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的深刻反映。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各级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福建省三明市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多方汇聚人财物,通过引入专业化服务,精准对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需求,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灵抚慰、亲情关怀、家庭教育等服务重点,形成立体式未成年人保护社工服务模式,是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保护关爱工作的细化实化,对今后逐步明确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公共服务内容和标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近年来,为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福建省三明市民政局积极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导社会专业力量,开展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服务,实现了“三聚三化”。“三聚三化”包括:聚人力,关爱服务专业化;聚财力,购买服务规范化;聚需求,关爱保护精准化。“三聚三化”凝聚关爱新合力、拓宽关爱新途径、构建关爱新格局,有效增强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针对性、专业性、连续性,对全市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增强了全市农村留守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聚人力,关爱服务专业化
福建省三明市地处闽西北山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1.21万人,涉及近1万个家庭,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任务巨大。为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专业化,三明市设立社工机构服务平台、建立人员培训和专业服务机制,解决了政府购买项目“有人服务”的问题。
一是政府搭台“孵”。针对市社工组织少、力量薄弱、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能力不强等问题,三明市在2015年成立了社会组织服务(孵化)中心,主要任务是做好市级社会组织登记工作和为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提供信息咨询、项目策划、业务培训、技术指导等服务。中心采取“政府资助、民间运作、民政管理、社会受益”的运营方式,帮助社工机构发展壮大。近几年,中心先后入驻社会组织10家,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65个,逐步提升了社工服务专业化水平。
二是定期培训“育”。为解决社工机构草创、人员服务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建立了社工人员定期培训机制,每年由民政、人社两个部门联合组织一期社会工作考前培训班,开展困难救助、矛盾调处、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系统化服务培训,每期300多人参訓,不断提升社工队伍专业水平。每年至少开展一期志愿者能力提高培训班,截至目前约1000名志愿者参训,不断提升社区志愿者社会服务能力。
三是链接资源“用”。建立“社工+志愿者”服务机制,采取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模式,链接政府、社区及社会服务机构等资源,为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构建社会支持网络,解决政府部门儿童福利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社工机构专业人员有限的问题。2020年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三社联动”社工服务项目,支教志愿者在社工的带领下,进村入户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等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及其需求,开设诗词、音乐、心理课等。社工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个案跟进服务,随时调整切实可行的个案计划,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聚财力,购买服务规范化
近年来,三明市多方筹措资金,规范项目购买程序,加强资金支出管理,确保资金合理有效使用,着力解决政府“有钱购买服务”的问题。
一是向上争取。一方面,向上争取中央、省级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资金;另一方面,通过从福建省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中调剂部分资金用于未成年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购买服务,这两种渠道每年可筹集约200万元资金。2020年结合福建省开展“福蕾行动计划”,三明市积极争取试点经费346万元,为推进关爱留守儿童政府购买服务落实更多经费保障。
二是地方自筹。市、县、乡三级加强地方配套资金投入,千方百计筹集资金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购买服务经费问题,市级层面每年配套约35万元,县(乡)划拨资金约150万元。其中,将乐县年投入约45万元用于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购买服务。
三是部门众筹。三明市法院、团市委、妇联、关工委、总工会等部门每年筹集资金约150万元用于各类农村留守、困境儿童购买服务,仅团市委每年筹集近80万元。有的市直部门为服务机构免费提供服务场所和补助志愿者餐费,多渠道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购买服务的费用、场所等问题,全方位推动购买服务项目有效开展。
三、聚需求,关爱保护精准化
针对农村留守、困境儿童课后和周末“失管”现象,三明市突出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心灵抚慰、亲情关怀、家庭教育等服务重点,实现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在校有老师关爱、回村有社工呵护”的目标。目前,全市每年开展30多个未成年人(含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保护项目,通过聚焦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发展需求,破解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发展难题。同时,整合多方社会资源,采取团体辅导、个案跟踪、精品讲座等形式,取得明显成效。其中,将乐县作为全国未成人保护试点县,购买服务实现县、乡、村三级布点,“管”“教”“辅”全面关爱目标,服务项目达到6个。
一是精心设计项目内容。从项目目标、服务时间等方面着手,提出定性要求和量化指标,地点扩展到乡镇、村居、家庭,内容重点突出为政府、社会、学校共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学习、安全、心理问题。2020年,三明市未保中心打造“3·家·S”立体式未成年人保护创新社工服务模式。其中,“3”是立体服务模式的三个联动平台,即三明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政府性平台)、三明市扬帆社工服务中心(社工平台)、三明市区各中小学(学校平台);家是家庭教育;“S”是结合司法救助等社会各界力量。由社工联动社会各界有利资源和三个平台的力量,打造自上而下立体式的未成年人保护模式,为各类农村留守、困境儿童提供立体化全面、直接、高效的关爱服务。目前,已开展“家庭教育”讲座3场,开展个案服务30人次,小组活动9节。
二是跟进指导动态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要求社工机构每期发布图文消息,每月发布工作月报,每季度发布季度简报,及时了解服务动态,沟通交流信息,跟进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2020年拨补140万元,探索开展“福蕾行动计划”试点工作,依托泰宁、沙县2个试点县及4个试点乡镇、4个试点村,按照“有服务队伍、有经费保障、有工作成效”目标,实施关爱网络建设、假期关爱、结对帮扶、亲情关爱、心理健康、儿童学校、福彩助学、司法援助、智慧关爱、队伍培育等十项工程,目前已累计完成月报8期,季度简报2期,试点项目开展有序、有力、有效。
三是定期开展项目评估。为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购买服务项目效果情况,三明市民政局委托专业评估机构每年对项目实施情况分别开展中期评估和年终评估,并通过认真分析评估,及时了解掌握项目在实施过程和实施完成后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及好的经验做法,形成专题调查报告,提出具备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确保项目实施取得实效。如,针对2019年关于社会工作介入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服务项目的年终评估中提出的存在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三明市未成年保护中心及时进行调整完善,设计并开展各种精准关爱服务活动,探索形成具有三明特色的“3·家·S”立体式未成年人保护社工服务模式,满足了服务对象多层次需要,在2020年度中期评估中,服务对象满意度达100%。
(国家发展改革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