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共滨州市委党校(滨州行政学院)冯闻洁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对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取得共识。老旧小区改造非常注重满足居民物质层面的生活需求,但往往忽视精神层面的文化需求。在加快改造速度的同时,应考虑历史文化、街区文化、美学文化等,给老旧小区增加文化因素,让文化因素融入老旧小区改造。
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城镇老旧小区是指城市或县城(城关镇)建成年代较早、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含单栋住宅楼)……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可分为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3 类,重点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在完善类改造中明确指出“改造或建设小区及周边”的“文化休闲设施”。
随着经济发展、时代进步,对文化因素的需求越来越多,文化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老旧小区改造中也不例外。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对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区域进行的改建活动。
城市更新的模式主要有:一是外延式的推倒重建。在衰败区域推倒建筑物,重建全新的现代化社区,是更多考虑经济单一因素的大规模改造。二是内涵式的综合整治。对楼房、小区甚至街区进行系统的综合整治,改造成宜居整洁、和谐共享的美好住区,是更多考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因素的有机更新,满足硬件、服务、精神三方面需求。
城市更新起源于西方,西方现代城市更新的趋势是,二战后,由大规模拆迁转向社区邻里环境的综合整治,由单纯的物质环境改善转向社会、经济和物质环境相结合的综合性更新。
我国的城市更新趋势也大致如此。以往的城市更新是大拆大建,推倒重来。但随着原有建筑物消失,环境和城市历史也不复存在。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已到中后期,城市建设进入存量时代,加上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双重提升,开始重视城市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城市更新就更多地要求对老旧小区进行有机更新。因此,将文化因素融入老旧小区改造是顺应城市更新趋势的必然要求。
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坚持保护优先,注重历史传承”,“展现城市特色,延续历史文脉”。
2021年8月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要求“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严格控制大规模增建”,“鼓励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和微改造”,“最大限度保留老城区具有特色的空间格局和肌理”、“保留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
政策是客观现实的产物,落实政策是对客观现实的主动顺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通知虽然是征求意见稿,但按照惯例,正式稿和意见稿差异不会大,而且意见稿中的要求和导向非常明确,响应早的地方政府会占有先机,因此地方政府尽快理解政策、出台配套政策扎实落实,在渐近式的更新模式上领先一步成为表率,在更加重视将文化因素融入老旧小区改造中提升改造品质,是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发展也不例外。前期大规模的新建放缓,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小规模城市有机更新提上工作日程。城市有机更新之路,既有硬件的更新,又有契合城市的文化因素等软件的融入。比如,保留时代建筑、保持老城格局,延续城市风貌;保留年代文化印记、保持街区历史脉络,增加城市韵味;打造文化场景、营造文化氛围,提升城市气质,这都是此城之所以成为此城的独有品格的体现。改造成功的典型如广州荔湾区恩宁路的老旧社区永庆坊,以保护历史街区为前提制定改造方案,尊重街区肌理和建筑风貌,重新展现广州最美骑楼街风貌,突出了城市特色,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使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广州,实现了老城市老历史、新韵味新出彩。
老旧小区多处于城市中心区域,和城市发展不协调,迫切需要进行有机更新。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融入文化因素,形成各具特色的小区、各具风格的街区,是解决城市发展千城一面问题,再造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品格的必然要求。
随着城市发展,社会进步,群众的需求在不断提升。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到居住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表现为日新月异的新住宅新小区新街区和老楼老院老街的差异。老楼老院老街逐渐出现了外观破损、设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等问题,居住不舒适。身处老旧小区的居民迫切希望改善居住环境,从而提升生活品味,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居住环境的改善,既包括生活需求的满足,让群众生活更方便;也包括丰富社区服务供给,让群众生活更舒心;更包括增加文化因素,让群众生活更美好。比较典型的如广州老旧小区改造的永庆坊二期,以强化居住功能、提升人居环境的思路,美化环境,增加公共空间,安装休闲设施,修建恩宁涌公共水岸,打造“永庆环”水幕装置,为居民降温也能作为市民夜游的新景点。因此,将文化因素融入老旧小区改造,成为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升生活品味的必然要求。
