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
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2020年世界经济陷入大萧条以来最严重衰退,主要经济体相继出台大规模应对政策,推动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出现反弹,但四季度欧美疫情再次大规模暴发,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受到一定影响。展望2021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主要经济体将延续宽松政策取向,全球范围内新冠疫苗接种覆盖率将持续提升,世界经济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但疫情走势仍具有较强不确定性,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债务水平大幅攀升、宏观政策空间受限、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进一步凸显,世界经济复苏仍不稳定不平衡,中长期增长仍面临较强风险挑战。
一、2021年世界经济有望延续低位复苏态势
2020年三季度以来,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均有所反弹,主要国际经济组织均小幅上调2020年世界经济增速预测,并预计2021年世界经济将延续低位反弹势头,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分别预计2020年世界经济将下降4.3%、3.5%,2021年将增长4.0%、5.5%。
第一,发达经济体复苏形势有所分化。IMF预计,2020年发达经济体GDP将下降4.9%,2021年将增长4.3%。美国经济复苏具备一定支撑。在大规模宽松政策推动下,2020年下半年美国经济持续复苏,市场主体信心逐步恢复,自8月份以来制造业和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均保持在55以上,三季度GDP环比折年增长33.4%,同比下降2.9%,较二季度9%的同比降幅明显缩窄,在发达经济体中经济韧性相对较强。美国政府有望推动出台新一轮大规模应对疫情支持政策,客观上有利于支撑经济复苏。IMF预计2020年美国经济将下降3.4%,2021年将增长5.1%。欧洲经济复苏困难较多。欧洲经济受到疫情较强冲击,服务业大规模停摆,投资消费大幅下行,失业率超过8%,欧盟2020年二三季度经济同比分别下降14%、4.2%。四季度以来欧洲疫情走势更趋严峻,各国相继恢复大规模封锁政策,经济可能出现“双底衰退”,在主要经济体中降幅较大。IMF预计2020年欧元区和英国经济将分别下降7.2%、10%,2021年将分别增长4.2%、4.5%。日本经济前景仍较为疲弱。日本疫情走势相对可控,东亚地区产业链供应链联系紧密,日本经济受到我国经济稳定恢复较强带动,2020年三季度经济环比折年增长21.4%、同比下降5.7%,较二季度10.3%的同比降幅有所回升,但东京奥运会延期对投资消费形成较强冲击,与社会总需求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相互叠加,未来走势仍不容乐观。IMF预计2020年日本经济下降5.1%,2021年将增长3.1%。
第二,新兴经济体复苏面临困难较多。疫情对新兴经济体冲击总体超过预期,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等主要新兴经济体疫情持续蔓延,经济运行受到严重冲击,失业率明显攀升,普遍面临贸易进出口下行、本币贬值、资本外流、海外负债压力加大等较强挑战,国际收支形势更趋严峻,加之新冠疫苗接种进度滞后于发达经济体,对经济复苏形成明显制约。IMF预计2020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将下降2.4%,2021年将增长6.3%,其中我国将发挥重要带动作用,预计2020年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GDP将分别下降8%、4.5%、3.6%、7.5%,2021年将分别增长11.5%、3.6%、3%、2.8%。
第三,全球贸易投资恢复将较为缓慢。疫情影响下,各国纷纷采取人员出入境管制、交通运输限制等措施,全球生产贸易投资活动急剧下滑,世界经济供需循环受阻,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本地化特征更趋明显。IMF预计,2020年全球贸易额将下行9.6%,2021年将恢复性增长8.1%。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也受到疫情和各国保护主义措施较强影响,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FDI下降42%,15年来首次跌破1万亿美元,受疫情走势不确定性影响,预计2021年全球FDI仍将总体低迷。
第四,国际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震荡回升。大规模宽松政策的溢出效应明显,支持全球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全球股市大幅反弹。全球主要股指经历2020年年初大幅下行后,在宽松流动性环境支撑下快速反弹,全年实现较大涨幅。美股2020年一季度出现历史罕见的4次熔断,跌幅一度达到近35%,随后美聯储出台不限量资产购买计划,直接持有企业债券,助推资本市场稳定,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全年上涨7.2%,标普500指数上涨16.2%,纳斯达克指数上涨43.6%。日经225指数2020年年内上涨16%,韩国综合指数上涨30.7%,德国DAX指数上涨3.5%,英法股指相对前期低点也有明显反弹。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态势明显。路透CRB商品指数自疫情前2020年年初的190点左右一度跌至110点左右的低位,目前已反弹至175点左右。路透CRB金属、食品、食用油现货指数目前分别达到990点、370点、430点左右,均较2020年年初的760点、340点、370点左右的水平明显上涨。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自2020年年初的65美元/桶左右一度跌至22美元/桶左右,目前已回升至约53美元/桶。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叠加流动性宽松,大宗商品价格未来仍存在进一步上行空间。
