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展陈方法在古镇保护中的应用

2021-04-01 11:16张亮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3期
关键词:古镇

【摘要】历史文化名镇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是一个广泛的难题。本文通过对白沙古镇的历史文化资源价值进行研究总结,用博物馆展陈策划方法,提出了对古镇空间的文化展示、城市建设和产业培育等方面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为古镇保护,特别是文旅融合方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古镇;以城为馆;主题定位;文化旅游体系;古镇保护建设;管理营销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3-186-04

【本文著录格式】张亮.博物馆展陈方法在古镇保护中的应用——白沙古镇“文博城”建设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02(03):186-189.

白沙镇是目前重庆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在川渝两地长江沿岸的古镇中具有交通便利、历史资源丰富、经济辐射性强等优势,其保护和发展被社会各界所关注。近年,国家高度重视特色小镇建设,白沙镇提出影视城、文博城、酒城“三城共创”的思路,并与中国三峡博物馆、樊建川博物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特色古镇。因此,如何展示白沙独特文化,实行产城人文融合,发展主导产业是其特色小镇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白沙历史文化资源现状和特点

(一)现状

白沙文化沉淀十分丰厚,拥有古镇文化、教育文化、抗战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酿酒文化、影视文化7大名片。目前白沙古镇保留完好的老街道有28条,以文峰、东华、石坝、高家坳、板板街5条老街为骨干,构成约14公顷、建筑面积95000平方米的古镇核心保护区,其中寺庙、书院、洋房、古渡口、古码头等重点保护建筑面积35628平方米。《古镇保护规划》划定的建设控制地带面积约35.85公顷,建筑面积235000平方米。辖区内现有文物保护点111处,其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一般文物点86处,同时,也有端午民俗活动等50余个非遗项目。相较重庆其他历史文化名镇,白沙古镇与重庆主城、四川泸州等地的交通十分便利,是重庆市抗战遗址类型保存最为完整、拥有数量最多的镇,其抗战遗址数量占江津区抗战遗址的85%,占重庆市的15%。保留着重庆山地历史建筑的大部分类型和完整的古长江上游江岸城市空间布局,具有典型的老重庆山城风貌。

(二)特点

白沙古镇历史资源的独特性在于较为完整地保留了老重庆的城市文化生态,其沿阶而上的古码头、江岸边高大的吊脚楼、爬坡上坎的城市街巷、中西结合的城市民居楼,是老重庆城市风貌的缩影。纵观历史发展,白沙的历史与重庆历史发展紧密相连,民俗、民风具有典型的重庆特点,是目前重庆地区最具有老重庆记忆,抗战遗址类型最为丰富的文物群落。同时这些历史资源以近现代文物为主,时间主要为清末至民国时期,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对现代人的乡愁情感带动较强。

二、白沙历史脉络及其亮点

概括白沙古镇的历史特征和城市人文传统,即是:“得长江商贸之利,倡崇文重教之俗,育开放包容之风,行爱国救亡之举”。

(一)得长江商贸之利

江津是重庆市历史最为悠久的区县,早在宋代即有设置官方水驿的记载。南宋白沙设镇后,白沙水驛逐渐成为川江上游连接泸州、渝州和贵州三地物资的交汇点,社会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清代川盐济楚和重庆开埠后,大量盐、粮、糖等战略物资经长江航运后在此转运陆路后进入周边各地,物流上接四川、下联两湖、南进黔北、北通主城,是清代和民国时期主要的渝黔民间商道,交易非常繁盛,甚至受到清廷的高度关注。清代四川总督丁宝桢多次尝试打击白沙私盐贩运未果,可见商贸发达程度,也使白沙的社会经济发展十分发达,在长江上游地区别号“小香港”。

