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投入与企业绩效*
——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异质性视角的实证研究

2021-04-01 03:02张辰韵万幼清
关键词:幻觉类别过度

张辰韵 万幼清

(武汉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引言

R&D投资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始,绩效是企业营业成果的考核,不同企业创新活动得到的效益也会有差别。R&D投入强度提高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绩效[1,2]。针对R&D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调节因素与影响机制,学者展开大量研究发现,在企业复杂的经营中,不仅是R&D强度不断加大,其他因素也会影响R&D活动提升企业绩效作用的发挥。以往学者选取二者调节变量从宏观(外部监管、政府制度保障、财税政策等)和微观(企业规模、治理结构、高管特征等)两个方向展开。按照高层梯队理论,企业决策和绩效会受具有不同薪酬差距、海外经历、任期和性别等背景特征的管理者的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提升依赖优秀的管理者。对于创新活动及其结果,过度自信心理调节作用尤为突出。部分学者认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具有对现金流的敏感性,影响投资规模、水平、频率等,降低反映投资结果的企业绩效[3,4]。也有学者基于过度自信管理者的行为特征,认为其风险偏好、企业家精神以及对市场的控制力使得其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态度积极,给企业带来R&D投资的高回报[5]。

以往研究结论出现异化是因为关于过度自信的讨论是基于其同质的假设,而信息差异理论认为,该种心理特征可以细分为控制幻觉和优于平均两种类别,不同类别行为特征表现不同。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异质性框架,控制着公司资源的管理者对企业绩效有什么影响?过度自信异质性对R&D投入与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有何差异?国内外鲜有文献将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异质性作为调节变量讨论。本文选取2012—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管理者过度自信异质性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同时深入分析两种类别过度自信心理特征对于R&D投资活动对企业绩效调节作用的差异。

一、理论分析及假设提出

创新在经济长期增长中起核心作用,创新是企业结合生产要素和生产调节形成的新的生产力。企业进行R&D投资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大部分学者的研究证明,企业R&D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Cohen和Levinthal指出,企业R&D投资在推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对企业绩效有着长足的促进作用[6]。薛云奎等人认为,R&D投资等无形资产比固定资产对企业绩效的贡献价值高[7]。梁莱歆等人基于DEA模型研究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发现企业 R&D投资与企业的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8]。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R&D投资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Lee等人在2006年创新性提出了高阶理论,该理论以有限理性为研究假设,在模型中考虑了管理者的个人特征对战略决策和组织绩效的影响[9]。高阶理论提出后,学术界的研究对象从管理者个人逐渐扩大到整个管理层,研究内容涵盖管理者的年龄、薪酬、任期等人口特征。杨扬等人研究发现,企业绩效与投资者非理性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0]。

上述文献均在过度自信同质性框架下讨论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但是不同类别的过度自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何种差异?本文选取过度自信两个比较重要的类型:1)控制幻觉型。指管理者高估控制事情发展的能力,低估外部因素产生的影响。Miller等人发现,当人们期待某一特定的事情发生并当这件事情真的发生的时候,他们往往高估了自己在其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11]。Paredes认为,CEO过高的薪酬和对CEO过分的服从产生了CEO过度自信[12]。高管在公司重大发展战略决策中拥有最终决定权,这使得管理者认为自己能够控制决策结果,低估了失败的风险。2)优于平均型。指管理者认为自己在各方面都比他人平均水平高。

过度自信管理者的控制幻觉心理能够调动其维持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积极性,使得自身利益与股东一致,产生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趋同效应。与非过度自信的管理者相比,增加其抗风险能力和意愿。鉴于认知能力和价值取向的不同,优于平均型过度自信管理者的心理预期和行为选择高于非过度自信管理者,故会为提升企业业绩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与控制幻觉型相比,优于平均型过度自信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强。原因是:优于平均型管理者因为接受更高的教育,其拥有更广泛的知识结构、更强的认知能力和更丰富的管理经验。

假设2:与非过度自信相比,控制幻觉型和优于平均型管理者过度自信均促进企业绩效,且优于平均型管理者对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强。

高阶理论认为,管理者的人口统计特征可以用来解释公司的战略,以反映管理者独有的经验、技能和管理理念等,不同的特征形成不同的认知模式,同时塑造个人对环境的感知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Carpenter认为,异质性比同质性更能反映高层管理团队的沟通与合作水平,更有效地解释团队特征对企业活动的影响[13]。本文从异质性角度出发,探讨“控制幻觉型”和“优于平均型”管理者过度自信异质性对企业R&D投资与企业绩效的调节作用的差异。

