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脾破裂脾动脉介入栓塞术的临床效果

2021-04-01 07:35申琳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外伤性脾脏白细胞

申琳

河南确山县人民医院外二科 确山 463200

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脾破裂占20%~49%,其中85%为真性脾破裂,脾破裂的处理原则为“抢救生命第一,保脾第二”[1-2]。本研究通过对收治的7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脾动脉介入栓塞术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05—2020-05间我院收治的7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依据腹部外伤史、临床表现和超声、CT、MRI影像学检查确诊。(2)均符合相关治疗的适应证[3]。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腹腔脏器损伤者。(2)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脾切除组和脾动脉栓塞组,每组36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1.2方法脾动脉栓塞组:局麻,右股动脉穿刺,插入4F导管至脾动脉主干,行动脉造影确认脾破裂出血部位,对出血的脾动脉分支采取明胶海绵条、明胶海绵颗粒或不锈钢弹簧圈栓塞。再次造影确认止血成功,即可拔管。穿刺点局部加压包扎,右下制动肢24h。脾切除组:全麻,经左上腹旁正中切口或肋缘下斜切口行全脾脏切除手术,具体手术方法参考文献[4]。

1.3观察指标(1)术前及术后2周的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2)术后并发症(感染、急性肠梗阻、出血、肺炎、胰腺炎及肺萎陷)。

2 结果

2.1白细胞与血小板计数术前2组患者的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的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较术前升高,其中脾动脉栓塞组高于脾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白细胞与血小板含量对比

2.2围手术期并发症脾动脉栓塞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脾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外伤性脾破裂在腹部损伤中最为常见,若破裂发生在脏面,尤其是邻近脾门者,出血量大,患者可迅速发生休克,抢救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5]。脾切除手术可迅速控制出血,目前仍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主要手段。但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其含有丰富的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在全身淋巴组织总量中,脾脏约占1/4;而且亦是具有滤血、储血、造血以及内分泌功能的主要器官。有研究指出,脾脏切除后可引发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患者的T淋巴细胞水平持续下降, 甚至可能诱发以肺炎球菌为主要病原菌的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在“抢救生命第一,保脾第二”的前提下,如条件允许应尽量保留脾脏或脾组织[6-7]。

近年来我院对7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依据其全身状况和脾破裂分型选择相应的脾动脉介入栓塞术和全脾切除术。本研究结果显示,脾动脉栓塞组患者术后的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均高于脾切除组,且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脾切除组,与龚溪明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在于:(1)脾动脉介入栓塞的操作较为简便,且创伤相对较小,术后患者可早期活动,有助于提高肺活量及静脉血回流和胃肠功能的恢复[9]。(2)脾动脉介入栓塞术保留了脾脏以及脾功能,故有利于促进血小板及白细胞的恢复,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10-11]。

综上所述,对于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采用脾动脉介入栓塞术不仅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而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猜你喜欢
外伤性脾脏白细胞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流程管理在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救治护理配合中的应用
白细胞
脾脏血管性病变与淋巴瘤CT鉴别诊断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脾脏也会出现钙化
如何预防胃癌手术中的医源性脾损伤
潜水强者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