(二)倡崇文重教之俗

白沙的社会财富在清代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受中国传统“耕读传家”思想地影响,白沙读书风气蔚然成风,私塾众多,乡人甚至驱逐庙祝开办学堂,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白沙巨商邓石泉、邓蟾秋父子。邓家作为白沙望族,将捐助办学,兴办公益事业作为家风传承,最为著名的有创办聚奎书院、私立女子中学,设立江津救济院等善举。截止到1942年,白沙镇拥有大中小学校42所,就其原因也和以邓家为首的白沙人给学校捐资建屋,崇文重教的社会氛围有关。现白沙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中的鹤年堂、白屋文学院即为当时捐建学堂的见证。抗战后,大量流亡师生来到白沙,邓蟾秋积极带领乡绅对其资助,将这些人尊为上宾,陈独秀、卢前、曹靖华、朱光潜、金庸都曾被其接济帮助。陈独秀曾评价邓蟾秋:“一个人聚财不难,疏财实难,像蟾秋翁百万家财,就以十五万赠聚奎,五万办图书馆,设义仓、济困厄、修桥铺路,无不慷慨解囊,其余分赠子侄亲友及乡中贫寒有为之士作留学费用,自己仅留五万度晚年,古往今来,实属罕见”。

(三)育开放包容之风

白沙商贸发达,富商大贾众多,物资周流西南。特殊的社会环境造就了白沙人海纳百川的胸怀、开拓进取的精神面貌,新思想和新事物在白沙较易传播。白沙是辛亥革命时期打响巴渝大地反清第一枪的首义之地,是重庆最早开展新文化运动的地区之一。自1905年聚奎书院改为聚奎学堂创办新学,到1930年白沙开办私立新本女子中学等学校为止,白沙打破传统封建思想禁锢,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白沙儿女,如重庆日报创始人卞小吾,重庆大学创世人吴芳吉,西南博物院奠基人邓少琴,自贡近现代盐业的领军人物诸子言、刘瀛州等。白沙也是重庆近现代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早在清代,白沙烧酒就享誉川渝,槽坊街十里飘香。1890年重庆开埠后,白沙人兴办银行、开火柴厂、玻璃厂、建电厂、纺织厂等络绎不绝。白沙现存的大型民居也多为中西结合建筑,最早的建筑年代为1910年,这些实物遗存在建筑史上是中西文化有机融合的典范,进一步证明了白沙开放包容的城市性格。

(四)行爱国救亡之举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重庆成为陪都。白沙一带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经济基础和人文底蕴,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初,国民政府审计部、中央图书馆、国立编译馆、军政部新兵训练处、第二陆军医院、陆军第十六后方医院、伤兵医院等先后迁建白沙。同时,重庆卫戍总部在白沙设立重庆市户口疏散白沙指挥所。大批国民政府机关、文化教育机构和工矿企业纷纷迁建来此。在抗日救国的号召下,万人大合唱、抗日募捐、新生活运动、产业救国等在白沙轰轰烈烈地开展,逐步形成以白沙为核心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抗战文化圈,被誉为“津沙文化”。同时,白沙积极兴办救国实业,如宋美龄在白沙创办的新运纺织厂,中国战时生产促进会在白沙创办的棉纺厂,国民政府财政部在白沙成立的农本局,液体燃料管理委员会在白沙创办的国华动力酒精厂,夏仲实等投资兴办白沙水电厂等,在人力、物力等方面为全国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冯玉祥将军到白沙募集抗日捐款,深深被白沙人民的爱国情怀所震动,评价白沙为最爱国的市镇。

三、白沙文博城的主题和建设定位

(一)选题及定位理念

白沙文博城选题及定位应根生于白沙的城市历史文化,应具有其他地方不可复制的个性,应与白沙的城市文化所联系,并能与白沙的城市发展相辅相成。同时,选题及定位要能包含白沙的历史元素和文化名片,将各种历史记忆碎片联系起来还原展示。白沙的文化要素种类丰富,是白沙城市的综合文化表现,是因城市地理资源优势和城市发展历程所赋予,因此,主题应以城为名。以城为名,也有利于打造和布局特色产业;有利于满足城市自身功能需求的同时,兼顾旅游发展;有利于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利用。