当前老旧小区改造时间紧任务重,有关部门和人员为完成年度改造任务,付出了大量的体力、精力和时间,再要求把文化因素融入老旧小区改造,可能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认为没资金没时间没人员,当前最重要的是把老旧的硬件设施改造好,文化因素属于软件领域,等以后资金充足了、时间充裕了,再考虑。这种思想具有一定代表性。
老旧小区改造的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代表政府意志,是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的主要力量,他们的思想直接影响着老旧小区改造的状况。让文化因素融入老旧小区改造,首要的就是充分认识和纠正以上思想认识,使其重视文化因素、营造文化氛围,在让文化真正融入老旧小区改造中有想法。
一是消除思想顾虑。各地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应该追求综合效果,在满足功能性要求基础上做出融入文化因素的综合改造规划,根据实际状况设置合理的进度和程度,减轻工作人员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思想顾虑;出台拓宽改造资金来源的政策,用政策推动争取各级改造专项资金和养老、文化、卫生等涉及老旧小区的各类相关项目资金,按照谁受益谁负责原则让资金来源多元化,减轻改造资金缺口大的思想压力;在工作人员配备上,合理搭配掌握政策人员和技术人员,形成1+1 >2的工作团队,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方案,在团队配合中增强完成改造任务的信心。
二是改变思想认识。让工作人员了解程序,认识到生活类和文化类改造不会是截然分开的,融入老旧小区改造的文化因素既包括硬件设施也包括软件需求,因此统筹考虑比先后完成成本更低、时间更短、效果更好;让工作人员换位思考,认识到老旧小区居民迫切改变生活环境的需求,既包括维修完善基础设施、改造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共设施以享受城市生活的便捷美好,也包括打造历史文化场景、营造文化氛围以感受城市历史文化脉搏寻求认同感,从而在思想上愿意积极主动推动文化因素融入老旧小区改造,带头营造改造的文化氛围。
思想指导行动,但行动还必须有相应的能力,才能让思想变成方案、让愿望成真。城市更新工作中出现了不顾实际追求政绩、长官意志贻笑大方、以丑为美吸引眼球的现象,既造成了不良政治影响,还贻害地方,究其原因是参与者尤其是相关领导缺乏文化思维、文化素养不够、能力不足。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的有机更新,要求这项工作的参与者在能力上提升文化素养、培育文化思维,在让文化真正融入老旧小区改造中有办法。
一是提升文化素养。以专题培训方式提高文化理论水平、以外出考察方式拓宽文化视野、以自我学习方式培育文化思维,综合提升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文化素养,避免出现不论什么风格的建筑都盖庙宇式屋顶的伪文化、建设或改造不符原意的建筑或景观的审丑式文化,在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文化中提升能力,以文化思维让老旧小区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历史记忆、区域特色等文化因素合理融入改造,使老旧小区换新颜展现文化韵味,留住城市记忆。
二是提高鉴别能力。以征求居民意见方式从需求端尽可能多的了解居民文化所需、以听取专家意见方式从供给端了解文化融入提议,综合供需确定和老旧小区相得益彰的文化融入方案,避免出现文化展现的不伦不类、色彩搭配的低级土俗,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提高文化鉴别能力,以文化思维打造老旧小区的新造型、老风格,唤醒老旧小区的灵魂,留住老居民吸引新居民。
一分计划,九分落实。归根结底,文化因素能否融入老旧小区改造,最后还要看是否落到实处。有的地方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开始注入文化因素,但展现出来的结果和小区、和城市关联不大,没有特色,究其原因是流于形式,没有抓住小区的魂、城市的根以及未来。让行动落地有成效,要求这项工作的参与者在改造实践中凸显文化特色,在让文化真正融入老旧小区改造中有做法。
一是融入历史文化。挖掘街区的历史、文化特色,按照街区的自然生长肌理进行改造,还原时代元素,避免完全创新,可以适当用当时时代的风格和手法增加文化细节,延续历史文脉,让老旧小区因融合特有的文化因素而焕新,变成城市有魅力的空间;挖掘单位职工聚居的老旧小区特色,结合特定职业的历史发展和特点进行改造,运用老物件、新设计形成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展现个性化的职业文化特色,让小区居民有认同感自豪感,使小区成为居民心理上的家园。
二是融入新生文化。结合时代要求、居民需求,在生态文化融入上下功夫,采取彩绘生态文化宣传墙、种植花木、营造小水体、建造小凉亭或加把小伞等微改造措施,借助周边生态资源优势,将城市的绿化、公园或水系等与小区环境相渗透相融合,引生态入小区,融小区于公园,让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形成有情调的生态文化空间;在健康文化融入上下功夫,采取设置健康娱乐设施、建设健康小屋、配置养老服务配套用房等措施,补足健康服务功能,同时展现健康文化,形成健康文化共识,营造健康生活氛围,有效提升老旧小区服务品质,让小区居民有获得感幸福感,使小区成为居民能够依赖的温暖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