蕊红
为了排解孤独和寂寞,很多人会选择饲养宠物相伴。可是,宠物在带给主人快乐的同時,有的人也会在情感上过度依赖宠物,这在很多空巢老人、白领甚至已婚夫妇身上,都不同程度地有所体现。有的人因为对宠物的过度关注,忽略了另一半,影响了夫妻感情。有的老人因为空巢寂寞,将宠物当成了自己的“儿女”,深陷这种不正常的情感中不能自拔,一旦宠物发生意外,其心理便会崩溃,出现“宠物消失症候群”,具体表现为食欲不振、失眠、疲劳等。还有的人因为寄情于宠物而忽略了现实的人际关系的维护,致使自己成了“孤家寡人”。让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缺失,导致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出现了问题。
从心理层面上分析,这种对宠物的过度关注,是人际交往出现障碍后对现实社会人际交往的逃避。因为情感交流需要得不到满足,人际交往出现障碍,宠物便自然成了其感情转移、寄托的对象。这些都可以用心理学上的“代偿行为”来解释,其实,“代偿行为”在很多时候可以作为自我调节的方法,但过犹不及,如果把宠物当成生活中的唯一,抗拒人际交往,便会慢慢产生病态交际的困扰。
之所以有些人会产生这种“宠物癖”心理,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互动,而在互动的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碰撞,在这种关系复杂的碰撞中,不仅要考虑到自己,还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稍有不慎便会引起别人的反弹,影响人际关系。而人与宠物的交流就简单了许多,你只要对宠物好,宠物也一定会依赖你,将你当成它的全部。
如果对宠物过度关注和情感上过度依赖,便成了一种病态,这种病态心理危害极大,如果不加以调整,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
纠正这方面的心理,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通过自身的思想认知来进行调节。首先,要意识到自己对宠物的过度关注和宠爱行为是心理出了问题的表现,反思是否因为自身存在人格不成熟或者心理及情感需求不满足所造成的。打破自我中心意识,打开心门,让别人走进来,也让自己走出去,积极拓宽人际交往空间。其次,掌握一些人际交往技巧,通过人际交往,转移到宠物的注意力,解除孤独,满足心理需求。二是通过个人行为来进行调节。要尝试与宠物保持一定的距离,慢慢减少和控制与宠物在一起的时间和频率,有意识给自己创造走出家门与人交往的机会。比如邀请三五好友去旅行、郊游,发现自身其他兴趣爱好等。
如果通过自我调节仍然无法走出心理误区,可以引导患者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走出心理困惑。
(编辑 王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