二、2021年全球宽松政策环境可能延续
疫情暴发后,各主要经济体均出台大规模财政货币刺激政策,当前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各主要经济体仍有望继续实施宽松政策,短期内政策难以大幅转向。宽松政策背景下全球再通胀预期有所增强,IMF预计,2021年发达经济体通胀水平将为1.3%,高于2020年0.7%的水平,但仍低于目标通胀水平,宽松政策仍有一定空间。
第一,美国推动新一轮应对疫情财政支持政策。美国应对疫情财政支持政策总额已近4万亿美元,目前正加快推动总额达1.9万亿美元的新一轮财政支持政策,将主要用于抗击疫情、为居民提供纾困补贴、支持中小企业和州政府。同时,货币政策将保持较为宽松,美联储2020年12月议息会议维持联邦基金目标利率0—0.25%的水平不变,每月将增持8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400亿美元的抵押支持债券。宽松政策环境下,美元贬值预期增强,美元指数自2020年年初的99左右下降至目前的90左右,黄金等抗通胀资产价格明显上涨。
第二,欧盟和日本进一步扩大宽松政策支持力度。欧洲疫情走势不容乐观,各国普遍实施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政策规模已分别占其GDP的20.9%、39.1%、37.9%、17.7%、25.8%。欧盟层面财政刺激规模达其GDP的10.7%,并于2020年12月正式通过总额为7500亿欧元的新一轮应对疫情财政支持计划,包括3900亿欧元的无偿赠款和3600亿欧元的低息贷款。欧洲央行长期维持零利率,近期将应对疫情资产购买计划延长至2022年3月,并将其规模由5000亿欧元扩大至1.85万亿欧元。日本政府前期财政刺激政策总额已占其GDP的35%,并于2020年12月进一步推出总额达73.6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占其GDP比重达13.1%,包括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延长前期应对疫情优惠贷款期限,推动结构性改革以促进后疫情时期经济复苏。此外,日本央行也将延续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
第三,新兴经济体更加注重发挥宽松货币政策作用。受自身财政能力制约,新兴经济体财政刺激规模相对有限,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政策规模分别占其GDP比重的7%、14.6%、3.4%、9.6%,明显低于发达经济体。在货币政策空间相对较为充足的情况下,新兴经济体普遍采取降息、资产购买等宽松货币政策支持经济,疫情暴发以来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分别降息115、125、175、27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下调至4.0%、3.0%、5.25%、3.5%,在美联储等全球主要央行宽松预期较强的情况下,未来新兴经济体利率水平仍有一定下行空间。
三、发展不平衡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制约世界经济复苏
目前全球疫情走势不确定性仍然较强,疫情冲击带来的各类衍生风险不断凸显,各国刺激政策力度受宏观负债水平攀升较强制约,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在疫情中进一步暴露,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较强风险挑战。
第一,各国疫苗接种差异可能加大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不平衡性。北半球进入秋冬季后,全球疫情再次大规模暴发,目前全球累计新冠病毒感染人数超过1亿人,死亡人数超过215万。疫苗接种速度对控制疫情发展具有关键影响,目前全球疫苗产能尚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受疫苗供给、运输条件、接种能力、接种意愿等因素影响,不同国家和人群接种情况可能明显分化,不利于世界经济同步复苏。高收入国家预计可在2021年一季度完成重点人群接种,有助于助推经济复苏。中低收入国家普遍面临疫苗供给不足挑战,存在疫情持续蔓延较高风险,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短期内难以完全恢复。世界卫生组织预计,疫苗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接种至少需要到2021年年中。IMF预计,如全球疫情防控形势再度恶化,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可能较基准情景再下调0.75个百分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平衡发展的南北差距将随着疫情扩散和低迷增长而呈扩大趋势。
