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后大学生复学的积极心态调控问题研究

2021-03-31 13:43叶湘虹
关键词:心理危机新冠肺炎疫情

叶湘虹

摘    要:一场罕见而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大学生的学习、工作与生活计划,使经历了超长假期后复学的大学生面临适应压力、学业压力、健康压力、人际压力、就业压力,部分受疫情影响,心理创伤较重的学生更是需要面对创伤所带来的压力。文章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用积极心态来调控学生复学后压力的办法:培养乐观的积极心态;充分行使自主选择的权利;学习可行的情绪调控方法以及培养弹性的乐观意识。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大学生复学;心理危机;积极心态;

中图分类号: B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2-0086-03

2020年以来,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类经历的一场巨大危机。大学生无法及时返校复学,他们的学习生活节奏被打乱,心理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影响。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复学后的心态调控成为高校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因疫情而无法复学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分析

北京大学钱铭怡教授在《我们可以在延长的假期中做些什么》的讲座中,报告了自己针对超长寒假中879名大学生生活状况所作调查发现,大学生生活状况表现出如下四个方面特征:1.人数排名前三的活动:

上网(85%),看电视剧/电影(74%),睡觉(72%);2.比以前假期增多的活动比例排名:上网(67%),睡觉(65%),影音游戏等娱乐(61%),朋友聚会显著减少(82%);3.与之前相比,大学生们在此次假期中的活动是更加零碎的、即时化的(睡觉除外);4.不到1/5的大学生有计划且执行良好,约1/2的大学生虽有计划但执行不足,约1/3的大学生目前没有计划。

一般而言,当事情的发展如行为主体的预期,主体会对学习与生活有一种掌控感和自主感,一般情绪较为稳定。但疫情的突然发生,假期被一再延长,复学时间迟迟无法确定,部分学生便会出现如下负面感受:担忧、焦虑;无聊、空虚;情绪低落;寂寞、孤独感。他们焦虑疫情所带来的严重影响、担心自己的学习计划被打乱、害怕自己和亲人感染新冠肺炎,更恐惧死亡。针对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初步调查发现,年级越低的学生面对疫情越为恐惧,主要担忧的是健康问题和生命安全;而年级与学历层次越高的学生,他们则受困于保研考研、见习实习、出国留学、毕业论文与找工作等现实问题,迟迟无法返校打乱了他们的计划,情绪表现得更焦虑、抑郁。

二、大学生复学后的心态分析

随着国内疫情日渐好转,大学生终于可以返回学校学习,他们的内心是兴奋的,同时他们也将面临各种新压力。

(一)复学后面临的压力

他们可能面临适应压力、学业压力、健康压力、人际压力、就业压力,部分受疫情影响心理创伤较重的学生更是需要面对创伤后压力。

适应压力:学生积累了过长时间的学习热情随着复学被点燃,但身体的懒散还停留在宅家时的昼伏夜出模式,身体拖了决心的后腿,看着身边自律的学生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学习,可能诱发一些学生的焦虑、恐慌、压抑情绪或挫败感。

学业压力:因为疫情,很多高校春季学期没有返校,返校后很多学生面临部分课程的考试,面临着英语四、六级等重要考试、毕业论文开题或写作等工作,理工、医科還有很多实验课程要补上,假期时间由超长突然转变为余额不足,还要从轻松懒散立即转入战斗状态,这给不少学生带来了明显的学业压力。

健康压力:返校以后,大家集中在一起学习和生活,对疫情与健康过度担忧的学生会较为敏感,时刻在意身边同学是否有相关症状,过度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尤其是对班上或寝室来自严重疫区同学持有戒备心理,严重者可能会由于过度担心健康问题而出现寝食难安、失眠多梦、犹疑惶恐等表现。

人际压力:由于适应压力、学习压力和健康等压力,使一部分学生的情绪受到影响,他们着急上火,说话做事急躁,极易引发人际矛盾。此外,半年多时间的宅家生活,让一部分恋爱的学生被迫分开太久,只能通过网络联系,被禁足在家的无聊,可能诱发不少恋人之间的争吵甚至分手,他们还需要分出一部分时间与精力来处理恋爱冲突。

就业压力: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的经济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会延续到后面几年,这会诱发毕业生较为严重的就业焦虑。

危机后的创伤与压力: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来自疫情严重地区,他们亲历了疾病的无情、担心被传染的极度恐慌,经历了家人患病与治疗的艰辛、医疗资源一度短缺时的无助、个别确诊病人病逝的消息等,都可能让他们处于创伤后应激状态,甚至有学生会有幸存者内疚感。还有部分学生,他们的父母或家人是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警察、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他们经历了对家人健康的担心与牵挂;或者,他们也遭受了新冠疫情危机事件的替代性创伤。还有极个别学生,被确诊感染了新冠肺炎并被幸运地治愈,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进行生理与心理的康复。

