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亚亮
某高速公路桥梁,上部结构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空心板,共设2跨,跨度均为14m,桥梁总长度为34.62m,桥墩为钢筋混凝土柱式墩身,钻孔灌注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两侧桥台为钻孔灌注桩基接盖梁形式。
钻孔灌注桩是是根据成桩方式而定义的一类形式,即在建设过程中,采用机械钻孔的方式在地基土层中钻出桩孔,然后在桩孔内放置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从而形成灌注桩。这种方式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基本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地基。另外,桩体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可以保障桥梁建设的安全性;与传统的沉入桩形式相比,灌注桩噪音小、震动小。但是,混凝土的灌注作业是在地下泥水中进行的,因此控制混凝土的灌注质量是存在一定难度的;且该技术施工周期相对较长,成孔质量要求较严,钻出的泥渣有污染环境的风险。
钻孔灌注桩是建筑结构体系中的基础部分,在地基基础施工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与建筑的整体质量密切相关。但是,钻孔灌注桩具有质量要求高、工艺性强的特点,常涉及到水下作业,若缺乏科学的施工技术或是缺乏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就会极容易诱发质量问题,如断桩、蜂窝等,导致工程资源投入与产出不呈正比。对此,施工单位在钻孔灌注桩施工期间,需加强质量检测,并在落实此项工作后,以量化的方式评价施工质量来作为后续施工的参考,从而发挥出导向的作用。
(1)钻芯检测法。该方法是目前检测钻孔灌注桩质量时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具体是:截取桩身的一部分作为检测样品,然后对所取样的样品进行严格的检测,从而反映该桩的施工质量。但是该方法只能对桩身的一部分进行检测,且成本较高,实施检测的设备较为笨重,因此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限制,尤其是大规模钻孔施工时该方法就不能满足检测要求。
(2)振动检测法。该方法是通过设备对桩顶施加一定的激震力,桩体内部会随之产生震动,利用震动波接收器分析内部震动波的传播特点和传播速率等参数,从而判断桩身质量。该技术易操作且精度高,目前也被广泛应用。
(3)射线法。射线法是将射线照射桩身,然后利用接收器接收同位素并如实记录各项数据,再与射线的起始值进行比较,根据射线的衰减、散射等数据判断钻孔灌注桩对射线的吸收情况,从而为检测灌注桩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检测一方面是对成桩效果的检测,另一方面是在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检测,确保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避免出现最后返工的情况。一般来说,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重点有孔径、孔型、孔深、孔渣厚度、混凝土试块强度、灌注高度等施工环节,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各环节的施工质量检测不严格,出现质量问题,在灌注桩完成后再检测出质量不符合的情况则需要返工处理,一方面增加了劳动强度延长了施工周期,另一方面提高了项目建设的投资成本,因此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各项质量检测工作。
(1)成孔检测
成孔检测是对钻孔灌注桩技术基础施工质量的直接判断措施。在成孔检测时应当将有效清除孔底的淤泥,因为淤泥的沉积会影响孔径的质量,而且在灌注混凝土时也容易混入混凝土中,随着混凝土的持续灌注,泥浆会随之上升,最终造成灌注桩上部的质量不符合施工要求。
(2)施工过程检测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重点关注比较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首先应当明确钻孔灌注桩技术的施工流程,主要有成孔、下导管和钢筋笼、浇灌水下混凝土、成桩。成孔后应对孔底的淤泥进行有效的清理,并检测持力层的状态,对出浆量、出浆状态等进行记录。同时,监理单位对下钢筋笼、混凝土灌注等环节安排专人监督,及时检测,保证施工过程的质量。
利用钻孔灌注桩技术对公路桥梁进行施工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由于该阶段的施工属于地下部分,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很难通过肉眼观察判断,因此需要借助不同的检测手段及时发现隐患,有效消除,保障施工质量。
(1)出现原因
断桩是钻孔灌注桩技术进行施工时常发生的质量问题,且影响较大。在总结实际案例以及各项研究表明,造成断桩的原因一种是混凝土的坍落度较小,强度较低,造成断桩;另一种是由于导管直径较小,灌注混凝土时引起堵塞,且在混凝土初凝前没有及时疏通,造成孔内混凝土的灌注量、灌注密度等受到影响,从而引发灌注桩的强度不符合施工要求出现断桩现象。
(2)解决办法
常用的断桩缺陷解决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原位复桩。首先通过检测并确定断桩的具体位置,然后对断桩进行彻底的清理,然后重新灌注形成一个满足设计要求的新桩,这种方式能够较彻底的解决断桩缺陷。
接桩法。首先应将断桩处的混凝土进行凿除,然后将断面上的夹泥等全面清理,并去除桩身中的不密实部位,然后进行绑扎钢筋、支模等作业,然后灌注混凝土,有效凝固后与原桩形成一个高质量的新桩。
直接凿除法。当断桩缺陷较大,且桩身的强度、硬度、稳定性等方面均不能满足设计需求时,需要直接凿除重新灌注。该方法的特点是操作难度大,施工周期较长,增加了项目的建设成本,但是处理效果最好。
优质的桩基波形会呈现出清晰的特点,若存在质量问题,对应波形也将随之变化,且不同桩基质量缺陷所对应的波形变化也不尽相同。因此,施工单位可以根据波形的实际特性对桩的质量情况作判断。断桩的波形特点是:没有反冲且贴近零线,会在某处生成多次回波;对于桩底部分的质量问题,会有回波不清的情况;首波具有较大的厚度和宽度,会随波来传播,并在此过程中遇离析部分后将散射,随之出现波形增宽的情况,而这也是离析的重要标志。
出现原因。在钻孔灌注桩技术中,混凝土离析和蜂窝现象主要是由受弯构件布筋过密造成的。由于灌注桩将承担主要的承载功能,为确保其强度和形状,需要布设钢筋笼。但是当钢筋间距小于60mm时,在混凝土灌注时,浆液就难以从钢筋笼中过渡到其外部,造成钢筋笼与孔壁之间的空隙无法有效填充,从而造成离析、蜂窝等情况的发生。
解决办法。在处理混凝土的离析和蜂窝现象时,首先应将出现缺陷的工作面进行整平,并备齐各种施工工具;然后在桩体上钻孔,钻孔时应保证设备的稳定性,根据钻进程度适当调整钻进速率,防止操作过程中设备不稳定引起钻孔倾斜;然后进行清孔作业,将钻孔时产生的沉渣有效清除,防止沉渣影响后续施工的质量;最后实施高压注浆作业,根据配合比生产高质量的混凝土,并控制其用量,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灌注作业。
除了以上缺陷外,灌注桩还经常出现扩径和缩径等现象,严重影响桩基的承载性能,因此也应当引起重视。在处理该种缺陷时常采取的措施有补桩法和加大灌注桩截面法。补桩法是在出现缺陷的桩体两侧分别增加一个桩体,并与原桩体的标高保持一致,并利用连系梁将三个桩体紧密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具备项目要求的承载性能;而加大灌注桩截面法则是经过检测确定缺陷存在的具体位置后,在缺陷一定距离的上下两侧分别钻孔并灌注,然后用钢筋紧密的固定,确保桩体的稳定性。
钻孔灌注桩技术在现阶段的桥梁项目中应用较为广泛,但是也容易发生断桩、混凝土离析和蜂窝等现象,影响灌注桩的施工质量。这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工艺流程作业,并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测,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确保灌注桩的强度、安全性等方面满足项目的设计需求。还要对成桩质量运用先进合理的方法进行检测,为高速公路桥梁建设项目的安全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