优于平均型过度自信管理者能够通过有效配置整合资源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更具有创新精神,使得公司管理层有充分的动力把资源配置于R&D投资项目,从而提升企业绩效。优于平均型过度自信管理者比非过度自信管理者拥有较高的学历,使其能够在市场信息、拓展业务领域和完善组织结构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根据工作匹配原则,优于平均型过度自信管理者更能胜任具有高风险特点的R&D投资项目。具有控制幻觉心理的管理者个体倾向于将公司成功归结于自己的付出与能力,而回避公司失败的原因,从而将其归结于不确定性环境、动荡的外部条件等。与理性的管理者相比,虽然过高的薪酬差距传递给控制幻觉型过度自信的管理者自我成功的信号,为管理者自身提供了强激励,但是过高的薪酬水平会造成冗余资源,激励作用的边际效用递减,企业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与控制幻觉型过度自信相比,优于平均型过度自信起到的调节作用更强。因为其可以降低企业信息风险和债务风险,进而降低R&D投资成本。而在财务决策中,控制幻觉型管理者过度自信比优于平均型过度自信更为保守,故其产生的负向影响得以减轻。

假设3-a:与优于平均型过度自信相反,控制幻觉型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在R&D投资与企业绩效关系中起到负向作用。

假设3-b:优于平均型过度自信调节效应强于控制幻觉型过度自信,在二者共同参与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对R&D投资提高企业绩效整体起促进作用。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2—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对样本进行以下处理:将行业代码以J、K开头的样本企业剔除;剔除ST和*ST类企业;对连续变量进行缩尾处理。最终,共得到3 268家企业、17 997个样本。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研发数据缺失部分由作者手动整理。

(二)变量选取及定义

1)被解释变量:企业绩效。本文选取托宾Q值作为衡量企业绩效指标,代表市场对企业业绩的反应。

2)解释变量:R&D投资。本文选取R&D支出的自然对数表征R&D投资强度,并对相应数据做了滞后一年处理。

3)调节变量:管理者过度自信异质性。管理者过度自信来源于心理学,信息差异理论将过度自信分为四种类别,分别是:控制幻觉、优于平均、过度乐观、校准偏误。本文结合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范围和数据的可获取性,主要对“控制幻觉型”和“优于平均型”两种管理者过度自信表现进行讨论。对于控制幻觉型过度自信(KZHJ),参照姜付秀等人的做法,利用前三名高管薪酬之和占全部高管薪酬总额的比例,控制年度和行业得均值[14],若单个样本观测值大于对应的行业均值,则判定为控制幻觉型过度自信,KZHJ取值为1,否则为0。因为这种高于均值的薪酬表象会使得管理者认为自己地位相对更高,这就导致了对企业控制的强烈幻觉。优于平均型过度自信(YYPJ)用管理者的教育背景进行衡量。将高管学历按照等级赋值,高中至博士赋值为1~5。若学历大于或等于本科,则YYPJ取值为1,否则为0。借鉴刘柏等人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类别异质性(OC)只含有一种类别的过度自信管理者进行讨论[15],而不分析两种类别均含有的管理者。当管理者为控制幻觉型过度自信,取值为0,否则取值为1。

4)控制变量。借鉴叶蓓等人的管理者过度自信相关文献[16],本文选取公司治理与财务层面控制变量: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现金实力、两职合一、股权集中度,同时控制行业的宏观经济因素影响。上述变量的具体描述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及说明

(三)模型构建

根据前文理论分析,本研究设置以下模型:

1)验证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

TOBQi,t+1=α0+α1RDi,t+α2Sizei,t

+α3Levi,t+α4Cashi,t+α5Bothi,t

+α6Top10i,t+ΣYear+εi,t

(1)

2)验证管理者过度自信异质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TOBQi,t=α0+α1Xi,t+α2Sizei,t+α3Levi,t

+α4Cashi,t+α5Bothi,t+α6Top10i,t

+ΣYear+εi,t

(2)

3)验证管理者过度自信异质性对R&D投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

TOBQi,t+1=α0+α1RDi,t+α2Xi,t

+α3Xi,t*RDi,t+α4Sizei,t

+α5Levi,t+α6Cashi,t+α7Bothi,t

+α8Top10i,t+ΣYear+εi,t

X=KZHJ,YYPJ,OC

(3)

式3中,X=KZHJ表示控制幻觉型过度自信;X=YYPJ表示优于平均型过度自信;X=OC表示管理者过度自信类别异质性。

三、实证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表2为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表2中可以看出,R&D投入强度RD最小值为7.409,最大值为23.81,均值为17.75,表明样本公司的研发投入强度较大。控制幻觉型过度自信KZHJ的平均值为0.434,均值为0,说明研究样本中管理者存在控制幻觉型过度自信心理特征的公司约占43.4%;优于平均型过度自信YYPJ的平均值为0.815均值为1,说明研究样本中管理者存在优于平均型过度自信心理特征的公司约占81.5%,样本公司中管理者团队平均学历大部分高于本科。比较两种类别的过度自信发现,企业中控制幻觉型过度自信管理者少于优于平均型管理者。管理者过度自信异质性OC的样本观测值为11 619,说明两种类别过度自信均含有的管理者有6 378个。

