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临龙
(1.安康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2.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陕西 安康 725000)
我国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是指位于东经110℃的中国陆地版图南北中轴线附近的旅游线路,它北起中国内蒙古的满都拉,南至中国海南的天涯海角,途经中国中西部的9个省市自治区:内蒙古、陕西、重庆、湖北、湖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全长3千多公里。南北旅游大通道荟萃了我国旅游精品:内蒙古的成吉思汗陵、陕西的黄帝陵和兵马俑、重庆的长江小三峡、湖北的武当山和恩施大峡谷、贵州的梵净山、湖南的张家界、广西的桂林山水、广东的海陵岛、海南的天涯海角[1]。
2006年,提出《构建中国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的设想》[2](以下简称“南北旅游大通道”),以此整体推动中国旅游的区域发展。
南北旅游大通道途经9省市自治区的30多个旅游节点城市,从北到南拥有的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陕西的榆林市、延安市、西安市、咸阳市、韩城市、汉中市,重庆市,湖南的凤凰县,广西的桂林市,广东的雷州市,海南的海口市;拥有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陕西的延安市、西安市、咸阳市、宝鸡市、韩城市、汉中市,重庆市(巫溪县、巫山县、奉节县),湖北的十堰市、恩施市、利川市,湖南的张家界市,广西的桂林市、柳州市、玉林市,广东的茂名市、湛江市,海南的海口市(含琼山市)、琼海市、儋州市、三亚市,形成的旅游文化廊道包含的文化:草原文化—沙漠文化—黄土文化—古都文化—山地文化—江河文化—海洋文化,构成特色鲜明的国际旅游精品线:大草原—沙漠边关—黄土高原—古都景观—绿水青山—黄金海岸—大海洋。
南北旅游大通道纵向的“包海铁路”、“包海高速公路”将旅游节点城市与其他城市相连接[2]。在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八横通道”中,除东北的绥满通道,其他7条通道都与南北旅游大通道的“包海高铁”横向联系。旅游节点城市沿着南北旅游大通道的文化廊道,将旅游线路辐射到河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山东、河南、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福建、甘肃、新疆、四川、云南等省市自治区。
南北旅游大通道不仅是中西部地区构建的国际旅游精品线,也是中西部地域经济的增长极,实现脱贫致富后续发展的扶贫线,还是中西部地区发展区域绿色经济,全面实现现代化的致富线,同时兼有军事要道的功能。但从事物的两面性考虑,南北旅游大通道构建也存在很大的环境污染风险。
南北旅游大通道长达 3 000 km,涉及30多个市(含县级市),世界知名旅游景区和国家4A以上景点达400处之多(截至2019年),从世界奇迹的“秦兵马俑”、华夏人文始祖的“黄帝陵”、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陵”,到中国两大河流的“黄河壶口瀑布”、“长江三峡”,再到大自然神奇的“张家界”地貌、“桂林”漓江山水、“神农架”生态源、“内蒙古”大草原大沙漠、“秦岭”分水岭、“湛江”黄金海岸线、“天涯海角”热带海洋,以及到凸显人文合一的“梵净山”、“武当山”、“凤凰古镇”、“延安革命圣地”等,成为节点城市旅游文化辐射的“辐射源”,使南北旅游大通道成为具有世界震撼力的旅游线路。
尽管南北旅游大通道地处全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但涉及面积和人口分别为全国的28%和27.5%,[4]截至2019年涉及到人口3亿多人,并辐射到全国15个相关省市自治区。这是一个巨大的旅游市场,但随着旅游旅客的增加,旅游六要素都将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其中的“吃、住”不仅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污染,还有饮食业油烟排放污染、垃圾焚烧污染等造成的空气污染;“行、游”产生大量的白色污染等生活垃圾,还有私家车排放的空气污染等,甚至更严重的对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海洋污染以及饮用水污染;“购、娱”所产生的农产品产量急剧增加,造成化肥污染、农药污染等的土壤污染;另外,还有通讯服务的射频辐射污染,娱乐活动的噪音污染等。下面略举二例加以说明:
1)草原“旅游垃圾”的污染。内蒙古大草原早就是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很多国内外游人把呼伦贝尔大草原视为出游的首选景区,纷至沓来,使大草原上的旅游景点车水马龙,处处爆满。随着南北旅游大通道的开启,距离呼和浩特仅有65 km、1.5 h车程的敕勒川草原,距离包头200 km3小时车程的稀拉穆仁草原,也将成为人们草原旅游的目的地。
