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百年 初心依旧

2021-04-01 13:48王禄
前线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说李大钊研究会

馬克思学说研究会始创于1920年,是中国第一个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团体。研究会的创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准备和组织基础,对培养和造就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发挥了重要作用。回望百年沧桑,只有继承研究会创建者们崇高的理想信念,发扬他们为真理而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才能永葆初心,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莫道江湖风浪阔  此中涓滴是源头

早在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1899年2月,上海《万国公报》登载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节译的《大同学》一文,马克思的名字赫然在目。由此,中国人第一次知道了马克思和他的学说。但是,语言文字的障碍与思维习惯的差异,成了国人进一步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天然屏障。马克思主义只能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传播,无法为更多的民众所知晓。此后的20年间,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不大,没有在思想界、文化界激起更大的波澜。

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大力倡导和积极组织下,经过长时间秘密酝酿,邓中夏、罗章龙、高君宇、刘仁静等北京大学进步学生发起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斯学说研究会”。研究会成立之初并未公开活动,直到1921年11月17日《北京大学日刊》登载了《发起马克斯学说研究会启事》,公开宣告,本会叫作“马克斯学说研究会,以研究关于马克斯学派的著述为目的”,并声明“对于马克斯派学说研究有兴味的和愿意研究马氏学说的人,都可以做本会底会员”。启事上还刊登了研究会规约以及19位发起人名单。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看到了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里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启事,感慨地说道:“追根溯源,看来源头在这里啊!”

研究会成立启事刊登后,除在北京的人员可以直接入会外,外地的人员可作为通讯会员加入研究会。会员的身份不仅有教师、学生、报社记者等,还有国会议员、铁路工人等各个阶层的人员。至1923年,入会会员的人数迅速增长,已有近300人,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远及云南昆明、台湾基隆等地。这些会员就像火种,点燃了全国各地的革命星火,使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闪耀神州大地。

1920年夏,作为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的高君宇在暑假期间回到家乡太原,与彭真、贺昌、王振翼等进步青年相识,邀集他们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后来,高君宇还吸收王振翼成为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通讯会员,帮助他创办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刊物山西《平民周刊》,建立了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太原乃至山西全省产生了广泛的政治影响。

五四运动之后,王尽美作为山东学生代表到北京大学参观学习,不仅见到了李大钊,还结识了邓中夏、罗章龙等人。罗章龙向王尽美介绍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情况,并将其发展为研究会的通讯会员。回到济南后,王尽美、邓恩铭于1920年冬发起成立了济南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使马克思主义在齐鲁大地得到了广泛传播。

除上述外,张太雷、于方舟建立天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李子洲、刘天章在陕西宣传马克思主义,王德三、王复生在云南开展革命运动等,都与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一石激起千层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成立不仅给沉闷的中国带来了一缕阳光,也为此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树坚不怕风吹动  冰霜历尽心不移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之后,为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开展了多方面的活动,主要包括:

搜集、翻译各种文字版本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历史文献。在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的支持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建立了自己的图书室——“亢慕义斋”(“亢慕义”为德文“共产主义”Kommunismus的音译),这是中国最早的以研究马克思主义为使命的图书室,存放了研究会会员多方筹措来的珍贵文献。研究会还制定了包括10种共产主义丛书、14种马列主义丛书、14种列宁丛书的“亢慕义斋”译书规划。据考证,至1922年2月,研究会通过会员捐款,搜集、购买了《共产党宣言》《哲学的贫困》《伟大的创举》《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数百部外文书籍。通过组织英文、德文、法文3个翻译组,先后翻译了《共产党宣言》《震撼世界的十天》等多部经典著作。

研究探讨马克思主义。会员根据个人爱好,自由结合,组成学习研究小组。研究会先是成立了“劳动运动研究”“《共产党宣言》研究”“远东问题研究”3个特别研究小组,此后又成立了“唯物史观研究”“阶级斗争研究”“剩余价值研究”“社会主义史研究”“俄国革命及其建设研究”等11个专题研究小组。研究会每周召开学习研讨会,就相关问题进行专题讨论。据罗章龙回忆,研讨会一般于每周六晚七时召开,“先由会员一人述释该题之内容及其要点,然后付之讨论。一次讨论不完,下次续之”。