(二)白沙文博城的主题及定位设计

综合白沙的资源优势和文化特征,建议以“老山城记忆”为主题,在空间上把整个古镇作为一座巨大的、全面展示老重庆生活传统的博物馆,在展示上以白沙古镇的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为元素展品,以自古川渝名镇的形象对外宣传,结合城市居民自身的文化设施需求和生活需要,将白沙江城记忆、白沙抗战记忆、白沙民俗等记忆融入到古镇的每一个角落,形成集互动式参观、生活体验、文创开发与消费前沿为一体的文化古镇。

四、白沙文博城地展示设计

(一)白沙文博城地展示内容主线设计

白沙的历史脉络亮点以及7大文化名片是白沙历史文化展示的主要内容,但这些内容多而散,互有穿插。与普通的博物馆展陈工作相比,古镇是一个大空间,存在游览线路变化多,不易规划等疑难问题。要让游客在自由畅游的同时完整感受古镇的多元文化,就需要在古镇的每一个街道,每一个建筑将这些文化尽可能的全面体现,通常以时间为线的方法无法将各个分散的主题景点内容进行贯穿。由于白沙城市街道基本保存了老城的历史格局,那么干脆以空间为主线,即以城市街道来贯穿各个展示景点。一方面在古镇入口设置古镇大型城区沙盘,并辅以说明作为古镇展示序厅,先让游客预热白沙的基本文化情况,而后尽可能挖掘每一个街道的历史,如某条街道曾发生过学生请愿、募捐活动;某条街道曾是著名的酒坊街,某条街有名人来过等等,将这些历史赋予白沙文化寓意,用雕塑、美术版画和直接复原等方式,将其展现在街上,引导游客根据各自兴趣参观周边的各类专题展示馆,使展示更有说服力,让观众有代入感。一方面也可挖掘当时白沙各种不同身份普通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軌迹,利用白沙本地酒业“江小白”的全国知名度,将江小白人物形象设计为时空穿越者,将其化身为民国时期的学子、学徒、酒贩、老板等形象,用雕塑手段将白沙的各类历史文化与这些人物进行结合演绎,按照历史事件进程布局于古镇的各个街道和店铺,以此来连接各个街区的历史,并作为其他文化名片的切入口和引子,延伸展示白沙商贸繁盛、崇文重教、开放包容和爱国救亡的历史文化脉络。

(二)白沙文博城地展示内容编撰设计工作

首先应尽快邀请高水平的专业团队来开展展示内容编撰的多项工作。一是深化调查和研究成果,重点加强对民国时期,重庆、白沙山城居民生活细节的调查,挖掘老重庆城市生活文化元素和开展老物件收集工作;二是确定展览结构与体系,即确定古镇各展示景点的布局、数量、类型,以及基本游客线路、内容细节等,比如还原展示那些历史内容,这些内容如何布局,以何种方式展现、如何实施等;三是确定展示的文物和展品,用大量老物件、文物藏品来提升氛围,使展示更具有活力和说服力;四是开展文博城产业研究工作,重视对传统商业和服务业的调查和梳理,整理出可演绎的传统流程和文化元素,以指导恢复传统商铺后的活态展示,如烧酒销售店铺加入烧酒传统工艺和特有习俗表演内容。其次启动文博城建设预热和宣传造势工作,召开成渝两地文博产业发展论坛,吸引有关先进企业和文化创新团队来白沙考察,为引导各类特色文化企业、团体落户白沙奠定基础。