返校复学,虽然给大学生带来了这么多心理压力,让他们短期内有一些适应上的困难。然而,我们也需要从另一视角来看,适度的压力和焦虑是有积极意义的:它有助于大学生正视现状,重视当前任务,重视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激发良好的学习生活状态,所以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正视这种压力。

(二)复学后大学生的心理需要调整

针对上述各种压力,大学生需要尽快调整心理,以积极心态面对各种压力,尽快适应重启的学期。“心理健康的状态并不只是没有身心失调紊乱的现象,而是一种蓬勃的存在”[1]。大学生要恢复到这种蓬勃的健康状态,他们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要迅速摆脱疫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转移注意力关注积极事物。当一些糟糕的事情发生后,我们的大脑会有一种负面偏好,过度的负面偏好可能带来心理危机。“许多心理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是负性生活事件(Negative Life Events NLEs)。研究显示,即使是发生时间久远的NLEs也和情绪不稳定有显著相关,而且维持较长时间,表现为抑郁、焦虑。”[2]为了克服这种负面偏好,我们需要让思维变得更有辩证性、广度和弹性。新冠疫情是一场巨大的人类危机,但它也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如让我们更加关注人与所有生命物种的和谐共存,更加珍惜生命,疫情让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制度自信得到更好的彰显等。

其次,要减少焦虑感,增强控制感。曾有心理学家做过实验研究,当行为主体对自己的环境与行为具有自主控制感时,其生命状态会好很多。比如,有心理学家把一群老鼠分成两组,实验组老鼠被电击可以自主逃离,对照组老鼠被电击时无法逃离。予以一段时间的电击后,发现实验组老鼠总体无恙,而对照组老鼠却患上了严重的消化道溃疡。这说明,当我们处于高压状态时,能持积极心态并主动选择环境的人,会比处于消极状态而没有主动选择权的人,行动力更强,工作效率更高,总体状态更为良好。所以,复学返校后的大学生面对诸多压力,应当积极面对、主动适应压力环境。

第三,适度增加社会连接感、获得人际支持。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类需要大量的社会支持和联结。人类头骨的颅脑容量从600立方厘米增加到1200立方厘米,花了500万年的时间,这个倍增的脑容量仅为了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吗?并非如此,英国心理学家尼克·汉弗莱(Nick Humphrey)提出:人类大脑的倍增,主要是用来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性是人类极为重要的进化成果,其意义甚至一度超过眼睛。所以,大学生返校复学后遭遇了压力,定期与身边重要关系人进行沟通,在情绪低谷时,主动找寻温暖的情绪安全岛,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会使问题缓解。美国心理学家E.Diener做过一个关于幸福的研究,这个研究持续了25年,他发现,对幸福感贡献最大的因素并不是高收入、高学历、年轻美貌、婚姻幸福等,而是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至爱亲朋的关怀、温暖的社会支持记忆和适当的社会交往技巧等的作用。因为,人类是社会性生物。

三、以积极心态应对复学后的新学期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里格曼(Mzrtin E.P.Seligman)提出积极心理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蓬勃人生。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在向积极干预转型,“即从注重消极干预向注重积极干预转变,从注重后期干预向注重前期干预转变,从注重单一干预向注重协同干预转变,从注重泛化干预向注重精准干预转变”[3]。对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复学的大学生心态调整,我们更要从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那里得到启示: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积极心态的人拥有这样的信念:任何一个问题都至少有三种以上的解决方法。大学生如何用积极心态调整复学后的心理状态呢?我们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应对。

(一)培养乐观的积极心态

为什么要强调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态?“到目前为止,所有药物和绝大部分心理治疗法都只是治标,是像化妆术一样的障眼法,做到最好也不过是65%而已。积极的介入有可能打破65%的极限,超越治标的症状消除,朝向治愈前进”[1]。培养积极心态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积极心态与消极心态,具有明显差异:1.在对待自己和环境方面,积极心态者有主动选择的权利,而消极心态者则会受环境的被动影响;2.在处理人和事的关系方面,积极心态者是人主导或推动事,消极心态者是事推动人;3.遇到问题时的态度方面,积极心态者主动思考和寻找解决办法,消极心态者推卸、沮丧、退缩、等待帮助;4.当环境不好时,积极心态者会积极进取,消极心态者则怨天尤人。显然,积极心态能让人更好地适应环境并取得成功;而消极心态让人总是陷在心理危机之中难以自拔,耗散心理能量。美国成功学院对1000名成功人士的研究发现:积极心态决定了一个人成功的85%,而专业技术等却只对一个人的成就贡献了15%的力量。研究发现,成功人士的首要标志是他们的心态:他们拥有积极心态,乐观面对人生;并能乐观接受挑战和愿意应付困难;不推卸责任、不埋怨,并且总是在微笑。悲观主义者常常会把导致挫折的原因认为是普遍而永久、不可改变的,这很容易让他们陷入无助状态。而乐观主义者却常常认为导致挫折的原因是局部、暂时且可变的,他们就很不容易感到无助。因此,让大学生保持乐观主义心态,会比悲观主义者更不易感到沮丧,在课堂学习、运动场上和工作场所更有利于发挥潜力,人际关系也更好,健康状况与学业成就也会更优秀。

