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君 张彦春
肺结核是因结核杆菌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其主要症状为咳嗽、咯血、咳痰、发热、盗汗等,近年来肺结核反弹较为明显,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肺结核病程较长,具有传染性,治愈后复发率较高,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较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2]。大量研究表明,肺结核患者容易产生忧郁、焦虑等负性心理状况,从而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是结核病发生、发展、恶化及复发的重要诱因[3-5]。心理弹性是个体在面对逆境、危险、创伤或其他重大压力时能正确面对并良好适应的能力,即面对逆境或重大压力时的反弹能力[6],高心理弹性水平可提高慢性病的抗压能力,促使积极应对疾病。社会支持是社会网络采用一定的精神手段或物质无偿帮助社会弱者的一种选择性社会行为[7],可以缓解负性心理状况,为机体健康提供保护作用。本研究调查分析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184 例肺结核及156 例健康志愿者的心理状况、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总结中青年肺结核心理状况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旨在为更好的开展临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6 月在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184 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病例组,纳入条件:X 线及胸部CT 检查、痰涂片抗酸杆菌检查确诊为肺结核;年龄18~60 岁;自愿参与调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条件:患有精神病、严重躯体性疾病、药物依赖、认知功能障碍、合并患有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病、无法正常交流独立完成调查问卷者。184 例患者中,男121 例,女63 例;平均年龄37.52±11.34 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95 例,中学中专57 例,大专及以上32 例。按照组间匹配的原则,选取同期来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156 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男94 例,女62 例;平均年龄35.67±8.21 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88 例,中学中专43 例,大专及以上25 例。两组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人员给予患者统一指导语,让其充分理解条目意义后自评填写量表,对于部分填写困难者,可由调查者代为填写,问卷填写完毕后立即回收并及时核查。
1.2.1 心理状况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选用其中躯体化、焦虑、抑郁3 个分量表,采用5 级评分,分别反映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评分越高,说明心理状态越差。
1.2.2 心理弹性调查采用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 - RISC),包括乐观、坚韧和力量3 个分量表,采用5 级评分,分别反映从不、很少、有时、经常、几乎总是,评分越高,说明心理弹性越好。
1.2.3 社会支持调查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3 个分量表,10 个条目,其中条目1~3、5、8~10 的计分方法是1~4 选项分别对应计1~4 分;条目4 包含4 个子条目,子条目的a~d 选项对应计1~4 分;条目6、7 是多选项,选择“无任何来源”计0 分,选择“下列来源”则对应选几项计几分。得分越高,说明社会支持度越好。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心理状况评分与心理弹性评分、社会支持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病例组躯体化、焦虑、抑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青年肺结核患者存在心理障碍,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况评分比较(分)
病例组乐观、坚韧、力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理弹性评分比较(分)
病例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社会支持评分比较(分)
肺结核患者心理状况评分与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肺结核患者心理状况与心理弹性的相关分析(r)
以心理状况得分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总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度是影响肺结核患者心理状况的因素(P<0.05),肺结核患者心理状况评分与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见表5。
表5 肺结核患者心理状况与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相关性的多因素分析
肺结核是一种有着“痨病”之称的以变态反应为主的慢性传染病,其病情程度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而且也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障碍问题,此次调查对象针对中青年,其中大多数在家庭中担任着“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重担,承受着家庭及工作的双重压力,使其难以积极从容的面对疾病。再加上该病具有典型的症状体征,且传染性强,容易受到周边社会的孤立及歧视,从而进一步加重心理障碍,大大降低治疗效果,不利于疾病康复[8-9]。因此,在肺结核的治疗中除了考虑感染情况、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之外,还应着重注意心理状态,健康的心理状态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患者的躯体化、焦虑、抑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证明肺结核心理状态差,普遍存在躯体化、焦虑、抑郁情绪,与多项研究结果一致[11-12]。而良好的心理弹性可促使在面对疾病时表现出更多的积极和自信[13]。病例组乐观、坚韧、力量评分低于对照组,证明心理弹性差;肺结核心理状况评分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说明心理弹性水平越高,不良负情绪越少,医护人员应加强与的沟通,耐心解答疑问,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解除内心忧虑,定期进行心理弹性评估,对于心理弹性评分较低者应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帮助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心理弹性水平。社会支持指的是一个人感受到的物质或精神上给予自己帮助的社会方面关系总和[14]。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有利于减轻应激反应,有利于促进机体康复[15]。病例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医护人员在与其家属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基础上应多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家属、亲戚朋友应多与其联系,以便能得到更多的求助渠道。由表5 可知,肺结核心理状况评分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说明家属、亲戚朋友的支持有助于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提示医护人员在护理中需正确评估并充分利用社会支持,以帮助提高情绪自控力,改善不良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中青年肺结核心理状态、心理弹性水平均较差,社会支持利用度低,心理状态与心理弹性水平、社会支持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多关注心理状态,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心理弹性水平及社会支持,从而改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