五、白沙文博城建设构想

(一)白沙文博城景区建设空间布局

以“一核心·三聚落”为总体布局。一核心指古镇核心老街区,三聚落指聚奎书院、糖厂影视拍摄区和新运纺织厂三大博物馆聚落。一核心主要依托19处抗战文化遗址和古镇街巷展示体系形成核心游览休闲板块。该核心板块主要建设各类专题馆和街巷复原场景,并按照文博城主题内容结合旅游商业打造相应特色文化商业街区,如夏公馆改造为白沙抗战历史馆、张爷庙改造为白沙行帮陈列馆、第二陆军医院改造为白沙民俗风情博物馆等,特色文化商业街区可布局打造槽坊街酒文化街区、东华特色商业街区、文峰民宿街区等。3个片区分类打造以体验展示为主的主题文博聚落,具体思路在白沙建川博物馆策划方案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如聚奎书院以教育体验展示为主题,在展示百年聚奎风雨历程和白沙教育文化基础上,利用学校师资力量,以研学方式开设教育旅游体验项目;糖厂影视拍摄区以影视体验为主题,主要以沉浸式影视体验和自助小视频拍摄游览项目为主要内容,并辅以影视和时尚类的专题展览;新运纺织厂以商贸体验为主题,除展示白沙商贸历史文化外,利用其大空间厂房,开设如文博装备、文创产品开发等商品洽商、展博会项目,但不宜按建川策划方案新造一个仿古商业街。

(二)构建古镇文化旅游体系

白沙古镇文化旅游体系应依托白沙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播文化的同时,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内涵种类丰富的文化旅游服务和产品为目的。

1.以城为馆,旅游开发兼顾城市公共文化发展

白沙古镇拥有极为丰富的历史建筑遗存,本身就是一座老重庆建筑的博物馆,同时也是一座居住着8万人口的特色城市。因此,在对古镇进行文旅规划和布局时,旅游景点要兼顾社区文化设施作用,社区文化设施也要具备旅游接待服务功能。文博城打造,要通过将展示空间、内容、展示传播进行泛化的方式,采取体验和活态展示等形式,将凡是利于进行文化交流的场所,如商店、书吧、咖啡馆、民宿等,都与白沙文博城“老山城记忆”主题文化相衔接,使白沙的文化根植于城市生活各方面,让其既是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部分,也是旅游景点。

2.以丰富的主题活动打造白沙古镇旅游品牌

主题活动是景区聚集人气、提高古镇旅游氛围的主要手段,白沙古镇的主题活动策划,一是要将白沙端午龙舟节、元宵节等传统活动做成白沙古镇的特色文化品牌,在提高活动本身的品质和特色元素的基础上,规划和开发与之配套的旅游服务项目和主题商品,将主题活动产业化、时尚化;二是要结合游客需要,不断结合热点和时代需求推陈出新,强化暑假、黄金周等旅游节日的活动策划,如开设白沙音乐节、白沙文博展示节等时尚主题活动,全时节加热白沙旅游,将白沙古镇树立为全国最具文化氛围,最好玩、最有意义的古镇旅游品牌。

(三)加强古镇建筑的保护和环境改造,展现美丽的白沙古镇风貌

1.尊重城市历史,加强对白沙古镇风貌的整治

古镇街道和建筑是白沙文博城和古镇历史文化展示的主体,其美丽程度直接关系着文博城的成败。它既是宝贵的历史遗存,也是今人生活的空间,记忆着整个古镇的成长过程。针对白沙古镇既有大量的传统建筑,也有众多各个时期建筑的现状,在对其进行整治的过程中,吸取其他古镇整治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应充分考虑居民对居住环境更高的要求,按照建筑分类保护的原则,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建筑特征,进行优化和整治。重点保护建筑严格按照原功能、原布局、原工艺进行维护,其利用由政府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严格控制,必要時可直接收购管理。一般建筑只要与整个城市风貌和谐,新改造方案能体现白沙文化元素,色彩、空间体量能与周边环境协调,可大胆尝试采用简约、混搭等现代装饰理念,使用新材料、新工艺对建筑进行改造,使各个时期的建筑与古镇整体风貌有机融合,展现城市的发展历程。

