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毒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简介

2021-04-01 12:45:38
关键词:南京医科大学毒理学教育部

现代毒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以下简称实验室)是在江苏省应用毒理重点实验室(1996)、江苏省医药农药兽药安全性评价与研究(GLP)中心(2001)和江苏省部共建教育部现代毒理学重点实验室(2005)基础上,于2008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开放运行(教育部教技函[2008]13号),2016年度通过教育部评估并被评为良好。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59人,拥有一支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中青年队伍,形成了合理的老中青结合的学术团队,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0余人次,主要骨干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

实验室确立了“自主创新、重点突破、跨越发展、引领未来”的发展战略,以“服务于国家目标、开展创新性研究、培养高层次人才、建设一流实验室”为根本宗旨。根据二届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建议,将原有的5个研究方向进行优化整合,调整为环境与人类生殖健康、环境与肿瘤发生发展、毒理学新机制与新方法、安全性评价与风险评估4个研究方向。

实验室已建成细胞分子毒理学、SPF级动物实验、环境化学物检测分析、毒物信息学与危险度评定4个公共科研平台,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实验室现有面积约14 000m2,包括一栋5 000m2的主楼和1 000m2的大动物实验动物房。拥有二代基因测序仪、飞行质谱仪、流式细胞仪、全自动高内涵细胞分析系统、染色体遗传分析工作站等大型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实现网络化管理和实时监控,拥有独立的运行和管理网站。

实验室近5年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每年获批10余项重大课题、百余篇高水平论文、10余项专利,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所在的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2020年ESI排名已达到前122位(前1.26‰),有望取得新的突破。

实验室始终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将结合毒理学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进一步完善“十四五”发展规划,突出现代毒理学的发展理念,在毒理学新理论、新技术、新机制、新材料等方面重点突破。此外,还将扩大毒理学成果运用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人民健康。努力将实验室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重点实验室。

猜你喜欢
南京医科大学毒理学教育部
南京医科大学国家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PM2.5毒理学实验染毒方法及毒理学效应
教育部召开座谈会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4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
中国卫生(2016年8期)2016-11-12 13:26:50
灾害毒理学理论研究初探
火灾毒理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教育部:高考地方性加分项目2018年减至35个
Detection of prostate cancer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磁共振成像(2015年1期)2015-02-21 05:37:01
我校两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
加强医保管理 建立医院控费机制——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保管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