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绪胜,文学硕士,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达州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有诗作在《诗刊》《星星》诗刊、《诗潮》《中国诗歌》等刊物发表。
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篇里言:“故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原始以要终,虽百世可知也。”文学的变化受制于社会情况的变化,其兴衰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杨克的诗作,一方面致力于書写城市的历史变迁,和沿海商业文明的繁荣,也立足于脚下这一方热土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生存空间,他不会刻意躲避时代洪流的冲击,对尖锐的社会矛盾,更不会视而不见或选择性地忽视;相反,他采取的是迎流而上,站立潮头的姿态。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极富有挑战性的。可以这样认为,他的一系列诗歌创作实践,在某一个层面上,解决了现代诗创作的核心问题,即现代性问题。中国城市化、现代化、工业化的进程突飞猛进,必然成为新诗的现代性不可或缺的要素,这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诗人笔下的审美对象,绝对不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去浅斟低吟臆想中的所谓田园牧歌似的炊烟和乡愁。正如诗人王家新所言:“诗歌的现代性,是重新恢复诗歌回应时代,回应现实生活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反映的能力。穆旦当年所提出的‘现实的荒野,还在召唤我们,期待我们进入,指向当下,指向未来”。
在杨克的近作中,一首《在华强北遇见未来》,颇有代表性。作者站在现代科技最前沿,而不仅仅是旁观者的态度,这就具有很强的代入感和在场感。华强北,曾经的电子,通讯,电器产品为主的工业区,如今演变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市场。华强北,是“中国这台巨大的加速器的小小芯片”“熠熠生辉的电子元件/云时代撩人心扉的钻石”“每一片玻璃/都是看世界的现代之窗”。他以洋溢的诗意,让冰冷的,坚硬的高科技充满了人文的温度和情感。举重若轻,拆除了物质和精神的一道天然的屏障,在他的诗中,现代人,在以高科技为代表的物质世界面前,居然毫无违和感。而这一切的感情基础,源自于对民族工业强大的自豪,对中国现代都市快速发展油然而生的自信心。整首诗,意象获取独特,巧妙而妥帖的比喻,洋溢的诗意,都值得称道,如果仅此为止,作品自然也算得上出色,但离出类拔萃的境界相去甚远。随之,作者笔锋一转,切入了对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科技与人伦矛盾的思考和质疑,让诗作的境界为之一开:“而未来的某一个时间轴/复活的冷冻人,与冷冻卵子孵化的男孩/于此相遇,谁是玄孙?谁是隔世的高祖?”诗作的结尾,把我们带入现实和虚拟星际的迷幻之美。是的,诗歌是人类观照现实的一种方式,诗歌营造的艺术之境,却远远大于现实世界,甚至指向了人类的未来。“多体的你我,往返/虚拟与现实的星际”,这是否就是在指向人类的未来图景?不得而知,需要读者细细玩味。作为最早一批关注商业文化的诗人杨克,也似乎间接印证了诗人北乔的“不了解生活,不领受新时代的气场,诗歌不可能出新”的论断。
《闻声识女人》,颇为新异,语言畅达。撷取的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高德、百度”等导航工具入诗,先是极力铺陈它们的快捷便利,无所不能,无处不在:“前面三百米有监控,限速八十公里/我家的楼梯我都搞不清有几级台阶/上班的路,她沿途说出每段地名。”似乎是运用欲抑先扬的传统的手法,到诗作最后,宕开一层:“风中的答案,全在路上/而陪我们回家的只有母亲与妻子。”是批判耶,揶揄耶,还是回归到歌咏一种相依为命的幸福耶?
冠状病毒肆虐全球之际,杨克直面现实,写下了《下一秒钟也许就猝不及防》,“冠状病毒的子弹在飞/生命像毛玻璃一块接一块碎裂。”但是,“疫情与万类无关/鸟在天上飞,鱼在水里游/更能接近造化的磁场”,视角由对人类苦难的审视,变为对世间万物的鸟瞰。面对这一场席卷全球的灾难,作者不回避,不妥协,也不悲观;人世,总是充满希望的:“天总会黑,天总会亮起来/而繁星满空是留给守夜人的。”
如何处理历史题材或者历史人物,这是现代诗歌凸显其现代性的又一个维度。要想跳出简单的摹写或者复制,要想出新,殊为不易,这非常考验作者处理题材的超凡能力和驾驭语言的高超技艺。
由标题,就可推知作者书写的《在仙游寺遭遇白居易伏案疾书长恨歌》大致情节:子夜伏案的县尉,“在诗的鸣叫中,脱去躯壳/蜕变为语言王国的皇帝”“唐朝的皇帝老儿和贵妃/如同臣民,听从他文字的调遣”。用充满诗意且富有创见的笔触,奇崛的想象,俯首可拾的警句,还原了白居易创作《长恨歌》鲜活的场景,也还原了一次伟大的创作过程,这就具有了写作学上的独特价值,类似于陆机创作的《文赋》,细致地探究并还原了创作过程的秘境。而一句“是乐天创造了皇帝和妃子的传奇/还是他们的情爱成就了他诗的巅峰”,是不是和荣格的那一名句“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有异曲同工之妙?
面对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一位有抱负和作为的诗人,最应该思考的就是,诗歌该如何锲入、如何适应、如何映照这个多变而伟大的时代?如何在物质的绝对挤压之下,保持精神的高蹈和独立?面对新的时代,昂首,迎面接纳,呈现飞翔的姿势,这不仅仅是一种美妙而昂扬的高姿,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在杨克的几首诗歌近作中,就是对“诗歌的现代性与现实性隔离开来,诗歌离现实越远越好”极端之论的强有力的反拨,值得我们诗歌写作者和研究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