2.与时俱进,加大白沙古镇基础设施改造的力度

在对古镇的治理过程中,既要保护好历史遗存,也要充分考虑到居民生活与时俱进的需要。受古镇老街保护所限,加之老城地理空间狭窄,白沙城市基础设施升级空间受限问题较为突出,比如,白沙老城城市交通、环卫设施和停车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建议一是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科技应用手段力度,尽量有效利用好有限的城市空间,同时,出台鼓励政策,引导老城居民向新城迁移,减少老城压力,为游客接待腾挪空间;二是对于街巷空间的治理,要立足于保护古镇街巷历史风貌,拓展节点空间,各街巷间可用过街廊檐、场景小品等多种方式将其作为文博城的外延展厅打造,展示城市文化的同时增加古镇居民和游客的休闲空间。

(四)创新古镇管理模式,强化特色经营,拉动城市消费

1.古镇管理体制设置

拉动古镇消费经济,提高古镇居民收入水平是政府保护建设古镇的主要动力,白沙文博城和古镇的营运在根本上属于社会管理范畴,需要大量的政府职能,因此,主导者只能是政府部门。白沙已成立白沙文化旅游公司,应逐步将建设的职能重心向经营职能转变,并给予固定的营运资金,搭建一支具有古镇营销经验,能够通过宣传、渠道与服务来激活消费市场的专业团队,在体制上满足古镇管理的要求。

2.重视调动居民和商户积极性参与古镇管理

考虑到将来白沙古镇消费市场对商家要求为多样性,并要具有创新和活力。建议由政府确定每年的目标和框架后,依靠和调动古镇居民及经营商户力量,采取共同参与的方式来对文博城进行运营管理,减小白沙文旅公司直接经营管理成本。为方便政府指挥调动,采取分类招募商户组成行业协会或由社区建立实体管理公司的方式,作为中间执行力量,由其负责统筹各商户落实宣传、活动组织、游客服务等具体事务。

3.古镇营销和产品开发

为保证文博城的活力和文化运作不偏离,政府可用奖励或优惠政策为杠杆,来撬动和培育本地特色消费产业,如对挖掘和开发出白沙特色商品、特色项目的商户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奖励;对于发展较好的商户,政府可将部分政府出资的商业和博物馆实体,采取授权、特许经营等方式委托其进行管理;对居民和商家主动组成表演团队,定期参与景区大型和固定表演活动的给予资金补偿等。另外,白沙文旅公司可有意识的收购老街商铺和住房,对其进行改造后作为稀缺资源进行市场化操作,一方面解决保护建筑由于历史原因,安置过多住户后造成的破坏问题;一方面盘活资源,使国有资产尽快升值。

六、小结

对文化遗产本体的保护是我们的历史责任,白沙古镇的文化遗产不仅是静态历史见证,更是具有活态文化价值的文化资源,只有将这些历史资源直观展现,提炼出精神世界的丰富内涵,将其转化成精神和物质财富,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才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白沙文博城的建设依托白沙历史资源,依托白沙历史文化脉络,展现出白沙特色文化,必将推动白沙城市人文环境的塑造;必将带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发展;必将逐步形成文博休闲、旅游产业投资、文创商品销售等产业链条,展现白沙魅力同时,为白沙古镇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单霁翔.浅析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意义[J].建筑与文化,2007(9).

[2]张沛,程芳欣,田涛.西安“泛博物馆”城市文化体系构建研究[J].规划师,2012(5).

[3]历媛媛,周晓敏,文雯.浅析文化旅游小镇发展策略[J].管理观察,2014(5).

[4]杨蕴.中国主题公园营销模式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1(15).

作者简介:张亮(1973-),男,汉族,重庆江津人,江津区博物馆,副研究员,从事文博管理、近现代建筑修缮等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古镇
下司古镇
镇远古镇
古镇的月亮
古镇黄姚
镇远古镇
鸣鹤古镇游
周庄古镇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