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CT血管成像和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CTA中的应用

2021-04-01 23:41贵州省盘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贵州盘州553536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4期
关键词:假腔破口后处理

贵州省盘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贵州 盘州 553536)

内容提要:目的:探析64排CT血管成像与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血管成像(CA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3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AD),均给予64排CT血管成像与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依照DeBakey法分型,30例患者Ⅰ型3例(10.00%),Ⅱ型9例(30.00%),Ⅲ型18例(60.00%);主动脉内膜初始撕裂初破口处于腹主动脉部1例(3.33%),胸主动脉部1例(3.33%),主动脉峡16例(53.33%),升主动脉13例(43.33%)。结论:在主动脉CAT诊断中64排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可提高临床诊断的全面性、准确性,便于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近年来,跟随多层螺旋CT设备软硬件的不断改进,促使血管成像(CAT)技术愈加成熟。64排螺旋CT因其添设了64排探测器,故其在1次旋转扫描期间便可获取40mm厚度图像数据,显著提升扫描效率,有效实现容积扫描与各向同性[1]。与其他影像学检测技术相比,64排螺旋CT图像具有高空间、时间分辨率,重建的矢状位、冠状位、轴位图像均有相同空间分辨率,能实施任意方向处理,重建出容积再现(VR)、曲面平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等横断面图像,对病变开展多层面分析[2,3]。为明确64排CT血管成像与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CAT诊断主动脉夹层(AD)中的应用价值,现对本院30例实施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的AD患者展开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30例行CT血管成像与后处理技术诊断的AD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7~82岁,平均(65.82±3.26)岁。

1.2 方法

(1)64排CT血管成像检查:选择64排128层CT扫描机(生产厂家:美国GE公司),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指导其开展呼吸训练,待获取理想配合效果后,开展检查。提醒患者深呼吸,而后屏息,由头部到组侧、从胸廓到盆腔底部实施常规胸腹部扫描,经平扫轴位像,观察胸腹部与主动脉状况。以双筒高压注射器通过右侧肘正中将85mL优维显实施静脉注入,注射速率控制为5mL/s。之后,应用25mL生理盐水按照4.5mL/s速度注入,并动态化监测升主动脉中央CT值,待CT值为120HU后,延迟20s自动扫描。管电流、电压分别设为350mAs、120kV,扫描厚度、螺距、准直分别设为0.625mm、1.0、0.625mm,图像矩阵、重建视野分别为512×512、350~400mm。把原始数据传送至工作站,利用后处理软件开展VR、MIP、CPR、MPR等图像后处理。

(2)图像分析、评定:由1名主治医师与1名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副主任医师进行单独阅片,两人事先并不了解患者病情,待两者诊断结果达成一致,便可记录结果。以DeBakey法,归类重建后影像,综合评价患者主动脉夹层范围、真假双腔、内膜破口撕裂数量与部位等。夹层范围涵盖主动脉全长,初始撕裂破口处于主动脉升段即为Ⅰ型;夹层仅分布于主动脉升段,初破口和Ⅰ型一致即为Ⅱ型;初破口处于主动脉远端与峡部,病变存在于胸主动脉即为Ⅲa型,病变累及腹主动脉即为Ⅲb型。

2.结果

MSCTA诊断AD的准确度为100.00%(30/30),所有患者CT图像均可见主动脉全长与其主要分支,明确AD范围、真假双腔与内膜片影、内膜破口撕裂数量和方位。

30例患者中,Ⅰ型3例(10.00%),Ⅱ型9例(30.00%),Ⅲ型18例(60.00%)。假腔累及血管包括以下几种:左锁骨下动脉4例(13.33%),左侧颈总动脉5例(16.67%),肠系膜上动脉5例(16.67%),头臂干7例(23.33%),腹腔干8例(26.67%),肾动脉9例(30.00%),髂总动脉13例(43.33%)。

主动脉内膜初撕裂的初破裂口处于腹主动脉部1例(3.33%),胸主动脉部1例(3.33%),主动脉峡16例(53.33%),升主动脉13例(43.33%)。

26例(86.67%)患者假腔容积大于真腔。增强扫描真腔显影,当造影剂从内膜破口穿至假腔时较慢,假腔密度相对较低,共20例(66.67%)患者出现该征象。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心血管疾病诊断方法有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AT[4]。DSA是目前临床上用于诊断头颈部血管疾病金标准,但此种检查方式仅能提示具有充盈对比剂血管形态,难以准确显示管壁与其周边病变、结构,且其存在一定微创伤[5]。MRA属于无创检查手段,其优点在于成像不易受到颅骨干扰、无辐射,但其需保证受检长时间不动,不适于危重病患者、儿童人群的应用。超声具有安全、无创、方面等优势,但其检查结果易受到操作者手法、经验等因素影响。CAT是目前临床用于鉴别头颈部血管疾病的主要手段,其主要是利用原始轴位图像、多种后处理技术显示检测血管状态、血管壁与周边结构。

CAT主要应用的后处理技术包括VR、MIP、CPR、MPR[6]。VR图像可从任意角度观测血管走行、形态,清楚、直观地反映病变,且能准确提示动脉血管特征、与病变血管比邻关系等,为临床诊断医生提供全面动脉血管信息,从而便于临床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MIP是把扫描后部分层面图像相互叠加,删除低密度区域,将高密度区域做成投影,生成具有三维结构呈高密度状态的二维投影,能实现对任意角度的观测,从良好方位反映病变[7]。另外,MIP技术还可准确提示主动脉与分支走行、外形等。CPR能把重叠、扭曲血管呈现于同一平面,以实现血管状况的全面观察,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MPR为对各容积数据实施任意方向截面的重组,可利用容积扫描,基于多方位、多角度等任何平面开展薄层重建,观察血管中真假腔形态、血流、内膜移位状况,准确区别管壁钙化与管血管内造影,显示附壁血栓。CPR、MPR均属于二维图像,具有高密度分辨率,在显示钙化、粥样斑块、血栓方面均可发挥出显著优势。

在AD诊断中,64排CT血管成像技术不仅可明确AD类型、主要分支血管受累状况,且能指导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促进患者早期诊疗工作的开展。本研究中,30例AD患者64排CT检查结果显示64排螺旋CT主动脉CAT检测能实现血管分型,准确反映各血管受累情况及撕裂口部位,有助于临床治疗工作的进行。

综上所述,64排CT血管成像与后处理技术于主动脉CAT中的应用较高。

猜你喜欢
假腔破口后处理
华龙一号蒸汽发生器传热管6mm破口事故放射性后果分析
基于“华龙一号”大破口事故先进安注箱研究
主动脉几何构型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围手术期支架周围假腔残留的预测价值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假腔供血动脉分支对腔内治疗后假腔重塑的影响
破口
乏燃料后处理的大厂梦
64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真假腔的鉴别诊断再探讨
乏燃料后处理困局
AP1000核电厂直接注射管线双端断裂小破口失水事故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