(二)充分行使自主选择的权利

在疫情危机过后,大学生需要充分行使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自主权与自控权。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比较对生活拥有和没有自主控制权的人生活状态会有怎样的差别。一组老人可以自由安排生活作息节奏、自主安排休闲娱乐生活、自主装饰生活环境、自主照顾养植物等。而另一组老人则被剥夺所有自主权,一切都没有自主掌控的机会,完全被动服从安排。一年半以后,第一组老人死亡率为15%,第二组老人死亡率却高达30%,生活没有自主感和自控权居然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所以应让大学生明白,保持积极心态、自主控制自己学习生活的重要性,绝对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生活自主权和决策权,要制订切合自身实际的可行的学习生活计划尽快恢复到最佳的学习生活状态。

(三)学习可行的情绪调控方法

对环境适应力强、有更强幸福感的人并不是没有负性情绪,但他们不会表现出过多的负性情绪,因为他们具备较强的调控情绪的能力。对大学生来说,既要控制消极情绪,也要多引发快乐情绪。

在控制消极情绪方面,可以通过高质量的倾诉与沟通、轻柔地抚摸身体、深呼吸、正念练习、在不影响他人的环境里呐喊宣泄情绪,或者用写日記、写小说等方式,对自己的负性情绪进行叙事,进行故事的改写或重构,达到宣泄负面情绪的目的。一个关于二战后犹太人的研究发现:经常记日记记述二战中痛苦经历的人,比从来不说,也从来不写的人,情绪状态要好很多,因为写作解构了他们曾经的创伤,并重构了未来与希望。

引发快乐情绪方面,可以通过微笑、接触、音乐、运动、闻香、亲近大自然、游戏、静坐禅思、公益行善等方式获得。比如通过“蝴蝶拍”帮助自己增强积极感受与安全感。再比如“三步呼吸空间”的正念练习,只需要3~5分钟,就可以尽量将宽广、浩瀚、接纳的感觉带到一天的每个时刻。

此外,“迪香式”微笑也是不错的调节情绪方式。这种微笑是嘴角肌上扬、颧骨肌上提、眼角肌收缩的一种真正开心的微笑,而不是一种职业性、礼貌性的微笑。经常“迪香式”微笑的人,人生幸福度要高很多。再比如:经常规律运动能促进释放 “快乐激素”内啡肽,可以有效抵御负性情绪。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有氧运动开始5分钟后就可以产生抗焦虑的效应;10分钟的步行在缓解焦虑、抑郁方面至少可以维持数小时的作用。大学生可以用上面一些简单易行的方式激发快乐情绪。

(四)培养弹性的乐观意识

上文可见,我们在倡导用积极心态来应对疫情平稳后的复学压力的同时必须警惕乐观不是万灵药,要警惕自我意识的过度膨胀,警惕马丁·塞里格曼(Mzrtin E.P. Seligman)所说的“特大号自我”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的乐观需要有弹性。他说:“当今社会对自我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社会赋予个人的权利也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一个强调个人控制的时代。目前自我膨胀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个体的无助已经到了需要被治疗的地步。”[4]随着“特大号自我”的过度膨胀以及公共意识的消失,让越来越多的人误以为过度积极乐观能解决一切问题,事实上并非如此。一是需要放弃“特大号自我”,回归真实的自我;二是要增加人际交往、公共意识来平衡自我与集体的关系,这一点,还是要回到中国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和紧密的人际关系中去吸取精华。

“我们需要的是弹性的乐观,即需要乐观的时候乐观,需要适度悲观的时候悲观,这种审时度势的乐观能帮助我们幸福地过一生”[4]。在疫情平稳后,适度悲观能让我们谨慎思考、计划与行事周全,尽量规避失败的风险;而乐观能让我们激发梦想、积极计划和行动,即便遭遇挫折也不轻言放弃。疫情平稳后,大学生复学,盲目的乐观是不合适的,过度膨胀的“特大号自我”极有可能带来的是不切实际的美好幻想与薄弱的社会责任感,导致放弃对健康应有的谨慎态度。当大学生的习得性乐观与社会责任感相结合时,这种乐观与积极心态才有深厚的土壤与根基,会因此而激发出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才不至于让乐观心态过度膨胀甚至僵化,才具有适度弹性,才能让自己的积极心态保持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适应复学后的学习与生活。

参考文献:

[1][美]马丁·塞里格曼,持续的幸福[M].赵昱鲲,译.杭州:浙    江人民出版社,2012:172,42.

[2]曾红,严瑞婷,王爽,等.青少年个体心理危機的生成机制及    影响因素[J].心理学探新,2018(6).

[3]骆莎.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现代转型[J].思想理论教    育,2020(1).

[4][美]马丁·塞里格曼.活出最乐观的自己[M].赵昱鲲,译.杭    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249,259.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新冠肺炎疫情
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公共危机应对能力
首都都市圈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探析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以及应对策略浅析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