第二,全球债务持续攀升加剧国际金融体系不稳定性。发达经济体央行资产负债表持续扩张。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基准利率均已为负利率或零利率,宽松货币政策主要依赖资产负债表扩张,但其资产负债表规模已经较大,将制约进一步扩张空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已从疫情前的约4.2万亿美元升至约7.4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国债占美联储总资产的60%以上,财政赤字货币化趋势已经显现。欧洲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从疫情前的4.7万亿欧元左右升至目前的7万亿欧元左右。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从疫情前的约573万亿日元升至目前的700万亿日元左右,已经达到其GDP的130%。发达经济体政府债务快速攀升。发达经济体经济刺激政策规模较大,当前普遍面临财政收入减少、债务负担加重的较强压力。2020财年美国财政赤字达3.3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达16%,为二战以来最高水平,惠誉评级已将美国主权信用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测算,未来财政刺激政策空间将趋于缩小,2021年、2022年美国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将分别为8.6%、6.1%。IMF预计,到2021年年底发达经济体政府负债将达到GDP的125%,达到历史最高点。部分新兴经济体存在主权债务违约风险。一些新兴经济体依赖资源出口和旅游业,经济运行和国际收支平衡受疫情影响较大,前期已经存在的债务问题更为突出。IMF预计,到2021年年底新兴经济体政府负债将达到GDP的65%。2020年以来,阿根廷、厄瓜多尔、赞比亚等国家已经发生主权债务违约。居民偿债压力持续加大。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二十国集团成员的家庭债务占GDP比重达62.8%,处于历史高位。疫情导致失业率高企,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随着未来纾困政策逐步退出,居民债务违约风险可能大规模暴露。
第三,金融和房地产市场均不稳定加剧泡沫风险。股票市场估值处于历史高位。宽松流动性环境下大量低成本资金追逐高收益资产,苹果、亚马逊、特斯拉等大型科技股大幅上涨,2020年全年分别上涨88%、106%、680%,美国纳斯达克指数滚动市盈率(TTM)已高达57倍,居于全球主要市场首位。比特币等成为新的投资投机热点。比特币从2020年年初5000美元左右一度快速上涨至4.3万美元左右,此后有所回落,目前仍处于3万美元左右的高位,投机性特征显著、泡沫化风险严重。反映市场主要数字货币价格走势的ChaiNext5指数,已从2020年年初约360点波动上行至目前的2500点左右。全球房价总体上涨。疫情前全球房价已经处于历史高位,疫情后宽松政策环境下长期贷款利率走低,购房成本下降,进一步刺激住房需求,推动全球住房价格普遍较快攀升,2020年三季度全球56个主要经济体住房价格平均同比上涨4.5%,美国、德国分别上涨7%、7.8%。
第四,结构性不平衡矛盾凸显制约世界经济恢复增长。经济复苏要素支撑仍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影响下世界经济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各国社会收入差距扩大,投资率大幅下行,教育研发支出受到挤压,将拉低经济潜在增长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所受冲击尤为严重,根据世界银行预测,未来十年平均投资增长率将下行至2.7%,中等教育完成率可能下降至30%,两项因素将分别拉低经济潜在增长率0.4个和0.2个百分点。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联合国预计全球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从目前的9.1%上升至2030年的11.7%,不利于劳动生产率提升。发展环境不确定性加大。疫情影响下超过50%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低于5年前,全球约1亿人口重返极端贫困状态,影响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各国中低收入群体受疫情影响较大,弱势群体医疗保障不足,部分国家社会矛盾更趋激化,族群对立和政治斗争加剧。英国脱欧加大欧洲政经走势不确定性,中东等热点地区地缘冲突仍多发頻发,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有所抬头。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增速将较疫情前趋势性下行。世界银行预计,未来10年全球潜在增长率将比疫情前预测值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将下降0.6个百分点,到2022年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产出将较疫情暴发前预测分别低3.2%、6%。IMF预计,世界经济增速到2025年将下行至3.5%,其中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平均增速将分别下行至1.7%、4.7%,均低于2011—2017年3.6%、1.9%、5.0%的平均增速,各方亟待通过深化结构性改革、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促进世界经济中长期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