组织讲演会,举办辩论会。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第一次公开讲演的主题是“马克思经济学说”,讲演人是李大钊,并声明“不论会员或非会员皆欢迎自由来听”。后来,研究会每月都会举办一次公开的讲演会,影响较大的有1922年5月5日纪念马克思诞辰104周年讲演会,不仅邀请了李大钊讲授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还约请了高一涵、陈启修、顾孟余到会讲演。1923年1月15日纪念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殉难4周年讲演会,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等人担任讲演人。除了讲演会,研究会还举办辩论会,同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新村主义等展开论战。1920年10月,罗素受北京大学邀请到中国讲学,引起了一场关于社会主义的大讨论。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就“社会主义是否适宜于中国”这一主题,专门召开了一次为期两天的辩论会,李大钊担任辩论评判员。辩论结束后,大家请李大钊作评判,李大钊“用唯物史观的观点来解答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多数听众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兴趣”。

研究会还特别注重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尤其是通过活动,加强与工人阶级的结合。在罗章龙保存的1922年研究会152人名单中,就包含了20多个工人会员的名字,有京汉铁路工人史文彬、葛树贵,开滦煤矿工人董鸿猷,北京大学印刷厂的两位工人郝英、郝克勤,等等。在李大钊的号召下,邓中夏以“提倡平民教育”为名,多次到铁路工人聚集的长辛店活动,调查了解工人状况,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并主编了专门供工人阅读的马克思主义启蒙读物——《劳动音》。高君宇、朱务善、王友德等人则到门头沟、唐山等产业工人聚集的地方,向工人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帮助他们成立工会组织。1922年开滦煤矿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研究会专门在《北京大学日刊》发出启事,开展募捐援助活动,并参与组织“北京开滦矿工罢工经济后援会”。

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研究会的很多会员完成了从马克思学说初学者到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蜕变,走上了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终生的革命征程。据考证,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已有9名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会员成为共产党员,研究会19位发起人中先后有15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百年回首,慷慨依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创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唤起了越来越多的爱国青年和仁人志士聚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这些马克思主义先驱者为了心中的信仰殚精竭虑、勇往奋进,甚至不惜断头流血,开启了中国由屈辱、落后向繁荣、富强的伟大变革。李大钊曾激昂慷慨地说:“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从百年奋斗到百年巨变,凭借的正是百年不变的坚定信仰。

时至今日,真理永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迎接新征程,谱写新篇章,需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更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由学而知,由知而信,由信而行”的精神,做马克思主义的勤奋学习者、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

由学而知。古人云:“立身以立学为先。”同样的道理,成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要从学习马克思主义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就要全面系统地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认认真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绝不可断章取義、浅尝辄止,否则,将难以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识。只有原原本本、完完整整地学,才能弄懂吃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领会其间所蕴含的精神实质,进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由知而信。马克思主义是解释世界的科学理论,更是我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指南。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是为了洞察其推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伟大贡献,认同它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历史作用,进而在服务社会、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完成精神境界的升华,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如同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样,建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也是一个人不断进步、提高自身觉悟的必然结果。

由信而行。马克思曾说过:“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实践的理论,其最终归宿也是实践。马克思主义要同新的时代紧密结合,不断解决现实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落实到行动中,不断解决社会发展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百年风云,如白驹过隙,回首犹记当年。面对未来,只有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坚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才能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作者简介:王禄,中共聊城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讲师)

责任编辑 / 金蕾蕾

猜你喜欢
学说李大钊研究会
李大钊与赵纫兰的革命者爱情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波兰睡眠研究会
关怀青年的李大钊
建章立制提升研究水平
上海人大工作研究会书画摄影作品选登
王充痴迷读书
学问与学说
李大钊资助北大贫困生
学说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