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冠斌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13
在这次江苏河长制标志的设计中,我首先思考的就是用传统文化元素来对整个标志进行一个设计,从而让它既符合主体,又能体现出江苏省的风景与文化。最终我选定了以“书法”“山水画”“篆刻”为主要元素进行设计。
中国的汉字在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后,经过各个时期不断的演变,最终演变为我们所熟知的样子。汉字是中国人民对现实事物的总结概括,贯穿了整个中国美学的发展。古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排在第五位的“书”,指的就是书法。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书法渐渐成为一种极具中华文化内涵的传统艺术。
当选择在设计中应用传统书法的元素时,我便着重从以下两个个层面进行构思:
首先是字义。汉字作为表意文字,设计者在选择汉字时要了解字义,选择的汉字要适合自己的主题。在江苏河长制logo 的设计中,我选择以江苏的“苏”字作为整个标志的基础,既然要制作江苏河长制的标志,首先就要能够代表江苏,“苏”字作为江苏省的简称,显然非常的适合主题。
其次,便是在书法中,极为讲究的“形与势”。在设计江苏河长制的时候,决定我选择字形的关键便是“河”,河流给人的感觉是柔和的,是生生不息的。而说到江苏的河就让人不免想起山明水秀、美丽富饶的江南。所以,根据这个特点,我选择了比较钝的笔触,不仅能展现出河流柔和稳定、生生不息的感觉,更能够体现出这里婉约细腻的风土人情。接下来便是“势”,这里我选用的是曲线的笔势,相较于直线的笔势力的刚正,曲线的笔势圆润、柔和,更加符合河流带给人的感受。虽然少了一份气势,却多了一份和缓。
总的来说,在使用传统书法元素进行创作时,无论是文字的选择还是字形字势的设计,都取决于设计的主题,只有在选择了适合的主题设计,才能够让作品有足够的张力,获得最好的视觉效果。
首先,中国传统绘画讲究“以形写神、神形兼备”。在传统绘画的审美看来,“形”是次要的,“神”才是主要的。而这个“神”,指的便是所描绘对象的气韵、神态、特征。
其次,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讲究“势”,不受透视规律的约束,是画家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但是也必须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一幅好的中国画中有重心,也有陪衬。在江苏河长制的设计中,我按字的结构,把整个标志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的草字头我把它设计成两座远处的山,两峰之间一条蜿蜒的河流淌下来,下半部分作为主体部分则设计成水的形象,以山衬水,突出主题。
第三,便是色彩的选择。中国传统的绘画主要是水墨画,尤其以唐宋时期水墨写意画尤为兴盛。但在这里我选择的设计元素是唐宋时兴起的另一种画风——“青绿山水”。在过去,青绿山水是一种以矿物质石青、石绿为主要原料的山水画,所以它的配色也以青绿色为主。但由于以北宋文人画为核心的水墨写意画在许多画家文人的推崇下发展成为了主流,变相的阻碍了青绿山水的发展,虽然北宋时期也曾出现如王希孟等优秀的青绿山水画家,之后还曾出现袁江、袁耀父子重振青绿山水,但主流的水墨山水画的观念与技法已经逐渐渗透,水墨化的青绿山水,青绿色越来越淡,墨色越来越多,最终被水墨山水完全取代。
唐 李思训 《青绿山水图》
青绿山水的没落,其实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文化风向转变的一个缩影。然而在当代,人们的视觉感受力越来越强,传统的水墨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品味和审美的需求。因此我选择了色彩上从青绿山水入手,并融入当代的一些设计手法,使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接近时代的审美特征。
最终,远处青葱的山与近处的蔚蓝的水,交相呼应,碧水青山共同构造出江苏的“苏”的概念便形成了。
但在这次江苏河长制的设计中,除了体现河长制的理念,我还融入了十八大中生态文明建设的“绿水青山”的理念,所以采用“青绿山水”的配色概念无疑更能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维护河湖健康,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的最终目标。
篆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艺术,距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所谓的篆刻也就是用篆书雕刻出的印章。
篆刻艺术兴起于先秦,秦灭六国后,秦始皇的“玺”便是篆刻而成。在当时篆刻的材料通常是玉石,根据雕刻方法不同,最常用的有两种,即“朱文印”与“白文印”,顾名思义,“朱文印”指的便是在篆刻时把字体刻凸出来,只留下笔划与印边,由于印章通常都是蘸取红色印泥,所以印出来的文字呈红色,也叫阳刻。“白文印”则与之相反,在篆刻时把字刻凹下去,去除笔划,印出来的便是被红色包围的白字,也叫阴刻。
朱文印与白文印在用法上虽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但由于篆刻方法不同,带给人的视觉效果却是截然相反的。在视觉上,朱文印的“留白”给人一种“虚”的感觉,视觉影响较小;而白文印的“留红”则十分凝实,能够抓住人的视觉重心。所以在设计江苏河长制的时候,为了突出“河长制”的视觉效果,我选择应用了白文印,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我看来,当印章在整个设计中居于核心或者重要的地位时,使用白文印更为合适;当印章作为整个设计的陪衬或者次要的地位时,为防止喧宾夺主,使用朱文印则较为合适。
中华传统艺术历时千年发展至今,从来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在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中,经过魏晋以来历代大师的发展、完善,诞生了“诗、书、画、印”这种将四种优秀传统艺术结合到一起的表现形式。传统的四种独立艺术表现形式的相结合,也形成了中国艺术所独有的表达形式。
早在汉代,便已有人在画上题字,此时其意义主要是文字传达,与艺术关联不大。但中国书法历经“篆、隶、行、草、楷”等书体的发展,从其结构,格局,风格一直被认为书画同源。到了唐代,诗与画的关系便开始紧密起来。到了宋代,文人画逐渐兴起,并发展成为主流,诗画相融成为文人士大夫阶级的追求,许多文人士大夫既是画家、诗人,也是书法家。在两宋到元朝期间,诗书画的结合越来越密切,“诗书画”并称三绝而受到更多的关注,而印在此时却并不被重视。文人篆刻的崛起大约在明代,从明代大家文彭之后,诗书画印才开始真正的结合起来,自此印章的设计创作也越来越重视与书画的匹配。
再回到我们的现代平面设计上来,像诗书画印这种多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创作方式,同样适用。在江苏河长制的设计中,我以山水的绘画造型来对“苏”字进行重构,远方的山,身边的河,巧妙地构成了“苏”。山水画与书法的诗意融合,呈现出了江苏绿水青山的自然风光,也蕴含了江苏人对山清水秀、呵护河湖的精神追求。画龙点睛的红色河长制拓印,是承诺,也是责任。诗书画印的融合,书写出了水韵江苏的新画卷。
综上所述,将这种把各传统艺术的结合创作的方式应用到现代设计中来是极为可行的,它不仅能引领出一条“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新方向,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的一种传承与发展。同时,在华夏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也有着更多的传统艺术、传统文化等待着我们发掘应用到现代设计中来。
《江苏河长制》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