但在一些草原旅游景点,随着大批游人的到来,原本干干净净的大草原,却遭到了“旅游垃圾”的污染,他们用过的矿泉水瓶、啤酒瓶、废纸箱、冷饮罐、废电池等随处乱扔。目前,“旅游垃圾”已列为矿山和石油开发之后的草原上第三大污染源,特别是在旅游景点周围的草场,每年都发生几十起牧民牲畜因误食“旅游垃圾”而中毒或死亡的事件[3]。
2)沙漠“旅游垃圾”污染。南北旅游大通道沿线除响沙湾5A景区外,还有更大的库布齐沙漠。30年来,我国的治沙工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沙漠里出现了绿洲,也成为了人们旅游的目的地。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游客在游玩的途中将垃圾扔在沙漠里,景点周围的网围栏和牧草丛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塑料包装袋,使旅游点看上去就像是一座座“垃圾场”。“旅游垃圾”已成为污染沙漠的一大公害。由于这些垃圾多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很容易使一些植被消亡[4]。
南北旅游大通道途经9省市自治区的30多个旅游节点城市,涉及到世界遗产、国家风景名胜区、5A旅游景区、4A旅游景区等达400多处。旅游核心指标项目的建设所带来的建筑施工污染、建筑垃圾污染,以及建筑噪声污染、生活噪声污染、交通噪声污染,还有建筑运输车辆造成的灰尘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等直接污染,还有间接的建筑材料开采、加工空气污染,建筑材料运输灰尘污染和公路破坏等深度“污染”。
如何破解环境污染风险,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重要问题。
南北旅游大通道南北跨越约 3 000 km,穿越我国生态富集区,涉及30多个市(含县级市),与旅游交通相关的建设项目很多。因此,对于所有建设项目,首先从项目规划设计做起,严格按照国家生态红线规划项目建设区域,并且做好项目环评报告,提出项目环保要求,以及生态恢复措施;其次,对于建设项目要加强严格管理,坚决按照项目环评报告要求实施,限定施工区域,划定生态底线,并且提出项目工程完工后的生态恢复要求,确保生态安全。
同时,对项目施工连带项目,也要提出严格要求,尽量减少建筑施工污染、建筑噪声污染以及生活噪声污染、交通噪声污染,做好建筑垃圾处理。
大草原是目前我国纯天然、无污染的净土之一,也是当前尚未完全开发、原始生态景观保存完好的旅游胜地之一。大草原不只是当地的草原,而是全国的草原。因此,保护好这片净土,对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大草原的生态环境,科学发展草原旅游业,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导致“旅游垃圾”污染大草原的重要原因是:第一,草原旅游的环保责任不明确。无论是草原旅游的经营管理者还是游人,均缺乏明确的环保责任。经营管理者主要是以挣钱为目的,而游客没有养成将“旅游垃圾”回收带走的习惯。第二,草原旅游景点环保设施建设滞后。无论是较大的旅游景区,还是牧民开设的旅游点,都缺少妥善处理旅游垃圾的设施。第三,《草原法》不健全,缺乏对草原旅游环保的管理内容。结果造成草原旅游景点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环保效益的局面[4]。
因此,首先应尽快完善《草原法》中有关草原旅游环保管理的内容,使环保部门能对“旅游垃圾”污染草原依法管理,进而建立起草原环保的监督机制。其次,要在开发的草原旅游景区(点)加大环保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对旅游垃圾妥善回收处理,保证从源头减少不必要的生活污染。再者,加大对旅游者的环保知识宣传力度,对于旅客采取环境保护正面宣传教育和反面破坏生态处罚相结合方式,提高旅游者对大自然的环保意识。最后,对于容易受到破坏的草原自然生态环境景区,除可以采取旅客限量的方式外,也可以采取“休眠”的方式,单年开放一部分草原自然生态区域,同时休眠另一部分草原自然生态区域,双年再开放休眠的草原自然生态区域,而让开放的这部分草原自然生态区域进入休眠状态,使草原生态有条件地得到保护。
1)构建特殊生态的保护区。在绿色生态经济发展中,对于稀缺的生态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珍稀的动植物,要更加注意保护。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人为的破坏,减少游客的影响。自然保护区以科普教育为主,对外进行半开放的考察活动,通过宣传教育,增强游客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和行动。
2)确保旅游六要素环保到位。旅游六要素反映了旅游活动的全过程,旅游者要使权益得到保障和义务得到遵守,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8修正)》规范旅行活动。首先,旅游经营者要按照现代旅游景区新要求,在交通、通讯、餐饮、厕所、垃圾等方面有必要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并且有必要的安全设施及制度,对于生态环保区域给出环保禁止提示。在旅游高峰期,对于热点旅游景点要进行旅客数量限制,以降低游客过多对自然景观造成的人为破坏。对游客进行环保宣传教育,保护好绿水青山,对旅客破坏生态环境和旅游设施的行为给予适当的处罚教育,以唤醒其环保意识。