(二)相关性分析

对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如表3所示。R&D投入强度RD与企业绩效TOBQ在1%水平上显著,即R&D投入强度升高会带来绩效的提升,初步验证假设1成立。控制幻觉型过度自信KZHJ、优于平均型过度自信YYPJ与企业绩效TOBQ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且过度自信异质性OC与企业绩效在10%水平上显著。初步验证假设2成立。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3 变量相关性分析表

(三)回归分析

1.R&D投资、管理者过度自信异质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根据多元回归分析,如表4所示,模型1关于R&D投入与绩效TOBQ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D投资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加大R&D投资强度,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经济实力,推动绩效提升。假设1得到验证。

表4中模型2—4表示管理者过度自信异质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由模型2可知,管理者控制幻觉型过度自信KZHJ系数为0.142,且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和理性管理者相比,控制幻觉型过度自信心理可为企业增加0.142%的绩效。控制幻觉型过度自信能促使管理者工作积极性提高,从而使企业盈利水平提升。由模型3可知,管理者优于平均型过度自信YYPJ系数为0.339,且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和理性管理者相比,优于平均型过度自信心理增加了0.34%的企业绩效。同时,控制幻觉型过度自信回归系数于优于平均型过度自信,这意味着两种类型的过度自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从模型4可以看出,管理者过度自信类别异质性OC的回归系数为0.245;1%的显著水平说明相比于控制幻觉型过度自信,优于平均型过度自信管理者增加了0.245%的企业绩效。这是因为,优于平均型过度自信管理者的存在表明企业具有强大的外部竞争力,在行业中存在相对优势地位和较为理想的经营状态。假设2得到验证。

控制变量的结果显示:公司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说明企业花重金扩大企业规模或者高举负债利用财务杠杆,可能会导致企业资源的浪费,导致企业绩效下降;现金实力Cash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说明现金的流动带动绩效的提升;两职合一Both、股权集中度Top10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说明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情况较多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时,会存在“一股独大”的情况,不利于企业发展。

表4 基本回归分析

2.管理者过度自信异质性对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调节作用

如表5所示,模型5—7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异质性对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模型5表示控制幻觉型过度自信KZHJ对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回归结果,引入交互项KZHJ*RD后,通过系数为-0.101的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这是因为控制幻觉型过度自信心理会增加企业内部竞争,阻碍项目的顺利运行。模型6表示优于平均型过度自信YYPJ对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回归结果,引入交互项YYPJ*RD后,通过系数为0.034的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模型7表示过度自信异质性OC对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回归结果。交互项OC*RD通过系数为0.078的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当管理者拥有很高的话语权与控制权时,更容易导致R&D项目过度投资,而优于平均型管理者作出决策时更加谨慎并反复评估决策后果,削弱控制幻觉型管理者的控制权,矫正其存在对项目风险的认知偏差,有助于R&D投资项目落地实施。假设3得到验证。

表5 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调节作用

3.稳健性检验

首先,因为R&D投入到获得技术创新成果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过程,有时间滞后问题,并且管理者行为对公司经营影响有时间效应,因此,对方程中滞后一期数据调整为滞后两期数据,回归结果和前文基本一致。这表明,技术创新活动对企业绩效提升有持续性,并且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有“半永久性”特征,持续影响企业创新活动和绩效。

四、研究结论

本文研究发现,企业增加R&D投资强度有助于绩效提升。管理者无论是具有控制幻觉型还是优于平均型过度自信心理特征,均会为企业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但提升效果有差异。进一步发现,在企业创新活动过程中,控制幻觉型过度自信会抑制R&D投入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而优于平均型过度自信则作用相反,并且其发挥的调节作用更强。意味着,当公司同时拥有两种类别的管理者时,优于平均型管理者可以利用高资历和良好团队沟通,降低控制幻觉型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不利于R&D投资活动的影响,而达到管理层合作互补共同经营公司的结果。

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制定管理者选拔机制时,同时需考虑管理者的心理特征;聘用人才时,倾向于将“知识化”作为选定人才标准,为企业带来更多优于平均型管理者。提高薪酬有助于管理者促使R&D投资活动的目标达成;过度提升薪酬则会造成企业冗余资源,增强管理者控制幻觉心理。本文尚存在不足之处,比如:管理者相对薪酬、学历分别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表征两种类别过度自信影响了本研究结论的准确性;研究仅限于对控制幻觉、优于平均型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影响;而过度自信还有另外两个重要来源——校准偏误和过度乐观,但是受制于数据获取的限制,本文没有进一步考察这两种来源过度自信的具体影响。

猜你喜欢
幻觉类别过度
过度情绪反应的背后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论陶瓷刻划花艺术类别与特征
一起去图书馆吧
真实的幻觉
当代艺术家处于自以为是的幻觉中
远方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The world is the youngest backpacker Wenwen’s kindergarten
春天的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