人梯田稻作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产生的。“天然染料靛蓝色彩因染液浓度、染色次数,可形成丰富的调子,从浅蓝到藏青、黑青等色皆可染得。”⑥

奕车人根据这种染色技艺,将千层衣的每一层染成深浅不一的蓝色。最外层染成最深色,直到蓝色发黑的程度,至少要染十余次,即他们所谓的“黑色”,而浅色的那层染的次数要少一些。等每层的颜色都晾干以后,再将它们进行深浅交叉的排列组合。这种深浅交错的有规律排列,形成颜色对比,使得更有设计感和层次美感,这也恰恰反映了奕车人的审美。

四、服饰的社会功能

服饰是承载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探究哈尼族奕车支系服饰的社会功能更有利于人们对奕车文化内涵的解读。奕车服饰显现直观神话意象,尽管鱼创世的神话信仰已经慢慢淡出奕车人的仪式和信仰,但鱼的神话意象依然发挥着积极力量,为文明反思和未来发展提供镜鉴。奕车服饰物化原始宗教信仰,透出奕车人以万物有灵为核心的原始信仰。奕车服饰传承民族历史文化,服饰的颜色、图案、样式都与奕车人的民族历史境遇有密切联系,隐含着许多历史文化内涵。奕车服饰辨识认同族群身份,可以辨识不同人的种族、地位、所处阶段等差异,成为一种族群认同的标志,巩固了族内的联系,加强了族内凝聚力。奕车服饰表达象征符号功能,用服饰上的元素来表达某种特殊意义,使奕车服饰产生象征性功能。奕车服饰折射生活生產境况,反映该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和自然生活环境等情况。奕车服饰层次之多,正是反映他们梯田稻作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懂得积累的“梯田文化”和有设计感、层次美感的奕车审美。

此外,在新的社會历史条件下,在文旅融合和“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面对少数民族服饰在传统展示中所面临的困境,民族博物馆建设、网络媒体宣传、民俗非遗传承等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少数民族服饰和文化的保护、发展、传承具有非凡影响,发挥更多学术研究、交流、教育作用,以独特的方式为社会发展服务。因此,服饰作为一种物化的文化符号,其诸多社会功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和发现。

注释:

①刘辉豪.哈尼族民间故事选[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1.

②孙伟杰.云南特有民族服饰吉祥图案的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

③毛佑全.哈尼族奕车女子服饰、发式的衍异[A].哈尼族研究文集[C].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1.

④叶大兵.论象征在民俗中的表现及其意义[J].思想战线,1992(3).

⑤王清华.哈尼族的梯田与服饰[A].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234-239.

⑥孙倩文.中国传统蓝染艺术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7.

参考文献:

[1]张多.神话意象的遮蔽与显现:以哈尼族鱼创世神话为中心[D].昆明:云南大学,2014.

[2]邓丽娜.云南红河县哈尼族奕车女子传统服饰中的“层次”风格研究与创新[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8.

[3]龙倮贵.试析哈尼族动物图腾崇拜[J].红河学院学报,2010(3):1-6.

[4]杨正权.论祖先崇拜与西南民族服饰文化[J].云南学术探索,1995(4):56-61.

[5]王兰凤.哈尼族原始宗教信仰研究[J].学周刊,2013(8):201-202.

[6]管彦波.西南民族服饰文化的社会功能[J].四川大学学报,1997(2):96-102.

[7]邓丽娜,贺阳.哈尼族奕车女子千层衣的层次研究[J].设计,2018(23):30-33.

[8]管彦波.中国少数民族头饰文化的社会功能[J].民族研究,1996(6):28-35.

作者简介:罗安琪(1995-),女,汉族,江苏省南京市,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影视人类学;刘忠琴(1995-),女,汉族,贵州省毕节市,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影视人类学。

猜你喜欢
哈尼族
学校您好
Translation Report of the Chapter 4 Festivals and Customs of Hani Nationality
本土与异域:哈尼族民俗体育活动社会化发展研究
浅谈元江县哈尼族棕扇舞
“六经注我”视野下哈尼族舞蹈语言诉说——从舞剧《诺玛阿美》说开
哈尼族人的亲属概念结构分析
关于哈尼族奕车人的婚姻伦理研究
哈尼族青少年的文化适应及其心理效应
红河哈尼梯田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初探
勤劳的哈尼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